【题目】可燃物在不同条件下燃烧会产生不同的现象,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产生,在空气中燃烧却有火焰产生;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无黑烟(主要成分为炭黑)生成,在空气中却有黑烟生成。同学们对此开展了以下探究:
(1)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查阅资料)木炭在空气中发生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_____;
(3)蜡独在空气中燃烧有黑烟生成,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_____;
(提出问题)导致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的原因有哪些?
甲同学:可能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乙同学:可能与氧气的含量有关;
你认为还可能与_____(写出一种即可)有关。
(设计实验)甲同学设计的实验如下:收集体积分数为52%的氧气于钟罩中,再将蜡烛点燃立即罩上钟罩;几秒钟后,用白瓷板压住蜡烛火焰。发现刚开始时白瓷板上没有明显现象,过一会后有大量的炭黑出现,证明甲同学的猜想正确。
(4)用白瓷板压住蜡烛火焰的目的是_____;
乙同学直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钟罩中,再利用数字化实验测出氧气和一氧化碳的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5)初始阶段蜡烛发生的是完全燃烧,结合曲线说明理由:_____;后续阶段氧化碳含量逐渐升高的原因是:_____;
(6)可燃物发生不完全燃烧,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除浪费资源外,还会造成的危害是_____(写一种即可)。
【答案】 木炭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火焰 碳(或C) 可燃物的种类 使得可燃物与氧气不充分接触 初始阶段氧气含量高且一氧化碳生成的量很少 氧气浓度逐渐降低,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 产生有害气体等
【解析】
(1)木炭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木炭在空气中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木炭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火焰;
(3)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有黑烟生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碳(或C);木炭发生不完全燃烧产生了一氧化碳,一氧化碳燃烧产生火焰;导致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的原因还可能与可燃物的种类有关;
(4)用白瓷板压住蜡烛火焰的目的是使得可燃物与氧气不充分接触;
(5)初始阶段蜡烛发生的是完全燃烧,结合曲线说明理由:初始阶段氧气含量高且一氧化碳生成的量很少;后续阶段一氧化碳含量逐渐升高的原因是:氧气浓度逐渐降低,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
(6)可燃物发生不完全燃烧,会造成极大的危害除浪费资源外,还会造成的危害是产生有害气体等。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随着《流浪地球》的风靡,安全问题再次强势出现在大众视野中。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数据显示,大约 50%﹣60%的交通事故与酒后驾车有关,酒精是一种由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_____;
(2)砒霜,其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As2O3),微溶于水,能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砷。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 x=_____,前18号元素中,化学性质与砷元素类似的有_____(填元素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是实验室制取常见气体及检验相关性质的装置图,据图回答问题。
(1)指出①④装置中标号仪器的名称:X._______,Y._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需要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装置序号,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二氧化碳的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____,二氧化碳的检验装置可选用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来制取甲烷气体。要制取并收集甲烷 (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可选用的发生、收集装置依次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M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物质M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1 图2
A. 物质M是硝酸钾
B. 溶液①为不饱和溶液,溶液②和③为饱和溶液
C. 溶液②中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D. 溶液①②③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是②>③>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
A. 验证硝酸铵溶解吸热
B. 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C. 探究水的组成
D. 验证金属Fe、Cu、Ag的活动性依次减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实验室常常产生许多废液,经无害化处理后可防止对环境的破坏。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四组实验对NaOH溶液和Ca(OH)2溶液进行鉴别,请你参与实验,并对废液的成分展开探究。
(1)上述四组实验不能达到鉴别目的的是_____。
(2)实验中产生白色沉淀H属于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将上述四组实验的八支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大烧杯中 ,先有大量的气泡,后沉淀消失,得到澄清无色透明溶液。那么,该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呢(酚酞除外) ?
(查阅资料) NaCl、 CaCl2溶液呈中性
(猜想)A: NaCl、CaCl2、NaOH B: NaCl、 CaCl2 C:______。
大家经认真思考后,认为猜想______一定是错的。理由是______。
(设计实验)
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方案一 | 取废物缸中少量试液于试管,滴入含有稀HNO3的AgNO3溶液 | _____。 | 猜想C正确 |
方案二 | 另取废物缸中少量试液于另一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固体。 | 固体溶解消失, 溶液变成蓝色 |
(反思)大家交流后,认为实验方案一 有问题,你认为原因是_____。
另外,大家共同决定在废液中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再将废液进行______(填实验操作),就可以将废液处理并回收得到NaC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装置A中,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的原因是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用排空气法收集一瓶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所选用的装置________(填序号)。实验时,如果二氧化碳始终收集不满,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新一届党中央领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环境治理,自然界的河水、湖水重现碧波,焕发生机。
(l)要想知道湖水是否为硬水,可使用_____检测。
(2)有些村民取浑浊的河水作生活用水,将浑浊的河水用如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进行净化,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用此装置净化后得到的水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湖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填字母代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4)在实验室中要除去天然水中的固体杂质,可以采用_____的方法。
(5)我们应大力提倡节约用水,请你写出一种节水措施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C的名称是______;
(2)甲、乙、丙三个操作正确的是____ ;选择其中一个错误的操作进行改正:____。
(3)气体的制取是重要实验技能。
①某同学选择C、D组成发生装置制取氢气,并采用下图所示方法检査装置的气密性, 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则松手一段时间后,烧杯内导管处的现象(画圈部分)是_____(填现象代号)。
②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_______组成发生装置(填代号,下同);反应方程式为______。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 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某化学学习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并使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下表。
收集方法 | 向上排空气法 | 排水法 | ||||
O2浓度/% | 79.6 | 79.7 | 79.8 | 90.0 | 89.8 | 89.3 |
O2平均浓度/% | 79.7 | 89.7 |
Ⅰ: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____为氧气集满的标准;
Ⅱ: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 80%左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 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 80%左右
B 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无法将空气排尽
C 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伸到瓶口验满,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剩余空气
③实验室用电石(主要成分为 CaC2)和饱和 NaCl 溶液制取乙炔(C2H2)可燃性气体, 该反应猛烈,为了获得平稳气流,应选_____组成发生装置。用操作甲检验
乙炔的纯度时,产生尖锐爆鸣声,说明收集气体__________。
(4)下图为某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的研究氢氧化钠性质的趣味实验(实验前止水夹 K1、K2、K3 均关闭)。
实验过程:
a向下推注射器,将氢氧化钠浓溶液注入瓶中。
b 打开K1和K3,C中部分 液体流入A。
c关闭K1,打开K2,风哨鸣叫,B中部分液体流入C。
①实验过程b中C中部分液体倒吸入A的原因是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若A中溶液的溶质换成Ba(OH)2,则注液时产生现象是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