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①,CA=CB,CD=CE,∠ACB=∠DCE=α,AD,BE相交于点M,连接CM.
(1)求证:BE=AD;
(2)用含α的式子表示∠AMB的度数;
(3)当α=90°时,取AD,BE的中点分别为点P,Q,连接CP,CQ,PQ,如图②,判断△CPQ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答案】(1)证明见解析;(2)∠AMB=α;(3)△C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由CA=CB,CD=CE,∠ACB=∠DCE=α,利用SAS即可判定△ACD≌△BCE;
(2)根据△ACD≌△BCE,得出∠CAD=∠CBE,再根据∠AFC=∠BFH,即可得到∠AMB=∠ACB=α;
(3)先根据SAS判定△ACP≌△BCQ,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CP=CQ,∠ACP=∠BCQ,最后根据∠ACB=90°即可得到∠PCQ=90°,进而得到△PC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试题解析:(1)证明:如图①,∵∠ACB=∠DCE=α,
∴∠ACD=∠BCE.在△ACD和△BCE中,
∴△ACD≌△BCE(SAS),
∴BE=AD.
(2)解:如图①,∵△ACD≌△BCE,
∴∠CAD=∠CBE.
∵∠BAC+∠ABC=180°-α,
∴∠BAM+∠ABM=180°-α,
∴∠AMB=180°-(180°-α)=α.
(3)解:△C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如图②,由(1)可得,BE=AD.
∵AD,BE的中点分别为点P,Q,
∴AP=BQ.
∵△ACD≌△BCE,
∴∠CAP=∠CBQ.在△ACP和△BCQ中,
∴△ACP≌△BCQ(SAS),
∴CP=CQ且∠ACP=∠BCQ.
又∵∠ACP+∠PCB=90°,
∴∠BCQ+∠PCB=90°,
∴∠PCQ=90°,
∴△C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
(1)画出与△ACD关于点D成中心对称的三角形;
(2)找出与AC相等的线段;
(3)探究:△ABC中AB与AC的和与中线AD之间有何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4)若AB=5,AC=3,求线段AD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将长方形OABC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为(0,4),点C的坐标为(m,0)(m>0),点D(m,1)在BC上,将长方形OABC沿AD折叠压平,使点B落在坐标平面内,设点B的对应点为点E.
(1)当m=3时,点B的坐标为_________,点E的坐标为_________;
(2)随着m的变化,试探索:点E能否恰好落在x轴上?若能,请求出m的值;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某校积极开展拓展性课程建设,设计开设艺术、体育、劳技、文学等多个类别的拓展性课程,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自主选择一个类别的拓展性课程。为了了解学生选择拓展性课程的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统计图(部分信息未给出):
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本次被调查的学生人数;
(2)将条形图补充完整;
(3)若该校共有1600名学生,请估计全校选择体育类的学生人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四种沿折叠的方法中,不一定能判定纸带两条边线, 互相平行的是( ).
A. 如图,展开后测得
B. 如图,展开后测得
C. 如图,测得
D. 如图,展开后再沿折叠,两条折痕的交点为,测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右图,在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的方格纸中,△ABC的顶点都在方格纸格点上.将△ABC向左平移2格,再向上平移4格.
(1)请在图中画出平移后的△ABC,
(2)再在图中画出△ABC的高CD,
(3)在右图中能使S△ABC=S△PBC的格点P的个数有 个(点P异于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直线l外有不重合的两点A、B.在直线l上求一点C,使得的长度最短,作法为:①作点B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B'.②连接AB'交直线l于点C,则点C即为所求.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没有用到的知识点是( )
A.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性质 B.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C. 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D. 角平分线的性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个不透明的布袋里装有4个大小,质地都相同的乒乓球,球面上分别标有数字1,-2,3,-4,小明先从布袋中随机摸出一个球(不放回去),再从剩下的3个球中随机摸出第二个乒乓球.
(1)共有 种可能的结果.
(2)请用画树状图或列表的方法求两次摸出的乒乓球的数字之积为偶数的概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1,-4),且经过点B(3,0).
(Ⅰ)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及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A的坐标;
(Ⅱ)点P(m,t)为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①当点P′落在该抛物线上时,求m的值;
②当点P′落在第二象限内,P′A2取得最大值时,求m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