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物质分类和实验探究都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学科思想。

(一)以下是对一些物质与水反应的分类图,请按要求填空:

上述分类方法是______A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填化学式)C组物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D组物质与水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物质是___(填化学式)

(二)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 g·cm3)配制240 mL浓度为0.5 mol·L1的硫酸溶液,选用到的仪器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下列操作会使配制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填序号)

A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进行干燥处理

B 稀释的硫酸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未洗涤烧杯

C 未冷却,即将溶液注入容量瓶并定容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某小组用如下装置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强弱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步骤:

①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②当B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③当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④打开活塞b,将少量C中溶液滴入试管D中,关闭活塞b,取下试管D振荡,静置后CCl4层变为紫红色。

请回答:

(1)装置A中证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

(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③实验的目的是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_____(填化学式)。步骤④能否说明非金属性:Br>I_______(填

【答案】树状分类法 Na2O 2Na2H2O=2Na2OHH2 NO2 AB CD 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Cl22Br=Br22Cl Cl2

【解析】

此题体现了对三块内容的考察,一是通过化学分类方法考察了离子反应、氧化还原等相关内容,二是考察了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实验,三是以化学实验为背景考察了氯气的制备与性质。

(一)题图所示的分类方法为树状分类法;A组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金属氧化物Na2OC组物质与水反应,水只作氧化剂,因此C组物质只有Na,因此C组物质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2Na2H2O=2Na2OHH2D组物质与水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物质的量之比为12的物质是NO2

(二)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240 mL浓度为0.5 mol·L1的硫酸溶液,是溶液的稀释,要用到量筒量取浓硫酸的体积,用容量瓶配置溶液,故应该选AB

A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未进行干燥处理,对浓度无影响;

B 稀释的硫酸转移到容量瓶中后未洗涤烧杯,会使浓度减小;

C 未冷却,即将溶液注入容量瓶并定容,会使浓度偏大;

D定容时,俯视容量瓶的刻度线,会使浓度偏大;

故应选CD

(三)A装置是氯气的制备装置,其中湿润的淀粉-KI试纸是用来比较氯与碘的非金属性强弱的,装置BC用来比较氯与溴的非金属性,D装置用来比较BrI的非金属性。

1)装置A中证明氯的非金属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

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2Br=Br22Cl

3)步骤实验的目的是确认C的黄色溶液中无Cl2,步骤能说明非金属性Br>I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氟化锂(LiF)难溶于水,可用于核工业、光学玻璃制造等。以透锂长石(含Li2O、Al2O3、SiO2)为原料制备氟化锂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液I中含有的金属离子有________,滤渣I的用途是(请写出两种用途)________

(2)滤渣Ⅱ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无机阻燃剂,写出生成滤渣Ⅱ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常温下,若向滤液I中滴加氨水调节pH=5时,溶液中c(Al3+)=________mol·L-1,则溶液中A13+________(填“是”或“否”)完全沉淀(已知Ksp[Al(OH)3]=2.0×10-33,且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1时沉淀完全)。

(3)操作Ⅳ包括________、洗涤和干燥。

(4)写出Li2CO3与氢氟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该反应不能在玻璃容器中进行的原因是由于存在着化学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学生用50 mL 0.50 mol/L的盐酸与5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计算中和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如图条件下实验过程中没有热量损失

B. 图中实验装置缺少环形玻璃搅拌棒

C. 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固定小烧杯

D. 若改用60 mL 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的NaOH溶液进行反应,从理论上说所求中和热不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个V升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mol A(g)和1mol B(g),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3A(g)+B(g) nC(g) +2D(g),达平衡后A的浓度减小1/2,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1/8,则该反应方程式中n的值是

A. 1 B. 2 C. 3 D.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相对分子质量为72的烷烃分子式是_____,它可能的结构简式有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习小组为研究电化学原理,设计下图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K与M、N均断开,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质量变大

B. K分别与M、N相连时,铁均受到保护

C. K与M相连时,每转移1mol电子Fe表面生成32gCu

D. K与N相连时, 碳棒上产生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气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Ⅰ、氨气有广泛用途,工业上利用反应N2(g)+3H2 (g) 2NH3(g) H<0合成氨,回答以下问题:

(1)某小组为了探究外界条件对反应的影响,以c0 mol/L H2参加合成氨反应,在a、b两种条件下分别达到平衡,如图A。

①有同学认为由条件a到b可能是加了催化剂。这种分析正确吗?理由是______

②在a条件下t1时刻将容器体积压缩至原来的1/2,t2时刻重新建立平衡状态。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画出t1时刻后c(H2)的变化曲线并作相应的标注______

(2)某小组往一恒温恒压容器充入9mol N2和23mol H2模拟合成氨反应,图B为不同温度下平衡混合物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与总压强(p)的关系图。

① 比较T1、T3的大小T1____T3(填“<”或“>”)。

②分析体系在T2、60MPa下达到的平衡,此时H2的平衡分压为____MPa(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Ⅱ.工业上常用反应2NO2(g) N2(g)+2O2(g),△H=QkJ/mol实现绿色环保、废物利用。设起始时容器中只有NO2,平衡时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与温度关系如图所示。

①Q_____0(填“> ”、“= ”或“< ").

②下列关于该反应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在恒温恒容的条件下,容器内气体颜色不变,说明该反应达到反应限度

B.如将该反应条件降低由恒温恒容改为恒温恒压,O2的百分含量将减小

C.在恒温恒容时,向平衡体系通入NO2,平衡正向移动,但NO2转化率将降低

D.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说明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③A点时,设容器的总压为a Pa,则其平衡常数Kp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B点时,NO2的转化率为____

Ⅲ. N2O5(g)的分解存在两个平衡:①N2O5(g) N2O3(g)+O2(g); ②N2O3(g) N2O(g)+O2(g)T0C时,在一个2L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2O5,平衡时测得N2O的浓度为0.25 mol/L,O2的浓度为0.75mol/L,则N2O的物质的量为__ mol,此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综合利用CO2对环境保护及能源开发意义重大

(1)Li2O、Na2O、MgO均能吸收CO2。如果寻找吸收CO2的其他物质,下列建议合理的是____。

a.可在碱性氧化物中寻找

b.可在A、A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中寻找

c.可在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中寻找

(2)Li2O吸收CO2后,产物用于合成Li4SiO4,Li4SiO4用于吸收、释放CO2。原理是:在500时,CO2与Li4SiO4接触后生成Li2CO3;平衡后加热至700,反应逆向进行放出CO2,Li4SiO4再生,说明该原理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反应A可将释放的CO2转化为具有工业利用价值的产品。

反应A:CO2+H2O CO+H2+O2

已知:

则反应A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温电解技术能高效实现(3)中反应A,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电极b发生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CO2在电极a放电的反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BHT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由对甲基苯酚()合成BHT的常用方法有2种(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BHT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 BHT与对甲基苯酚互为同系物

C. BHT中加入浓溴水易发生取代反应

D. 方法一的原子利用率高于方法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