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下图是一个电化学过程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池是_______装置,乙装置中电极A的名称是__________

(2)甲装置中通入CH4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乙装置中电极B(Ag)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丙装置中D极的产物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一段时间,当丙池中产生112 mL(标准状况)气体时,均匀搅拌丙池,所得溶液在25 ℃时的pH________(已知:NaCl溶液足量,电解后溶液体积为500 mL)。若要使丙池恢复电解前的状态,应向丙池中通入________(写化学式);其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mol

【答案】原电池   阳极 CH410OH8e===CO32-7H2O Age===Ag H2NaOH 12 HCl 0.005

【解析】

该题综合考察了原电池和电解池的相关知识,甲池为燃料电池,甲烷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与通入甲烷的一极相连接的为电解池的阴极,与通入氧气的一极相连接的为电解池的氧极,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发生氧化反应;乙池为电解硝酸银溶液,丙池为电解氯化钠溶液,据各自的反应进行分析计算。

1)甲池能够自发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属于原电池;其中通入CH4一极为电池负极,通入O2一极为电池正极,因此乙池中的电极A为阳极;

故答案是:原电池;阳极;

2)甲池为燃料电池,CH4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入CH4的电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乙池中B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Age===Ag;丙池为电解池,且D极为阴极,电解液为NaCl溶液,则D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产物为H2NaOH

故答案是:CH410OH8e===CO32-7H2OAge===AgH2NaOH

3)丙池中发生的总反应为2NaCl+2H2O2NaOH+Cl2↑+ H2,标况下112mL气体对应的物质的量为0.005mol,根据总反应方程式可知,生成H2Cl20.0025mol,则生成的cOH-=0.0025mol×2/0.5L=0.01mol/L,根据25 ℃KW=cH+cOH-=10-14可知,cH+=10-12,对应的pH12;要使丙池恢复电解前的状态,应向丙池中加入HCl 根据Cl2+H2=2HCl可知,nHCl=2nCl2=0.0025mol×2=0.005mol

故答案是:12HCl0.005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ZM

B.XN 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属于离子化合物

C.YR 两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R

D.简单离子的半径:ZMX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制备氮化镁的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在不锈钢舟内加入镁粉,通氮气15min,升温至1073K,加热半小时,冷却至室温,停止通氮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中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便于观察气泡,调节气流速度

B.6的作用是缓冲加热后未反应的氮气,7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水分进入装置

C.氮化镁是共价化合物,露置于空气中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D.实验中氮气是反应物,仅起到氧化镁粉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各组离子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或通入)X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离子组

试剂X

离子方程式

A

Fe3+Al3+

过量的盐酸

+2H+═H2O+SO2

B

透明溶液中:Fe3+Cl-

过量的铜粉

2Fe3++Cu═2Fe2++Cu2+

C

Na+Ba2+Cl-

NaHSO4溶液

H++═CO2↑+H2O

D

pH=1的溶液中:Mg2+Fe2+

双氧水

2Fe2++H2O2+2H+═2Fe3++2H2O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实验室用金属铜和稀硝酸制取NO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O是有毒气体,某学生为防止污染,用分液漏斗和烧杯装配了一套简易的、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的NO气体发生装置,如图甲所示。

①实验室若没有铜丝,而只有小铜粒,在使用上述装置进行实验时,可用丝状材料包裹铜粒以代替铜丝进行实验,这种丝状材料的成分可以是________(填序号)。

A.铁 B.铝 C.铂 D.玻璃

②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使反应进行,在分液漏斗中实际看到的气体是红棕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填化学方程式)。

(3)为证明铜丝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确实是NO,某学生另设计了一套如图乙所示的装置制取NO。反应开始后,可以在U形管右端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

①长玻璃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让反应停止的操作方法及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以下收集NO气体的装置,合理的是________(填序号)。

(5)将32.64 g铜与14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反应,铜完全溶解产生的NO和NO2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 L。请回答:

①NO的体积为________ L,NO2的体积为________ L。

②待产生的气体全部释放后,向溶液中加入VmLamol·L-1的NaOH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Cu2+全部转化成沉淀,则原硝酸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 mol·L-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条件下,金属相互化合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金属互化物,如Cu9Al4Cu5Zn8等。

(1)某金属互化物具有自范性,原子在三维空间里呈周期性有序排列,该金属互化物属于________(晶体非晶体”)

(2)基态铜原子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Cu2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在CuSO4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充分反应后加入少量乙醇,析出一种深蓝色晶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所含化学键有____________________,乙醇分子中C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

(3)铜能与类卤素(SCN)2反应生成Cu(SCN)2,1 mol(SCN)2分子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SCN)2对应的酸有硫氰酸(H—S—C≡N)、异硫氰酸(H—N===C===S)两种。理论上前者沸点低于后者,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ZnS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在ZnS晶胞中,S2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__

(5)铜与金形成的金属互化物的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其晶胞边长为a nm,该金属互化物的密度为________ g·cm3(用含aNA的代数式表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反应4A(s)3B(g)2C(g)D(g)2 min B的浓度减少0.6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mol·L1·min1

②在2min末时,反应物B的反应速率是0.3mol·L1·min1

③在这2min内用C表示的平均速率为0.2mol·L1·min1

④在2min时,BCD的浓度比一定为321

⑤若D的起始浓度为0.1mol·L1,则2 minD的浓度为0.3mol·L1

A.①②③B.②③⑤C.④⑤D.③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的纯度,试根据实验回答:

1)称取4.1g烧碱样品。将样品配成250mL待测液,需要的主要玻璃仪器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10.00mL待测液,用___________________量取。

3)用0.2010mol·L-1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以酚酞为指示剂,滴定时手旋转酸式滴定管的玻璃活塞,右手不停地摇动锥形瓶,两眼注视锥形瓶,直到看到_________即可判断达到滴定终点。

4)根据下列数据,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结果保留四位有效数字)。(假设烧碱中不含有与酸反应的杂质)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积

(mL)

标准盐酸体积(mL)

滴定前读数(mL)

滴定后读数(mL)

第一次

10.00

0.50

20.40

第二次

10.00

4.00

24.10

5)滴定过程,下列情况会使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酸式滴定管用水洗后便装液体进行滴定;

②碱式滴定管水洗后,就用来量取待测液;

③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又用待测液润洗;

④滴定过快成细流、将碱液溅到锥形瓶壁而又未摇匀洗下;

⑤盐酸在滴定时溅出锥形瓶外;

⑥滴加盐酸,溶液颜色褪去但不足半分钟又恢复红色;

⑦滴定前,酸式滴定管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⑧记录起始体积时,仰视读数,终点时俯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烷烃的命名正确的是

A.4—甲—3—丙基戊烷B.3—异丙基己烷

C.2—甲基—3—丙基戊烷D.2—甲基—3—乙基己烷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