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请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萌芽”社团在探究“唾液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时制订的实验步骤如下:
a.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A、B,注入2mL糨糊;
b.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c.向A试管内加入2mL唾液,向B试管内加入?
d.往试管中滴加2滴碘液;
e.将试管振荡后放在37℃温水中水浴10分钟;
f.观察试管内糨糊颜色的变化。
①上述“萌芽”社团制订的计划中有两个步骤顺序颠倒,应将_____对调;
②c步骤,应该向B试管中加入_____,作用是_____;f步骤中,糨糊颜色变蓝的是试管_____;
③实施正确计划后,“萌芽”社团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结论。请你表达对此结论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判断对错,并说明原因);
④“萌芽”社团想进一步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并作岀假设:随着温度的升高,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会逐渐增加。为了验证这一假设,他们设计并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你认为图示结果支持他们的假设吗_________?
(2)200多年前,人们认为胃只能物理性研磨食物,而对胃能否化学性分解食物有争议。为此,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设计一实验:把一块瘦肉放入金属小笼子里,让鹰吞下小笼子,一段时间后取出,观察笼子里面瘦肉的变化。该实验若观察到现象,说明胃能进行化学性消化。能进行化学性消化的原因是胃液含有消化的_____酶。
【答案】d和e 2ml清水 形成对照 B 不对,只能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的结论,而不能得知分解成何种物质 不支持 蛋白质
【解析】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即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实施计划、得出结论(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表达和交流。
(1)①“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步骤是: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水浴→冷却→滴加碘液→观察和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该实验应先水浴待唾液发挥并冷却后再滴加碘液,这样观察到的现象才是唾液作用后的现象。
②该实验以唾液为变量,所以向B试管中滴入2ml清水,形成对照。B试管中清水对淀粉没有分解作用,因此滴加碘液变蓝;A试管中唾液淀粉酶将馒头中的淀粉全部分解成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
③通过实验现象只能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的结论,而不能得知分解成何种物质。因此“萌芽”社团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结论是错误的。
④他提出假设:随着温度的升高,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会逐渐增加。通过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会减慢。因此表中数据不支持他的假设。
(2)19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巴兰让尼将瘦肉块放入小金笼内让鹰吞下,一段时间后,发现笼内瘦肉块消失了。瘦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本实验结果说明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血液通过组织细胞处的血管时,氧气的含量发生变化,图中纵坐标表示氧气含量,横坐标表示由主动脉→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上下腔静脉的血液流动方向,正确表示氧气含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选取生长正常的天竺葵叶片进行如图9-31中甲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
①将此装置经黑暗处理一昼夜后,移至光下数小时,再将这三片叶取下,分别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
②用清水漂洗后放入培养皿中,分别向这三片叶上滴加碘液,观察三片叶是否变蓝。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本实验设置了________组对照实验。
(2)通过上述的对照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乙中式a和式b分别表示植物体内的两种生理活动。式b中能量来源是式a中的__________。
(4)分析图乙,可以看出光合作用强度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5)针对甲实验,对于温室里种植的作物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答出一条)等措施可以提高产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从手腕静脉处给胃炎病人注入药液,药液由手腕到达胃所经过的循环路线是( )
①肺动脉 ②肺静脉 ③左心房 ④左心室 ⑤右心房 ⑥右心室 ⑦主动脉
A. ③④①②⑤⑥⑦ B. ③④⑤⑥⑦①② C. ②③④⑦ D. ⑤⑥①②③④⑦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