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校化学小组同学研究 Cu与H2SO4 溶液反应,小伟同学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Ⅰ | 取螺旋状铜丝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迅速伸入装有 10 mL 3 mol/L H2SO4溶液的试管中 | 产生大量白雾;溶液颜色变为浅蓝色;试管中出现红色浑浊 |
Ⅱ | 步骤一:取螺旋状铜丝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 迅速伸入装有10 mL蒸馏水的试管中; 步骤二:冷却后加入5 mL 3 mol/L H2SO4 | 步骤一:产生少量白雾;试管中出现黑色浑浊,略带红色 步骤二:浑浊全部为红色;溶液略显蓝色 |
(1)实验一:探究白雾的成分
①波波同学收集实验Ⅰ中白雾,加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得出结论:白雾成分包含 SO2。可能是因为局部温度过高产生,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②艳艳同学认为不妥,补充实验Ⅲ: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Ⅲ | 步骤一:取品红溶液,加 3 mol/L H2SO4溶液,加热; 步骤二:收集实验Ⅰ中白雾,加入品红溶液,加热 | 步骤一:溶液褪色,加热无颜色变化; 步骤二:溶液褪色,加热无颜色变化 |
根据实验Ⅲ,可推断白雾成分是______,而并非SO2。
(2)实验二:探究红色固体的成分。经过分析,实验Ⅰ和实验Ⅱ中的红色浑浊成分相同。
(资料)Cu2O能溶在浓氨水中形成无色Cu(NH3)2+,很容易被氧气氧化为蓝色Cu(NH3)22+;Cu2O能与一定浓度的酸溶液发生反应:Cu2O+2H+=Cu2++Cu+H2O。
①写出Cu2O溶在浓氨水中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
②对于红色浑浊的成分,谷哥设计实验并实施,证实了红色固体中只有Cu2O。他的实验是:将实验Ⅰ试管中固体过滤洗涤,得红色固体,__________。
③结合实验Ⅰ和Ⅱ,吉吉同学确定铜丝烧至红热时生成了______。
(3)实验三:探究红色固体不溶的原因。经过检验,实验Ⅰ和实验Ⅱ反应后的溶液均显酸性,对于体系中有Cu2O固体的原因:
龙校假设:在实验条件下,随着溶液酸性降低,Cu2O与酸无法反应。
乔博假设:在实验条件下,随着溶液酸性降低,Cu2O与酸反应速率变小。
邹邹同学继续实验: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Ⅳ | 取Cu2O固体少量,加入到装有 10 mL3 mol/L H2SO4 溶液的试管中 | 溶液迅速变为蓝色;试管中出现少量亮红色固体 |
Ⅴ | 取Cu2O固体少量,加入到装有 10 mL 3 mol/L H2SO4 和少量CuSO4 (浅蓝色)的试管中 | 现象同Ⅳ |
Ⅵ | 重复实验Ⅰ,振荡试管,分为两等份。第一份立刻加入浓硫酸至 c(H2SO4)=3 mol/L;第二份静置 4 h之后,过滤,向固体中加入浓硫酸至 c(H2SO4)=3 mol/L | 第一份加酸后红色固体明显减少,溶液蓝色加深;第二份静置时,固体减少,溶液缓慢变为蓝色,固体加酸后无明显现象。 |
①实验Ⅴ的目的是 ______。
②通过以上实验,臧臧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答案】Cu+2H2SO4(浓)CuSO4+SO2↑+2H2O H2SO4 Cu2O+4NH3H2O=2Cu(NH3)2++2OH- +3H2O 加入到足量浓氨水中,固体全部溶解得无色溶液,很快变成蓝色溶液 CuO和Cu2O 证明Cu2+对Cu2O与酸的反应没有干扰 随着溶液酸性降低,Cu2O与酸反应速率变小。
【解析】
(1)①Cu与浓硫酸共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CuSO4、SO2、H2O;
②根据III对比实验可知白雾成分是H2SO4;
(2)①Cu2O与氨水中的NH3·H2O反应产生Cu(NH3)2+,结合物质的溶解性及存在形式书写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根据【资料】中提供信息解答;
③Cu加热后产生黑色固体是CuO,红色固体是Cu2O;
(3)①对比IV、V的不同分析判断;
②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①Cu与浓硫酸共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产生CuSO4、SO2、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CuSO4+SO2↑+2H2O;
②品红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与实验I的白雾中加入品红溶液,操作相同,实验现象相同,证明实验I中白雾成分是H2SO4;
(2)①Cu2O与浓氨水中的NH3·H2O反应产生Cu(NH3)2+,根据电荷守恒、原子守恒,可得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O+4NH3H2O=2Cu(NH3)2++2OH- +3H2O;
②证明固体中只有Cu2O,可利用Cu2O能溶在浓氨水中形成无色Cu(NH3)2+,且很容易被氧气氧化为蓝色Cu(NH3)22+;若在酸性环境中,而Cu2O能与一定浓度的酸溶液发生反应:Cu2O+2H+=Cu2++Cu+H2O。所以检验固体中只有Cu2O的方法是:将固体加入到足量浓氨水中,固体全部溶解得无色溶液,很快变成蓝色溶液;
③根据实验一、二现象,及上述结论可知铜丝烧至红热时生成了CuO和Cu2O;
(3)①IV只加入了H2SO4溶液,而实验V除了加入等体积、等浓度的硫酸外,还加入了一定量的CuSO4溶液,进行对比,结果IV、V的实验现象相同,说明Cu2+对Cu2O与酸的反应没有干扰;
②第一份加酸后红色固体明显减少,溶液蓝色加深;第二份静置4 h时,固体减少,溶液缓慢变为蓝色,固体加酸后无明显现象,说明随着溶液酸性降低,Cu2O与酸反应速率变小。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欲探究醛的银镜反应用银氨溶液而不直接用AgNO3溶液的原因。
(一)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
装置 | 实验序号 | 试管中的药品 | 现象 |
实验Ⅰ | 2%AgNO3溶液1mL,加入2%氨水22滴;再加入3滴新开瓶的40%的乙醛溶液;水浴加热3分钟 | 光亮的银镜 | |
实验Ⅱ | 2%AgNO3溶液1mL,加入3滴新开瓶的40%的乙醛溶液;水浴加热3分钟 | 无明显现象 |
(1)乙醛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甲同学认为:2%AgNO3溶液应该比用其配制的银氨溶液更易氧化乙醛,可能的理由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而实验Ⅱ中无明显现象,从化学反应原理的角度解释可能的原因_____(写出一条即可)。
(二)乙同学为了找到银镜反应用银氨溶液的真正原因,先查阅资料,发现醛银镜反应的机理分为如下三步:
(3)据此,乙设计了更好的银镜实验III:2%AgNO3溶液1mL,加入3滴1mol/LNaOH溶液,再加入2%氨水22滴;再加入3滴新开瓶的40%的乙醛溶液;水浴加热,很快出现了银镜。
(4)乙根据实验III并结合反应机理中出现银镜的分步机理(3),得出的结论是_____。
(三)丙同学为了确认AgNO3溶液能氧化醛,继续查找资料,找到了不同浓度的AgNO3溶液对室内HCHO气体去除效果如图。
(5)从图中可见:AgNO3溶液浓度达到一定程度,HCHO的去除率基本不变,原因是AgNO3溶液浓度越高,酸性越强,降低了______的还原性;同时,说明了AgNO3溶液和HCHO反应的氧化剂不是______。
(四)结合甲乙丙的实验和资料,丁同学进一步提出,溶液的pH稳定,有利于快速形成均匀光亮的银镜。
(6)请结合化学用语解释AgNO3溶液与乙醛溶液的反应pH变化明显,而银氨溶液变化不明显_____。
(7)综合该实验小组四位同学的实验和论证,最后得出银镜反应用银氨溶液,而不是AgNO3溶液的优点是_____(写出2条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关于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7g羟基(—18OH)所含中子数为9NA
B. 0.1mol 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中,微粒NH3·H2O和微粒NH4+的数目之和为0.1NA
C. 常温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当溶液pH值由7变为12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01NA
D. 标准状况下,足量的甲烷与22.4LCl2(假设氯气完全反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形成C-Cl键的数目为N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探究其制备方法和性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简述使用分液漏斗向圆底烧瓶中滴加浓硫酸的操作____。
(2)某学习小组设计用如下图装置验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能说明SO2具有氧化性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
(4)为验证SO2的还原性,充分反应后,取试管b中溶液分成三份,分别进行如下实验:
方案Ⅰ:向第一份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方案Ⅱ:向第二份溶液加入品红溶液,红色退去
方案Ⅲ:向第三份溶液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上述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Ⅰ”“Ⅱ”或“Ⅲ”);试管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工业生产的纯碱常含有少量的NaCl等杂质。如图是测定产品中Na2CO3质量分数的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如下:
A.在干燥管内填满碱石灰,质量为mg
B.取ng样品装入广口瓶中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关闭止水夹
E.打开止水夹
F.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再称干燥管质量为Wg
G.缓慢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H.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
(1)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F中,要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装置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______________。
(4)若去掉装置甲,测定结果会______________;若去掉装置乙,测定结果会_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 雾霾中含有硝酸铵和硫酸铵
C. 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 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铜是重要的工业原材料,现有铜、氧化亚铜组成的混合物,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其组成情况,取35.2 g混合物加入0.5 L 3.4 mol·L-1的稀硝酸,固体物质完全反应,生成一氧化氮4.48 L(标准状况)。向所得溶液中加入aL 2.0 mol·L-1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使溶液中的铜离子沉淀完全。
(1)氧化亚铜与稀硝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混合物中,铜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氧化亚铜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___。
(3)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某温度下0.1 mol/L的NaHB(强电解质)溶液中c(H+)>c(OH-),则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 c(Na+)=c(HB-)+2c(B2-)+c(OH-)
B. c(Na+)=0.1 mol/L≥c(B2-)
C. HB-的水解方程式为HB-+H2OB2-+H3O+
D. 在该盐的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HB-)>c(B2-)>c(OH-)>c(H+)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