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下图表示人体消化吸收过程,①~⑤表示消化液(⑤为肠液)。纵向箭头表示消化液对相应物质的消化作用,横向箭头表示食物在消化道移动的方向。abc分别表示相应的最终消化产物。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③、④和⑤发挥作用的场所都是小肠
B. ①为唾液,能将淀粉消化分解为葡萄糖
C. ③的作用是使蛋白质得到初步的消化分解
D. X表示大肠,是a、b、c被吸收的主要场所
【答案】A
【解析】
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对淀粉进行初步消化,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胃液中含有胃蛋白酶,对蛋白质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胰液和肠液中含有能够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够促进脂肪的消化;分析题干中的图示可知,①只能作用于淀粉,因此是唾液,②只能作用于蛋白质,故是胃液,③只能作用于脂肪,是胆汁,④、⑤对三大营养物质都有消化作用,因此⑤是肠液,故④是胰液。a、b、c是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终产物,分别是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A、③胆汁、④胰液和⑤肠液都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后,对三大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因此它们发挥作用的场所是小肠,故符合题意。
B、①是唾液,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只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故不符合题意。
C、③是胆汁,不含消化酶,但对脂肪有乳化作用,能促进脂肪的消化,故不符合题意。
D、X表示小肠,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故不符合题意。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为研究饮水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规律,研究者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雄性大鼠20只,平均分为两组进行实验。请回答问题:
(1)大鼠口渴后会饮水,属于________反射,完成这种反射的神经结构称为________,其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
(2)实验前,先将大鼠放入训练环境(隔音的暗箱)中3天,目的是避免____________影响实验结果。实验前,提前对大鼠进行限制饮水处理48小时,以保证实验开始时大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开始后,对实验组大鼠在铃声后1.5秒(固定时间)时给水,对照组处理方法是在铃声后不固定时间给水,两组的训练次数均为100次/天。每天测量大鼠出现条件反射次数占实验总次数的百分比(CR),结果如下图:
①据图可知,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实验组大鼠出现条件反射次数占实验总次数的百分比____________,第________天达到最高值。
②从第11天起,实验组和对照组均铃声后不给水,训练次数为100次/天,5天后实验组条件反射逐渐__________。
③学习也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应该通过____________练习逐步提高知识的巩固率,已经熟悉的知识如果长期不使用,也会逐步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①、②、③代表的生物成分依次是
A. 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B. 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C. 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D. 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有关如图的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图中的虫与树之间构成竞争关系
B. 图中的树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生产者
C. 图中的细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 图中各种成分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米饭在口腔里越来越甜,这是由于口腔中 的唾液使米饭中的淀粉开始分解为其他有甜味的糖类,下面是某小组进行的一个实验,请你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1:取适量的新鲜米饭,打碎,做成浆糊并振荡,分成2等份.
步骤2: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
步骤3:取2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1,2.
步骤4:进行如下图系列操作:
(1)上述图示D的1,2号试管中,滴加碘液后,呈蓝色的是______,碘液的作用是用来检验是否存在______。
(2)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______对淀粉的作用。
(3)该探究实验过程中,1号试管进行的实验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______。
(4)如果将C过程烧杯中的水换为0℃,再重复D过程,这两个试管中浆糊的颜色都是蓝色,说明______能影响唾液中消化酶作用的发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米勒的实验证明了 ( )
A. 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原始生命
B. 原始生命起源于外星球
C. 原始地球上可以形成有机物
D.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