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XYZMQ均为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与主要化合价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为锂元素

B.原子序数:M<Q

C.最高价含氧酸酸性:Z<M

D.YZ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Z

【答案】C

【解析】

XYZMQ均为短周期元素,又由图示信息知,M最高正价+7、最低-1价,则 MClZ最高正价+5、最低-3价且原子半径小于Cl,则ZNX+1,位于A,且原子半径是五种元素中最小的,则XHQ+1,位于A,且原子半径是五种元素中最大的,QNaY化合价-2价,位于A,而原子半径比氮原子半径小,则YO

A. X为氢元素,A错误;

B. 原子序数:MQ ,即ClNa B错误;

C. 最高价含氧酸酸性:Z<M ,即硝酸的酸性不如高氯酸,C正确;

D. YZ简单氢化物的沸点:YZ,即水的沸点比氨气高,D错误;

答案选C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校化学课外小组为了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两种白色固体,用不同的方法做了以下实验,如图Ⅰ~Ⅳ所示.

1)只根据图Ⅰ、Ⅱ所示实验,能够达到实验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

2)图Ⅲ、Ⅳ所示实验均能鉴别这两种物质,与实验Ⅲ相比,实验Ⅳ的优点_____________

3)若用实验Ⅳ验证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稳定性,则试管B中装入的固体最好是_______

4)另有两瓶溶液,已知分别是K2CO3NaHCO3,请你写出两种不同的鉴别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反应Ⅰ:ΔH0p2p1B.反应Ⅱ:ΔH0T1T2

C.反应Ⅲ:ΔH0T2T1ΔH0T2T1D.反应Ⅳ:ΔH0T2T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T℃条件下,向1L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M中加入2molX1molY,发生如下反应:2X(g)Y(g)a Z(g)W(g) ΔH=-890kJ·mol1(a为正整数)

当反应达到平衡后,反应放出的热量为Q1kJ,物质X的转化率为α;若平衡后再升高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减小,则

1)化学计量数a的值为_____

2)温度维持T ℃不变,若起始时向容器M中加入4molX6molY,若达到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减小了10%,则反应中放出的热量为___kJ

3)温度维持T ℃不变,若在一个和原容器体积相等的恒压容器N中,加入2molX1 molY发生如上反应并达平衡,则容器中X的质量分数M___N(选填>、<、=符号)

4)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随温度的变化如表:

温度/

200

250

300

350

平衡常数K

9.94

5.2

1

0.5

若在某温度下,2molX1molY在容器M中反应达平衡, X的平衡转化率为50%,则该温度为_____℃。平衡时 X的体积分数为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中的每一方格表示相关的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其中B是一种单质,其余物质也都是含有B元素的化合物。C是一种钠盐,E是C对应的酸,B的结构类似金刚石,D为氧化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D、E的化学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和B的互相转化在工业上有什么实际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D→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E→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碘及其化合物在合成杀菌剂、药物等方面具有广泛用途。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H2(g)+I2(g)=2HI(g) ΔH=QkJ·mol-1

H2(g)+I2(s)=2HI(g) ΔH=26.48kJ·mol-1

I2(g)=I2(s) ΔH=-37.48kJ·mol-1

化学键

I—I

H—I

键能/kJ·mol-1

151

299

键能是将1mol气体分子AB断裂为中性气态原子AB所需要的能量,单位为kJ·mol-1

Q=____kJ·mol-1

H—H键能为____kJ·mol-1

2716K时,在恒容密闭容器中按物质的量之比11充入H2(g)I2(g),测得气体混合物中碘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

①若反应开始时气体混合物的总压为pkPa,则反应在前20min内的I2(g)平均速率(I2)=___kPa·min-1(用含p的式子表示)。

②在H2(g)+I2(g)2HI(g) ΔH=QkJ·mol-1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为v=k·c(H2)·c(I2),逆反应速率为v=k·c2(HI),其中kk为速率常数,则温度为716K时,=___(列出计算式)。

H2(g)+I2(g)2HI(g)达平衡后,降低温度,平衡可能逆向移动,原因是___

3)一定条件下,NaClO可将溶液中的I-氧化为I2。通过测定体系的吸光度,检测到不同pHI2的生成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已知:吸光度越高表明该体系中c(I2)越大。

pH=4.8时,在___min附近c(I2)最大。

10min时,不同pH与吸光度的关系是___

pH=4.0时,体系的吸光度很快达到最大值,之后快速下降。吸光度快速下降的可能原因是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3,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CO2(g)+3H2(g)CH3OH(g)+H2O(g) ΔH = - 49.0 kJmol-1。向3个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分别投入物质的量比为 34 CO2H2H2的物质的量(mol)随时间(min)变化如下表(T表示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第I组在0~8 minCO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2 mol·L-1·min-1,且放出98 kJ热量

B.I组第10 min后,恒温,再充入1 mol CO2(g)3 mol H2O(g),则v <v

C.3 min时,保持T2,若对第II组加压使体积缩小2 L,重新达平衡后各组分浓度与第I组相同

D.对比第I和第III组,在 0~4 min内,能说明H2的平均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NNN—HH—H的键能分别为946 kJ·mol1391 kJ·mol1436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2H2在一定条件下化合生成2 mol NH3时放出的热量为92 kJ

B.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N23H22NH3达平衡时,3v(H2)2v(NH3)

C.用液氨和液氧制成的燃料电池放电时可实现将化学能全部转化为电能

D.反应NH3(g)HCl(g)=NH4Cl(s)常温下能自发进行,该反应的Δ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