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学习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下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K与M、N均断开,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质量变大

B. K分别与M、N相连时,铁均受到保护

C. K与M相连时,每转移1mol电子Fe表面生成32gCu

D. K与N相连时, 碳棒上产生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

【答案】D

【解析】

根据装置图可知当KMN均断开时,装置既不是原电池,也不是电解池,但电解质溶液因为发生置换反应而质量减少,A不正确。当KM相连时,装置是原电池,铁作负极,失去电子被腐蚀。此时碳棒是正极,溶液中的铜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析出铜,发生还原反应。当KN相连时,装置是电解池,铁和电源的负极相连是阴极,铁被保护。此时碳棒是阳极,溶液中的氯离子失去电子被氧化生成氯气,氯气氧化碘化钾生成单质碘,碘遇淀粉显蓝色,所以BC错误,D正确。答案是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SO2通入BaCl2溶液至饱和的过程中,始终未观察到溶液中出现浑浊,若再通入另一种气体A,则产生白色沉淀。制备气体A的试剂不能

A. 大理石和稀盐酸

B. NaOHNH4Cl

C. Cu和浓硝酸

D. MnO2和浓盐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固态Na2O2和熔融态NaHSO4中的阴、阳离子个数比不同

B.每个水分子内含有两个氢键

C.碘晶体受热转变成碘蒸气,破坏了共价键

D.干冰溶于水生成碳酸的过程只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制取乙醇的反应为:2CO2(g)+6H2(g)CH3CH2OH(g)+3H2O(g) ΔH<0。某压强下的密闭容器中,按CO2和H2的物质的量比为1︰3投料,不同温度下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百分数(y%)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点的平衡常数小于b点

B. b点,υ(CO2)=υ(H2O)

C. a点,H2和H2O物质的量相等

D. 其他条件恒定,充入更多H2,乙醇的物质的量分数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物质分类和实验探究都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学科思想。

(一)以下是对一些物质与水反应的分类图,请按要求填空:

上述分类方法是______A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填化学式)C组物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D组物质与水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物质是___(填化学式)

(二)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配制240 mL浓度为0.5 mol·L1的硫酸溶液,选用到的仪器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进行干燥处理

B 稀释的硫酸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未洗涤烧杯

C 未冷却,即将溶液注入容量瓶并定容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某小组用如下装置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强弱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步骤:

①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②当B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③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④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试管D中,关闭活塞b,取下试管D振荡,静置后CCl4层变为紫红色。

请回答:

(1)装置A中证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实验的目的是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_____(填化学式)。步骤④能否说明非金属性:Br>I_______(填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Ⅰ.某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列装置和试剂进行实验,探究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条件。

供选试剂:30% H2O2溶液、0.1mol/L H2SO4溶液、MnO2固体、KMnO4固体。

(1)小组同学设计甲、乙、丙三组实验,记录如下:

操作

现象

向I的锥形瓶中加入__,向I的__中加入30% H2O2溶液,连接I、Ⅲ,打开活塞

I中产生无色气体并伴随大量白雾;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迅速变蓝

向Ⅱ中加入KMnO4固体,连接Ⅱ、Ⅲ,点燃酒精灯

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不变蓝

向Ⅱ中加入KMnO4固体,Ⅲ中加入适量0.1mol/L H2SO4溶液,连接Ⅱ、Ⅲ,点燃酒精灯

Ⅲ中有气泡冒出,溶液变蓝

(2)丙实验中O2与KI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对比乙、丙实验可知,O2与KI溶液发生反应的适宜条件是________。为进一步探究该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取的实验措施是________

(4)由甲、乙、丙三实验推测,甲实验可能是I中的白雾使溶液变蓝。学生将I中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下列溶液________(填序号),证明了白雾中含有H2O2

A.酸性KMnO4 B.FeCl2 C.氢硫酸 D.品红

Ⅱ.酸性条件下KMnO4与H2C2O4(弱酸)反应常用于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由该反应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关系可得出反应过程中速率的变化情况为___,其原因是__

Ⅲ.为探讨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某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表。(已知 I2+2S2O32-=S4O62-+2I,其中Na2S2O3溶液均足量)

实验

序号

体积V/mL

时间/s

Na2S2O3溶液

淀粉溶液

0.1mol/L 碘水

10.0

2.0

4.0

0.0

40

7.0

2.0

4.0

3.0

t1

5.0

2.0

4.0

Vx

t2

①该实验进行的目的是________,淀粉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

②表中Vx=____mL;实验①中用Na2S2O3表示反应速率v(Na2S2O3)=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以用电解熔融氯化钠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钠

B. 加热后才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吸热反应

C.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可能含有离子键

D. 1mol乙酸与1mol乙醇反应生产乙酸乙酯的分子数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1 mol X1 mol Y进行反应:2X(g)Y(g) Z(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该反应经过60 s达到化学平衡,生成0.3 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 mol·(L·s)1

B. XYZ的速率比为2:1:1时,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C. 反应放出的热量可用于提高反应速率

D. 反应达到平衡时,n(X):n(Y)1: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事实不能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的是

A.开启啤酒瓶后,瓶中马上泛起大量泡沫

B.由I2(g)I2(g)HI(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颜色变深

C.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时,将乙酸乙酯不断蒸出

D.石灰岩受地下水长期溶蚀形成溶洞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