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1.氮气转化为液氮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混合物变为纯净物B.分子间的空隙减小
C.化学性质发生变化D.分子总数增加

分析 根据混合物与纯净物的区别;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液氧和氧气是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分析判断.

解答 解:A、液氮与氮气都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液氮与氮气属于同种物质都是纯净物,所以A不符合题意;
B、氮气转化为液氮,分子本身没变,分子之间的空隙减小,所以B符合题意;
C、氮气转化为液氮,分子本身没变,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化学性质不变,所以C不符合题意;
D、氮气转化为液氮,分子本身没变,分子的总数不会增加,只是分子之间的空隙减小.所以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概念的辨析能力;根据物质的变化分析微粒的变化;本题不理解液氧和氧气都是由氧分子构成,物质的构成相同,所以容易出错.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森林中设防火带的目的是(  )
A.隔绝空气B.降低温度C.方便运输D.隔离可燃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体操运动员在完成单杠、吊环项目时常用“镁粉”搓手,以起到防滑效果.某种“镁粉”中可能含有Mg、MgO、Mg(OH)2、MgCO3中的一种或两种固体,实验小组对其成分展开了探究.

已知:MgO+2HCl═MgCl2+H2O    MgCO3+2HCl═MgCl2+H2O+CO2
(1)探究“镁粉”中是否含有Mg和MgCO3
①取少量样品,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a试管中有气泡产生,b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镁粉”中一定含有MgCO3
②为证明“镁粉”中是否含有Mg,小明将燃着的木条放在图中b试管口上方,木条熄灭.但同学们指出,该实验不能达成实验目的,需要将图中的澄清石灰水替换成氢氧化钠浓溶液.小明按照修改后的实验方案重复上述实验,观察到b试管口无明显现象,证明“镁粉”中不含Mg.
(2)探究“镁粉”中是否还含有MgO及Mg(OH)2
【实验过程】
Ⅰ.用MgO、Mg(OH)2和MgCO3三种固体分别做性质实验.分别取0.5g三种固体粉末,每次取样方法如图2所示:
逐滴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直至粉末恰好消失.在下表中记录消耗的同浓度稀盐酸的体积(以下体积均在同一条件下测定,且保留到小数点后1位)
MgOMg(OH)2MgCO3
消耗稀盐酸的体积/mL10.47.25.0
Ⅱ.取“镁粉”样品0.5g,加入上述稀盐酸至粉末恰好溶解.此时消耗稀盐酸的体积约为5.3mL.
【实验分析及结论】“镁粉”不只含有MgCO3.理由是0.5gMgCO3消耗的盐酸体积与0.5g“镁粉”消耗的盐酸体积不相等.
【实验反思】为确定“镁粉”的具体成分,同学们认为还需要补充如下实验:分别取0.5g“镁粉”和0.5gMgCO3,加入足量稀盐酸,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分别为119mL和140mL.由此可知“镁粉”中含有MgCO3的质量分数为85%,“镁粉”中除MgCO3外的另一种物质为Mg(OH)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有关实验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点燃某可燃物,在火焰上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的内壁有水雾出现,证明可燃物一定是含有H
B.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沉淀生成,可能是因为盐酸太浓
C.某混合气体能使灼热的氧化铜变成红色固体,且导出后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原气体中一定含有一氧化碳
D.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氢气、水蒸气、氮气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石灰水、灼热的氧化铜、干燥剂碱石灰(假定每步都充分吸收),最后一定只剩下氮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目的是(  )
A.
探究燃烧条件
B.
探究MmO2对反应速率影响
C.
探究铁生锈
D.
探究溶解性影响因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所示,一木块漂浮于X上,向X中缓缓加入(或通入)少量物质Y后,木块逐渐上浮,则X与Y可能是(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序号
X氢氧化钙溶液稀硫酸硫酸铜溶液
Y食盐二氧化碳镁粉铁粉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D.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小刚同学在学习了酶的知识后了解到了酶的催化作用要受到温度、酸碱度(pH)的影响.联系到前面学习的知识,小刚同学又提出了自己的一个猜想:酶的催化作用可能会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结合猜想小刚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重金属指密度大于5克/厘米3的金属(一般指密度大于4.5克/厘米3的金属).
【设计实验】取试管4支,编号,按表分别加入试剂,摇匀,迅速置于37℃的水浴中,10分钟后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碘液3滴,观察其颜色变化.
编号0.25%淀粉溶液(ml)蒸馏水(ml)0.3%NaCl溶液(ml)1%CuSO4溶液(ml)唾液溶液(ml)加入碘液3滴后现象
132---变蓝色
231--1不变蓝
33-1-1不变蓝
43--11变蓝色
【实验结论】酶的催化作用要受到重金属离子的影响.
根据小刚同学的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小刚同学提出猜想的依据是:酶是一种蛋白质,遇到重金属离子会变性,从而丧失活性.
(2)比较上述实验中的1号和2号试管及观察到的现象,你可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能催化淀粉的分解.
(3)在看了小刚的设计及实验后,同桌的小王认为凭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小刚的猜想.小王提出应该将实验中的CuSO4溶液更换成CuCl2溶液才更有说服力.如果你也同小王一起探究,你还可以建议小刚作怎样的更换?将NaCl溶液换成Na2SO4溶液.
(4)在生活中重金属盐类通常也被作为消毒杀菌的药物来使用,如图所示为硝酸银滴眼液的药品说明书的一部分,其中有一条注意事项,你能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为什么可以用0.9%的生理盐水来减轻硝酸银的腐蚀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Cl+AgNO3=NaNO3+AgCl↓.

(5)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重金属污染越来越严重,重金属中毒事件也越来越常见,因此了解一些必要的急救措施对我们来说很重要.若有人误食被电镀厂废水(含铬(Cr)、镍(Ni)、镉(Cd))污染的食物而急性中毒,为解毒,下列四种供选物质中你不应该选择的是④.
①鸡蛋清    ②鲜豆浆     ③鲜牛奶     ④糖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数据合确的是(  )
A.给烧杯里的物质加热,必须在烧杯底垫上石棉网
B.配制一定量溶液时,可在量筒里进行
C.为加快过滤速度,可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
D.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5.6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下列各组物质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图转化,则甲、乙、丙可能的组合是(  )
ACCO2CO
BCuCuOCu(OH)2
CSSO2H2SO3
DO2H2OH2O2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