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工业上用软锰矿及含锰废料(主要成分,含有少量等)与烟气脱硫进行联合处理并制备的流程如下:

25℃时,几种金属离子沉淀时的pH如下:

开始沉淀时pH

7.6

2.7

3.8

8.3

5.9

完全沉淀时pH

9.7

4.0

4.7

9.8

6.9

1在酸化还原步骤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淀1_________(填化学式),用双氧水处理滤液1时,通常在40~55℃下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

3)氧化反应过程中常会有一定量的气泡产生,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调节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4)“净化”时,加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5)滤液3中除外,还含有少量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此判断,“操作I”应为_________________、洗涤、干燥。

【答案】 温度过高双氧水分解,温度过低反应速率太慢 以及氧化生成的Fe3+的催化作用下,双氧水发生分解,生成氧气 使转化为 转化为沉淀 蒸发结晶 趁热过滤

【解析】

含锰废料中的杂质有氧化铁,氧化铝,氧化钙,氧化铜以及二氧化硅;以软锰矿为原料,通过与烟气脱硫联合处理的办法制备最终产品为硫酸锰,那么制备过程中的FeAlCaCu以及Si等杂质元素要除去;第一步将原料加硫酸处理,由于SiO2不溶于硫酸,所以沉淀1中必然含有SiO2,又因为CaSO4溶解性较差,所以沉淀1中也含有CaSO4;那么滤液中剩余的杂质元素为AlFeCu;由于第一步加酸溶解时,同时溶液中也在不断地通入还原性气体SO2,那么滤液1中的Fe元素有些为+2价;为了除FeAl,需要先用氧化剂将Fe元素全部转化为Fe3+后再调节溶液pH值,使FeAl转化为沉淀除去;为了避免引入新杂质,氧化剂选用的是双氧水,其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因此要避免温度过高;这样,滤液2中的杂质元素仅为Cu,通过向滤液中加入(NH4)2S,将其转化为CuS沉淀即可除去;最终的滤液3中除硫酸锰外还含有少量的硫酸铵,结合二者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通过蒸发结晶和趁热过滤的方法即可获得纯度较高的硫酸锰固体,再对其进行洗涤干燥即可。

(1)MnO2在酸化还原后转化为Mn2+Fe2O3在酸化还原后转化为Fe2+,相关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

(2)通过分析可知,沉淀1中有不与硫酸反应的SiO2以及溶解性较差的CaSO4;双氧水性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因此用其处理滤液1时,温度控制在4055℃之间是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双氧水在较高温度下分解,另一方面也为了避免温度过低导致的反应速率过慢;

(3)氧化步骤会将Fe2+氧化为Fe3+,此外溶液中还存在Cu2+Mn2+均能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通过分析可知,调节pH=5是为了将Fe3+Al3+转化为沉淀除去;

(4)通过分析可知,净化步骤为了除去溶液中剩余的杂质Cu2+;通过加入硫化铵,可将Cu2+转化为CuS沉淀除去;

(5)由硫酸锰和硫酸铵的溶解度曲线可知,溶液温度高于30℃左右时,硫酸铵溶解度持续增大而硫酸锰的溶解度反而下降;因此为了从滤液3中获得纯度较高的硫酸锰,可采用蒸发结晶,趁热过滤的方式,再对过滤得到的硫酸锰进行洗涤,干燥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市售浓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 g·cm3。计算市售浓硫酸中H2SO4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2C(s) +O2(g) =2CO (g) H2H1H2

A.已知2SO2(g)+O22SO3(g) 为放热反应,则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已知H+(aq)+OH-(aq)=H2O(1)H=57.3kJmol,则任何酸碱中和反应的热效应均为57.3 kJ

D.已知2C(s) +2O2(g) =2 CO2(g)H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证明卤族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气密性已检查)

实验过程:

.打开弹簧夹,打开活塞a,滴加浓盐酸。

.BC中的溶液都变为黄色时,夹紧弹簧夹。

.B中溶液由黄色变为棕红色时,关闭活塞a

.……

(1)验证氯气的氧化性强于碘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溴的氧化性强于碘,过程 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程Ⅲ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氯、溴、碘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原因: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________,得电子能力逐渐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过氧乙酸又名过醋酸,是重要化工原料,也是一种绿色生态杀菌剂,其制法为

1)某同学写出了碳原子的4种不同状态的电子排布图:

a. b.

c. d.

其中能量最低的是________(填标号),电子由状态C到状态B所得到的光谱为________光谱(填“原子发射”或“原子吸收”)。

2)过氧乙酸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有________

3)乙酸比乙醇易电离出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熔点:乙酸________硝酸(填“>”、“<”或“=”),理由_________________

5)造纸中,用与纸浆中的过氧乙酸以及过渡金属离子反应以提高漂白效率。硼氢化钠、硼氢化铝被认为是有机化学上的“万能还原剂”。

①两种硼氢化物的熔点如下表所示:

硼氢化物

熔点/

400

-64.5

解释表中两种物质熔点差异的原因________

②硼氢化钠晶胞结构如图所示,该晶体中的配位数为________。已知:硼氢化钠晶体的密度为代表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则a=________nm(用含的最简式子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所示,H1=393.5 kJmol-1H2=395.4 kJ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

A. Cs、石墨)==Cs、金刚石)H=+1.9kJmol-1

B. 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C. 金刚石的稳定性强于石墨

D. 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小1.9 k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为探究铝片和溶液反应的实验方案及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无明显现象

铝片表面产生细小气泡

出现白色浑浊,产生大量气泡(经检验为

A.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B.加热和逸出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是相反的

C.对比实验I、Ⅲ,说明溶液能破坏铝表面的氧化膜

D.推测出现的白色沉淀可能是氢氧化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草酸亚铁晶体()常用于晒制蓝图。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其进行了系列探究。

I.纯净的草酸亚铁晶体热分解产物的探究

1)气体产物成分的探究,小组成员采用如下装置(可重复选用)进行实验:

E中盛装碱石灰的仪器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②按照气流从左到右的方向,上述装置的接口顺序为___________尾气处理装置。

③实验前先通入一段时间,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实验证明气体产物中含有,依据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受热分解时,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写出加热到400℃时,晶体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晒制蓝图时,以溶液为显色剂,写出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草酸亚铁晶体样品纯度的测定

4)工业制得的草酸亚铁晶体中常含有杂质测定其纯度的步骤如下:

步骤1:称取草酸亚铁晶体样品溶于稀中,配成溶液;

步骤2:取上述溶液,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液

步骤3: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适量锌粉充分反应后加人适量稀,再用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消耗标准液

①步骤2中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步骤3中加入锌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草酸亚铁晶体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表达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不同量的CO(g)H2O(g)分别通入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CO(g) + H2O(g) CO2(g) + 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

实验组

温度/℃

起始量/mol

平衡量/mol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

CO

H2O

CO2

1

650

4

2

1.6

5

2

900

2

1

0.4

3

3

2

1

0.4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B. 实验1中,前5minCO表示的速率为0.16 mol/(L·min)

C. 实验2中,平衡常数K=1/6

D. 实验3跟实验2相比,改变的条件可能是温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