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SO2的实验室制法和有关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的实验。

实验I

1)实验基本操作

多孔隔板与活塞相配合,能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制H2时需用浓硫酸配制480mL 3 molL的稀硫酸,配制中所需的玻璃仪器有250 mL烧杯、l 00mL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等,还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过程中H2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先打开活塞,让装置A内试剂反应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再往装置B中滴入适量浓硫酸反应片刻后,甲、乙两学生分别取装置D中少量溶液,甲学生往其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观察到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乙学生往其中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根据各自实验现象甲、乙学生得出SO2Fe3+氧化。

试判断甲、乙学生的结论是否严谨________________(填写选项)

A.甲学生严谨 B.乙学生严谨 C.甲、乙学生都不严谨

写出SO2Fe3+氧化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II

3)该研究小组为测定SO2催化氧化为SO3的转化率,又设计了如下实验:已知SO3熔点为16.8℃,且忽略空气中CO2的影响).

当停止通入SO2,熄灭酒精灯后,需要继续通入氧气,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束后,若装置D增加的质量为m g,装置E中产生白色沉淀的质量为n g,则此条件下二氧化硫的转化率是_______________(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示,不用化简)

【答案】可控制反应随时进行也可随时停止(或能起启普发生器的功能等,但答控制反应速率不得分) 500mL容量瓶 排尽装置中的空气 B SO2+2Fe3++2H2O=2Fe2++SO42-+4H+ 使残留在装置中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被充分吸收

【解析】

根据实验目的和装置中的信息可知,A装置用于制备氢气以排出系统中的空气,以防氧气干扰二氧化硫的性质检验;B装置用于制备二氧化硫;C装置是安全瓶;D装置用于探究二氧化硫的还原性;E装置是尾气处理装置。测定SO2催化氧化为SO3的转化率的装置中,B装置用于干燥混合气并控制两种组分的比例和流速;C装置是催化氧化装置:D装置用于收集三氧化硫:E装置用于吸收二氧化硫。根据DE中的固体的质量可以求出SO3的转化率。

1固体放在隔板上,与液体接触即可反应,若关闭活塞,气体将液体压回长颈漏斗中,与固体分离,反应即可停止,所以此装置可控制反应随时进行也可随时停止。

因为需要配制480mL的溶液,需要选择稍大的500mL容量瓶。

该实验过程中H2所起的作用是:用氢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氧气影响后面的反应。

2甲同学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亚铁离子能被高锰酸钾氧化,二氧化硫和亚硫酸也能被氧化,所以不能说明二氧化硫被铁离子氧化;而乙同学是检验反应后生成的硫酸根离子,有硫酸钡沉淀生成,就说明二氧化硫被铁离子氧化成了硫酸根离子,所以选B

二氧化硫被铁离子氧化成硫酸根,同时生成亚铁离子,离子方程式为:SO2+2Fe3++2H2O=2Fe2++SO42-+4H+

3当停止通入SO2,熄灭酒精灯后,继续通入氧气是为了使残留在装置中的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被赶到后面容器中被充分吸收。

装置D中为冷却得到的三氧化硫,装置E 二氧化硫被硝酸氧化后与氯化钡反应产生的白色沉淀为硫酸钡沉淀,根据S元素守恒,可以计算出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干燥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反应可生成氨基甲酸铵固体,化学方程式为:,在四氯化碳中通入二氧化碳和氨制备氨基甲酸铵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1用来制备二氧化碳气体:将块状石灰石放置在试管中的带孔塑料板上,漏斗中所加试剂为____;装置2中所加试剂为____

(2)装置4中试剂为固体NH4ClCa(OH)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试管口不能向上倾斜的原因是__________。装置3中试剂为KOH,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

(3)反应时三颈瓶需用冷水浴冷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正丁醛是一种化工原料。某实验小组利用如下装置合成正丁醛。

发生的反应如下:

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O

反应物和产物的相关数据列表如下:

沸点/℃

密度/(g·cm3)

水中溶解性

正丁醇

117.2

0.8109

微溶

正丁醛

75.7

0.8017

微溶

实验步骤如下:

6.0gNa2Cr2O7放入100mL烧杯中,加30mL水溶解,再缓慢加入5mL浓硫酸,将所得溶液小心转移至B中。在A中加入4.0g正丁醇和几粒沸石,加热。当有蒸汽出现时,开始滴加B中溶液。滴加过程中保持反应温度为90~95℃,在E中收集90℃以下的馏分。将馏出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分去水层,有机层干燥后蒸馏,收集75~77℃馏分,产量2.0g。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装置图中,B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D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

2)加入沸石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填正确答案标号)

a.润湿 b.干燥 c.检漏 d.标定

4)将正丁醛粗产品置于分液漏斗中分水时,水在__________(”)

5)反应温度应保持在90~95℃。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实验中,正丁醛的产率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XYZPQ为五种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半径和最外层电子数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Q的氧化物一定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 B.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Z<Y

C. P的最低价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体 D. Y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生用0.1000mol·L1标准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为以下几步:

A.用标准NaOH溶液润洗碱式滴定管23

B.取标准Na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到“0”刻度以上23cm

C.把盛有标准NaOH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挤压玻璃珠,使滴定管尖嘴充满溶液

D.调节液面至“0”“0”刻度以下,记下读数

E.移取25.00mL待测盐酸溶液注入洁净的锥形瓶中,并加入23滴酚酞溶液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到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读数

1)下图中属于碱式滴定管的_____(选填:)。

2)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_____

3)上述E步操作之前,若先用待测溶液润洗锥形瓶,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4)若平行实验三次,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标准NaOH溶液的体积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1

25.00

1.02

21.03

2

25.00

2.00

21.99

3

25.00

0.20

20.20

试计算待测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短周期主族元素 ABCD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B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2BCD 位于同一周期,C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既是 A 原子内层电子数的 3 倍又是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3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 AC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A>C

B.元素B 能与 A 的最高价氧化物发生置换反应

C.AC2 空间构型为角形

D.C2D2 是共价化合物,且为直线型非极性分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铅蓄电池是最常见的二次电池,放电时的化学方程式为:Pb(s)+PbO2(s)+2H2SO4(aq)2PbSO4(s)+2H2O(l)。该蓄电池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 SO42-移向_____________(”)极;一段时间后,负极增重 48g,转移电子___________mol

2)如图是甲烷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电池的负极为_____(“a”“b”)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的 pH_____(增大”“减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0molX,发生反应: ,在14min时升高温度,X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min时,υ

B.8min16min时反应均处于平衡状态,且两种情况下的正反应速率相等

C.反应至8min时,反应吸收200kJ热量

D.其它条件不变,若反应在绝热恒容容器中进行,当压强不变时反应就处于平衡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定条件下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 0.3 mol A0.1 mol C 和一定量的 B 三种气体,图 1 表示各物质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图 2 表示速率随时间的变化,t2t3t4t5 时刻各改变一种条件,且改变的条件均不同。若t4时刻 改变的条件是压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15 s,则前 15 s 的平均反应速率 v(C)=0.004 mol·L-1·s-1

B.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g)B(g)+2C(g)

C.t2t3t5 时刻改变的条件分别是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增大反应物浓度

D.t1=15 s,则 B 的起始物质的量为 0.04 mol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