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在△ABC中∠A=60°,BM⊥AC于点M,CN⊥AB于点N,P为BC边的中点,连接PM,PN,则下列结论:①PM=PN;② ;③△PMN为等边三角形;④当∠ABC=45°时,BN= PC.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答案】D
【解析】解:①∵BM⊥AC于点M,CN⊥AB于点N,P为BC边的中点, ∴PM= BC,PN= BC,
∴PM=PN,正确;
②在△ABM与△ACN中,
∵∠A=∠A,∠AMB=∠ANC=90°,
∴△ABM∽△ACN,
,正确;
③∵∠A=60°,BM⊥AC于点M,CN⊥AB于点N,
∴∠ABM=∠ACN=30°,
在△ABC中,∠BCN+∠CBM═180°﹣60°﹣30°×2=60°,
∵点P是BC的中点,BM⊥AC,CN⊥AB,
∴PM=PN=PB=PC,
∴∠BPN=2∠BCN,∠CPM=2∠CBM,
∴∠BPN+∠CPM=2(∠BCN+∠CBM)=2×60°=120°,
∴∠MPN=60°,
∴△PMN是等边三角形,正确;
④当∠ABC=45°时,∵CN⊥AB于点N,
∴∠BNC=90°,∠BCN=45°,
∴BN=CN,
∵P为BC边的中点,
∴PN⊥BC,△BPN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BN= PB= PC,正确.
故选D.

【考点精析】通过灵活运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掌握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以解答此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后解决问题:

小明遇到下面一个问题:

计算(2+1)(22+1)(24+1)(28+1).

经过观察,小明发现如果将原式进行适当的变形后可以出现特殊的结构,进而可以应用平方差公式解决问题,具体解法如下:(2+1)(22+1)(24+1)(28+1)

=(2+1)(2﹣1)(22+1)(24+1)(28+1)

=(22﹣1)(22+1)(24+1)(28+1)

=(24﹣1)(24+1)(28+1)

=(28﹣1)(28+1)

=216﹣1

请你根据小明解决问题的方法,试着解决以下的问题:

(1)(2+1)(22+1)(24+1)(28+1)(216+1)=_____

(2)(3+1)(32+1)(34+1)(38+1)(316+1)=_____

(3)化简:(m+n)(m2+n2)(m4+n4)(m8+n8)(m16+n1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CD,BE//DF,且分别交对角线AC于点E,F,连接ED,BF .

求证:(1)ΔABEΔCDF;

(2)DEF=BFE.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四个均由十六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各有一个三角形ABC,那么这四个三角形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矩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点O,已知∠AOD=120°,AC=16,则图中长度为8的线段有(  )

A. 2 B. 4 C. 5 D. 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ABC中,BC,ADBC,垂足为D,AE平分BAC.已知B=65°DAE=20°,求C的度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数轴上 A、B 两点所对应的数分别是 a b,且(a+5)2+|b﹣7|=0.

(1)求 a,b;A、B 两点之间的距离.

(2)有一动点 P 从点 A 出发第一次向左运动 1 个单位长度,然后在新的位置第二次运动,向右运动 2个单位长度,在此位置第三次运动,向左运动 3个单位长度…按照如此规律不断地左右运动,当运动到 2019次时,求点P所对应的数.

(3)(2)的条件下,点 P在某次运动时恰好到达某一个位置,使点 P到点B的距离是点 P 到点 A 的距离的3倍?请直接写出此时点 P所对应的数,并分别写出是第几次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宇想测量位于池塘两端的A、B两点的距离.他沿着与直线AB平行的道路EF行走,当行走到点C处,测得∠ACF=45°,再向前行走100米到点D处,测得∠BDF=60°.若直线AB与EF之间的距离为60米,求A、B两点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如图,现有一张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点P为正方形AD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点D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P处,点C落在G处,PG交DC于H,折痕为EF,连接BP、BH.
(1)求证:∠APB=∠BPH;
(2)当点P在边AD上移动时,△PDH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并证明你的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