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三套实验装置:

(1)上述装置中,不能证明锌和稀硫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是 _________(填序号)

(2)某同学选用装置Ⅰ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搅拌反应,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固体M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Ⅱ进行实验(反应在甲中进行)

①若观察到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说明M溶于水________________ (一定是放热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可能是放热反应或“可能是吸热反应”),理由____________

②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则M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物质的化学式)

【答案】 左端液柱升高,右端液柱降低 可能是吸热反应 某些物质溶于水吸热,但不是发生化学反应 NaOHCaO

【解析】

(1)Ⅲ的漏斗不封闭,不会形成压强差,不能证明锌和稀硫酸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故答案为:Ⅲ;

(2)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的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开始,锥形瓶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大气压将“U”形管中的红墨水往左边挤压,出现左端液柱升高,右端液柱降低的现象,故答案为:左端液柱升高,右端液柱降低;

(3)①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说明M与水相遇吸热。某些物质溶解于水吸热,如硝酸铵,某些物质与水反应吸热,如盐类水解,所以,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可能是M溶解于水吸热,也可能是发生了吸热反应,故答案为:可能是吸热反应;某些物质溶于水吸热,但不是发生化学反应;

②若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说明M与水相遇放热,可能是某些物质溶解于水放热,如NaOH,也可能是某些物质与水反应放热,如CaO,故答案为:NaOHCaO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①CH3CH2CH3 ②CH3CH2CH2CH3 ③CH3CH2CH2CH2CH3

⑥CH3CH2CH2CH2CH2CH3

上述物质的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⑥③④⑤②① B. ⑥③②①④⑤ C. ⑤④⑥③②① D. ⑥⑤④③②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当电池工作时,下列说法错误的

A. 甲池中N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

B. 当N极消耗5.6L(标准状况下)O2时,铁极增重32g

C. 电子的流动方向为M→Fe→CuSO4溶液→Cu→N

D. M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C、D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并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A、B、C在同一周期。A元素原子核外成对电子数是未成对电子数的2倍;B元素最外层有3个未成对电子;C元素核外有3对成对电子;D元素是所在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的;E元素位于周期表的第四周期第九列。请根据相关信息,应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基态原子核中核外有___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B的基态原子中电子占据最高能级的电子云轮廓图为____。D的基态原子核外有____种能量不同的电子。

(2)B的氢化物BH3的VSEPR模型为____,其分子空间构型为_____;A、B、C三种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填元素符号)。

(3)BO2-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与AB-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_____,离子有_____。(分别写出1种)

(4)由A、C与氢形成H2A2C4分子中,1mol该分子中含有π键的数目为____

(5)E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___区,E3+的一种配离子[E(BH3)5D]2+中,E3+的配位数为____,配位原子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铜合金以纯铜为基体加入一种或几种其他元素所构成的合金,是人类使用最早的金属材料。

(1)电解精炼铜的实验中使用的粗铜含有Cu和少量的Zn、Ag、Au、Cu2Te及其他化合物,请写出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粗铜精炼的阳极泥(主要含有Cu2Te)中提取粗碲的一种工艺流程如图:(已知TeO2是两性氧化物,微溶于水,易溶于强酸和强碱)

①“氧化浸出”时为使碲元素沉淀充分应控制溶液的pH为4.5~5.0,生成TeO2沉淀。如果H2SO4过量,溶液酸度过大,将导致碲沉淀不完全,原因是_____.

②“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

③“还原”时发生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④判断粗碲洗净的方法是_________

⑤在滤液中逐滴加入氨水至过量,先出现蓝色沉淀,最后溶解形成深蓝色的透明溶液。写出此蓝色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根据以上实验判断NH3和H2O与Cu2+的配位能力:NH3_____H2O(填“>”或“=”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原理为2SO2(g)O2(g)2SO3(g)。在一定压强下,反应混合体系在平衡状态时SO3的百分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2SO2(g)O2(g)2SO3(g)H0

B. D点时v(正)<v(逆)

C. BC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BKC,则KBKC

D. 恒温恒压下向平衡体系中通入氦气,平衡向左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300℃时,将气体X和气体Y0.16 mol充入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 +Y(g)2Z(g) 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t/min

2

4

7

9

n(Y)/mol

0.12

0.11

0.10

0.10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0~2 min Z的平均速率v(Z)=_____________

2)能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

A.生成X的速率是生成Z的速率的2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容器内各气体的浓度保持不变

3)要提高上述反应的转化率,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任写一种)。

4)温度为3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_______________

5)若起始时向该容器中充入XYZ0.20 mol,则反应将向____(填)反应方向进行,达平衡时Z的体积分数与上述平衡相比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1)如图为CO2分子晶体结构的一部分,观察图形。试说明每个 CO2分子周围有________个与之紧邻且等距的 CO2分子;该结构单元平均占有________个CO2分子。

(2)在40 GPa高压下,用激光器加热到1800 K时,人们成功制得原子晶体干冰,其结构和性质与SiO2原子晶体相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原子晶体干冰易升华,可用作制冷剂

B.原子晶体干冰有很高的熔点和沸点

C.原子晶体干冰的硬度小,不能用作耐磨材料

D.原子晶体干冰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氢氧化钠反应

E.每摩尔原子晶体干冰中含有4 mol C—O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下列各组物质:(以下各题请按要求填写相应编号)

A.O2O3 B.CC C.D.CH3CH2CH2CH3E.甲烷和庚烷 F.CH(CH3)3C(CH3)4 G.C3H8C10H22 H.CH2=CH2CH3CH=CH2 I.H2D2 J.C3H6C5H10

1___组互为同位素;

2___组两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3___组两物质互为同系物;

4___组两组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

5___组中的物质是同一物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