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科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共同工作多年的二人因“突破性地”用撕裂的方法成功获得超薄材料石墨烯而获奖。制备石墨烯方法有石墨剥离法、化学气相沉积法等。石墨烯的球棍模型示意图如下:
(1)下列有关石墨烯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键长:石墨烯>金刚石
B.石墨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可以处于同一平面
C.12g石墨烯含键数为NA
D.从石墨剥离得石墨烯需克服石墨层与层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
(2)化学气相沉积法是获得大量石墨烯的有效方法之一,催化剂为金、铜、钴等金属或合金,含碳源可以是甲烷、乙炔、苯、乙醇或酞菁等中的一种或任意组合。
①铜原子在基态时,在有电子填充的能级中,能量最高的能级符号为_____________;第四周期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与铜相同的元素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乙醇的沸点要高于相对分子质量比它还高的丁烷,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分子属于非极性分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a.甲烷 b.二氯甲烷 c.苯 d.乙醇
④酞菁与酞菁铜染料分子结构如图,酞菁分子中碳原子采用的杂化方式是__________;酞菁铜分子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为________________。
⑤金与铜可形成的金属互化物合金(如图,该晶胞中,Au占据立方体的8个顶点):
它的化学式可表示为_____;在Au周围最近并距离相等的Cu有_____个,若2个Cu原子核的最小距离为d pm,该晶体的密度可以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g/cm3。(阿伏伽德罗常数用NA表示)
【答案】 BD 3d K、Cr 乙醇分子间可形成氢键而丁烷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 a、c sp2 2 Cu3Au或AuCu3 12 38921/21030/(NAd34)
【解析】(1)A.金刚石中碳原子之间只存在σ键,石墨烯中碳原子之间存在σ键和π键,因此键长:石墨烯<金刚石,故A错误;B.石墨烯是平面形分子,分子中所有原子可以处于同一平面,故B正确;C.一个碳原子中含有个单键,即个σ键,所以12g石墨烯含σ键数为NA,故C错误;D.石墨层内是共价键,石墨层与层之间的作用力是范德华力,所以从石墨剥离得石墨烯需克服石墨层与层之间的分子间作用力,故D正确;故选:BD;
(2)①铜原子在基态时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1,在有电子填充的能级中,能量最高的能级符号为3d;第四周期元素中,最外层电子数与铜相同的元素还有3d04s1和3d54s1,即K和Cr,故答案为:3d;K、Cr;
②乙醇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得其溶沸点升高,而丁烷不存在氢键,故答案为:乙醇分子间存在氢键,使得其溶沸点升高,而丁烷不存在氢键;
③a.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故a正确;b.二氯甲烷为四面体分子,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b错误;c.苯为平面正六边形,结构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故c正确;d.乙醇结构不对称,正负电荷的中心不重合,属于极性分子,故d错误;故选:ac;
④酞菁分子中碳原子含有3个σ键和1个π键,所以采取sp2杂化;该分子中能提供孤对电子的氮原子才是配位原子,所以酞菁铜分子中心原子的配位数为2,故答案为:sp2;2;
⑤该晶胞中含Cu原子个数=6×=3,含有Au=8×=1,所以其化学式为Cu3Au或AuCu3,根据图示,铜原子周围最近并距离相等的Au原子有4个,根据化学式,在Au周围最近并距离相等的Cu有12个;若2个Cu原子核的最小距离为d pm,则晶胞的棱长为d pm=d×10-10cm,该晶体的密度== g/cm3,故答案为:Cu3Au或AuCu3;12;。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写出醋酸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三点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
(3)a、b、c三点中醋酸的电离程度最大的是_________。
(4)取甲、乙两份等体积c点的溶液,甲用蒸馏水稀释10倍,乙用蒸馏水稀释100倍,则稀释后甲、乙两溶液中的H+浓度:C(H+)甲_____ 10C(H+)乙(填“大于”、“小于”或 “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一定温度,将 0.4 mol A(g)和 0.2 mol B (g)充入 1 L 的恒容密闭容器发生反应:2A(g)+B(g)xC(g)(x是化学计量数),达平衡时测得 C(g) 的浓度为 0.060mol/L,B(g)的物质的量为0.14 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x=2
B. 达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40%
C. 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1
D. 反应前容器内的压强与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之比为5: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氯化钠溶液:2Cl- + 2H+ H2↑+ Cl2↑
B.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
CH3CHO +2Ag(NH3)2+ + 2OH-CH3COO- + NH4+ +3NH3 + 2Ag↓+ H2O
C.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O2 + H2O + 2C6H5O- 2C6H5OH + 2CO32-
D.Na2SO3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5SO32- + 6H+ + 2MnO4- == 5SO42- + 2Mn2+ 3H2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研究CO2与CH4的反应使之转化为CO和H2,对减缓燃料危机,减少温室效应具有重要的意义。
(1)已知CH4(g)+CO2(g)2CO(g)+2H2(g) △H=+248kJ·mol-1、△S=310J mol-1·K-1,该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温度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密闭恒容容器中通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的CH4与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2CO(g)+2H2(g),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①工业生产时一般会选用P4和1250℃进行合成,请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压强为P4、1100℃的条件下,该反应5min时达到平衡点X,则用CO表示该反应的速率为_____,该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3)CO和H2在工业上还可以通过反应C(s)+H2O(g) CO(g)+H2 (g)来制取
①在恒温恒容下,如果从反应物出发建立平衡,可认定已达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体系压强不再变化 B.H2、CO和H2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②在某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同时投入四种物质,2min时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有1mol H2O(g)、1mol CO(g)、2.2molH2(g)和足量的C(s),如果此时对体系加压,平衡向___________(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达到新的平衡后,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三个容积均为1.0L的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物质,发生反应:A(g)+B(g) 2D(g) 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容器 | 温度/K |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 | 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mol.L-1 | ||
c(A) | c(B) | c(D) | c(D) | ||
Ⅰ | 400 | 0.20 | 0.20 | 0 | 0.080 |
Ⅱ | 600 | 0.40 | 0.10 | 0 | a |
Ⅲ | 600 | 0 | 0 | 0.40 | 0.20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容器Ⅱ中,平衡时D物质的量浓度a=______________mol/L
(3)在保持容器Ⅲ的实验条件下,若起始时,A为0.40mol/L、B为0.20mol/L、D为0.40mol/L ,则达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多少?(请写出解题过程) 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现有X、Y、Z三种元素,已知:
① 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② 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 ,燃烧时火焰为苍白色。
③ XZ的水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④ 两分子X的单质与一分子Y的单质化合,生成两分子X2Y,X2Y常温下为液体。
⑤ 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性。
据此推断:
(1) X__________;Y____________;Z___________ (写元素符号)。
(2)写出⑤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Z的单质工业制法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