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C60发现使人类了解到一个全新的碳世界,关于C60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这种物质由原子构成B. 1mol C60的质量为720g
C. 0.1mol C60中约含有个碳原子D. 与金刚石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偏二甲肼(C2H8N2)与N2O4反应放出的能量能把火箭送入太空,该化学方程式为C2H8N2+2N2O4→
2X↑+3N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的化学式为CO B. 偏二甲肼中碳的质量分数为40%
C. N2O4中含有1个氮分子 D. 偏二甲肼由碳原子、氢原子、氮原子构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的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元素名称 | 氢 | 碳 | 氧 | 钙 | 铁 |
元素符号 | H | C | O | Ca | Fe |
(1)若某物质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该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
(2)若某可燃性气体(天然气主要成分)在氧气中燃烧,能生成两种氧化物,该气体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
(3)若某元素组成的单质及其氧化物,均能和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同一种物质(该气体可以导致温室效应)。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分别写出单质,氧化物和氧气反应方程式)
(4)甲~己六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己是无色溶液,能在某种黑色固体物质催化下,生成可供给呼吸的气体丁。(部分反应物、产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 ”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转化)
①己→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装置为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10分)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实验室用A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还需补充的仪器是 。
(2)实验室用B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装置中要改正的是 ,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观察到 ,说明集气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3)将上述实验收集的一瓶气体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如图C所示),观察到蜡烛火焰更加明亮,一段时间后逐渐熄灭,则集气瓶中原有的气体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
(2)在符号①Fe3+ ②H2O2 ③SO42- 中,表示阳离子的是_____;①和③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
(3)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_(填序号)。②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6分)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
(1)电解水的实验如图所示,收集到氧气的试管是 (填“A”或“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2)提倡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填序号)。
a.使用节水龙头
b.使用无磷洗衣粉
c.用喷灌、滴灌方法给农作物浇水
(3)某水厂净化水的大致流程如下:
水经过沙滤池,除去的杂质是 ;炭滤池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5分)能源与环境是目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问题。
(1)煤、 和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料。煤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气体,这些气体中,溶于水会形成酸雨的是 。
(2)人类正在开发和使用新能源,如潮汐能、氢能、 等。贮氢合金用于氢动力汽车的试验已获成功,氢化镁(MgH2)是一种贮氢合金,可以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氢气作燃料的优点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蜡烛(足量)在如图所示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测得瓶内氧气体积分数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 瓶内氧气体积分数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 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D.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