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一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点燃红磷前,需要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该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_________
(2)图二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烧杯A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
(3)图三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中气球的作用_________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家在环境问题上提出的最新构想是变废为宝,资源循环利用。例如将燃料进行如下循环: ,这样既可解决能源问题,又能消除污染。上述构想中两个转化过程的变化为
A. (1)为物理变化,(2)为化学变化B. 均为化学变化
C. (1)为化学变化,(2)为物理变化D. 均为物理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试管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数据见下表。制取结束后,将剩余固体用适量水充分溶解后。过滤,回收二氧化锰固体,并得到氯化钾溶液200g。
加热时间/min | 0 | t1 | t2 | t3 |
固体质量/g | 26.0 | 23.4 | 16.4 | 16.4 |
(1)共制得氧气质量为_____。
(2)求理论上可回收二氧化锰的质量。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元索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第3周期(橫行)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填元素名称,写出一种即可),其阳离子是_____(填离子符号);
(2)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索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3)在元素周期表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索,其原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填选项字母);
A C和N
B Na和Mg
C A1和Si
D O和S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是_____(填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Ⅰ.玫瑰花中含有香茅醇、橙花醇和丁香油酚(C10H12O2)等物质。请计算:
(1)丁香油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
(2)丁香油酚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16.4 g丁香油酚中含_______g氧元素(结果精确到0.1g)。
Ⅱ、某氧化物化学式为R2O3,经测定其中R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则该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蔗糖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物质,某兴趣小组对“蔗糖的组成”进行了探究。
[作出猜想]小组同学认为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葡萄糖和氧气,葡萄糖进一步转化为蔗糖,故蔗糖中- -定含有碳、 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实验验证]方案一:小明将蔗糖在氧气中燃烧,检验生成物中有水和二氧化碳,得出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小刚认为该方案不合理,只能说明蔗糖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不能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_________
方案二:小刚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开始先通入一会儿氮气, 然后关闭弹簧夹,点燃酒精灯给蔗糖加强热。
(1)观察到______________出现,说明蔗糖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2)观察到硬质玻璃管中残留有黑色固体,他猜测该黑色固体是单质碳,并继续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另选试剂进行了验证单质碳的实验。实验过程和现象如表:
实验过程 | 实验现象 |
______,再点燃酒 精。 | ① 硬纸玻璃管中的黑色固体剧烈燃烧,发出白光: ② _________. |
写出上述实验过程中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
[实验结论]蔗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拓展交流]方案二中,先通一会儿氮气的原因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A实验足利用红磷燃烧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整个过程中,瓶内压强变化是_________。
(2)B实验是铁钉与硫酸铜反应,铁钉表面的现象是__________。
(3)C实验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
(4)D实验是镁条燃烧实验。实验前测得镁条的质量为2.0g,在空气中点燃,产生大量白烟。实验后测得收集到的氧化镁质量仍为2.0g,两次质量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
(5)由以上反应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①原子种类②原子数目③分子种类④分子数目⑤元素种类⑥物质总质量,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有______。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⑤
C ①②⑤⑥
D ①②④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学习小组的同学们在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木炭还原氧化铜实验时。发现试管中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且有气泡不断冒出,于是同学们得出“木炭和氧化铜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的结论。
小明同学提出如下质疑:
①木炭在高温下与试管内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也能产生二氧化碳,那么,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说明二氧化碳一定是木炭和氧化铜反应产生的。
②石灰水中不断有气泡冒出,是什么气体呢?
根据小明的质疑,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碳能否与氧化铜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设计实验)同学们将上述装置进行改进,设计了如甲图装置进行实验:
(主要实验步骤)
(1)组装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硬质玻璃管中装入氧化铜和木炭粉的混合物,集气瓶中放入足量澄清石灰水。
(3)通入一会儿氮气,目的是_____。再加热,酒精灯加网罩的作用是_____,观察现象。硬质玻璃管中的现象是_____。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得出结论)碳能与氧化铜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探究二:石灰水中不断冒出的是什么气体?
(猜想和假设)猜想一:CO2 猜想二:CO 猜想三:_____。
(查阅资料)CO气体能使湿润的黄色氯化钯试纸变蓝色。
(设计实验)根据各自的猜想,他们共同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装置A中放入一定比例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B、C中均放入澄清的石灰水,且B中石灰水保证足量,D中放入湿润的氯化钯试纸。
(现象与分析)
现象 | 结论 |
_____。 | 猜想三正确 |
(反思)
(1)同学们对CO产生的原因进行了
①原因一: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直接发生反出产生CO;
②原因二:反应C+2CuO2Cu+CO2↑中的一种产物和反应物木炭又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CO;
请你从原因一、原因二中选择其一,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存在此原因的化学反应原理_____。
由此,同学们想到乙图装置设计中存在缺陷,改进方法是_____。
(2)上图装置乙中B瓶中放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完全可以吸收装置A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为什么B瓶中冒出的气体还含有二氧化碳呢?同学们经过讨论认识到:A中溢出的气体气流比较急,且导管较细,部分生成的二氧化碳未与石灰水反应,便在气流的作用下溢出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
(2)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_。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