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生活中的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 B.冰雪融化 C.汽油挥发 D.山体滑坡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欲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他准备了下列实验仪器。请填空:
(1)配制时可按下列实验步骤进行:计算→称量→量取→________。
(2)称量时,NaCl固体粉末应放在托盘天平________(填“左盘”或“右盘”)的纸片上。
(3)配制过程中为促进NaCl的溶解,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
(4)量取一定体积的水,除了用量筒外,还需要用________(填仪器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A.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
B.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可用于灭火
C. 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D. 氧气有助燃性,液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小组发现,将一片土豆片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速率加快。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土豆能不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呢?
【作出猜想】土豆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验证】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实验③、④证明:土豆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在反应前后均没有发生变化.可以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2)写出土豆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拓展】
(1)该研究小组又做了比较土豆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的实验(如图)。实验时均以生成25 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不计.相关数据如下表:
①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还需控制的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③上述实验中的“待测数据”指______________;最后的结果表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好.则a ____________b(填”>”、“<”或“=”)。
(2)研究小组继续开展寻“找过氧化氢分解的新催化剂”活动。小明用坩埚钳夹取一点光亮的铜丝.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至表面变黑(此物质是氧化铜).然后迅速地插入一只装有20 ml 3%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试管内迅速产生大量气泡.于是得出结论氧化铜可以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小组同学认为这个结论不可靠.原因是使得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加快的因素还可能与___________有关.请你重新设计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下图是氮气与氧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填粒子名称);
(3)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C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该图发生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中,老师请同学们用试管取稀盐酸做性质实验(没有告诉用量),下面四位同学的操作中最符合要求的是:( )
A. 向试管中滴入2滴稀盐酸 B. 试管中注入约2mL稀盐酸
C. 向试管中注入10mL稀盐酸 D. 注入的稀盐酸是试管容积的1/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通电分解水的实验中:
(1)水通电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说水是__________组成的。
(2)实验中,与电源正极相连电极产生的是_________,生成的氢气、氧气的体积比约为_______,又由于此时氢气、氧气的密度之比为1:16,所以生成的氢气、氧气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则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
(3)氢、氧的相对原子质量分别为1、16,你推算水分子中氢、氧原子的个数之比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氢氧化钠溶于水时温度会降低
D.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