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下列物质中不能与乙酸反应的是                 

A.Na B.CH3CHO C.Cu(OH)2 D.Na2CO3

B

解析试题分析:乙酸含有羧基,属于一元弱酸,能和金属钠反应置换出氢气,和氢氧化铜发生中和反应,和碳酸钠反应放出CO2,但和乙醛不反应,答案选B。
考点:考查乙酸的性质
点评:该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乙酸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的熟悉了解程度,难度不大,记住乙酸中羧基的性质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

A.淀粉 B.葡萄糖 C.蔗糖 D.果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醇的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均属于取代反应
B.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
C.可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乙酸乙酯中混有的乙酸和乙醇
D.蛋白质、淀粉、油脂均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均能发生水解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淀粉在人体内能水解成葡萄糖 B.纤维素和淀粉遇碘水均呈蓝色
C.葡萄糖和淀粉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D.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均不可食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简易球棍模型,该有机物中含C、H、O、N四种元素。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易溶于乙醇,难溶于水
B.分子式为C3H7NO2
C.能和盐酸或NaOH溶液发生反应
D.能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假如将我们面前的这张试卷揉成一团,浸入装有稀硫酸的烧杯中,经过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产生的新物质是什么?

A.蔗糖 B.葡萄糖 C.果糖 D.纤维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分)汽车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其尾气(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等)带来的环境污染越来越明显,机动车废气排放已成为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1)设汽油成分为C8H18,若在气缸中汽油高温裂解产生丁烷和丁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2)气缸中生成NO的反应为:N2(g)+O2(g)  2NO(g) △H >0
①汽车启动后,气缸内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原因是   
②1mol空气中含有0.8molN2和0.2molO2,1300℃时在含1mol空气的密闭容器内反应达到平衡。测得NO为8×10-4mol。计算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3)尾气中的CO主要来自于汽油不完全燃烧。
①有人设想按下列反应除去CO:2CO(g)=2C(s)+O2(g)  △H=+221kJ·mol-1, 简述该设想能否实现的依据:   
②测量汽车尾气的浓度常用电化学气敏传感器,其中CO传感器可用下图简单表示,则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4)在汽车尾气系统中安装催化转换器,可有效减少尾气中的CO、NOx 和碳氢化合物等废气。
已知:N2(g)+O2(g)=2NO(g)                 △H1=+180kJ/mol
CO(g) +1/2O2(g)= CO2(g)             △H2=-283kJ/mol
2NO(g)+ 2CO(g) = 2CO2(g) + N2(g)   △H3
则△H3 =   kJ·mol-1
(5)光化学烟雾(含臭氧、醛类、过氧乙酰硝酸酯等)是汽车尾气在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二次污染物。写出2-丁烯与臭氧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反应生成乙醛及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某厂以甘蔗为原料制糖,对产生的大量甘蔗渣按下图所示转化进行综合利用。其中B是A水解的最终产物;C的化学式为C3H6O3,一定条件下2个C分子间脱去2个水分子可生成一种六元环状化合物;D可使溴水褪色;F是具有香味的液体。(图中部分反应条件及产物没有列出)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名称是________,F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
D的结构简式________。
(2)C→D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D→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H分子所含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实验室中常用于检验该官能团的试剂的名称是(只写一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