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化学与生产、生活和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发展“低碳经济”能够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B.明矾溶于水会生成氢氧化铝胶体,故可用明矾作净水剂
C.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其主要原因是发生了析氢腐蚀
D.处理含的废水,常用FeS作沉淀剂,是因为CuS的溶解度比FeS小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实验小组同学对影响 CuSO4 溶液和浓氨水反应产物的因素进行了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Cu(OH)2(s) Cu2+ + 2OH- Ksp = 2.2×10-20; Cu2+ + 4NH3 K = 4.8×10-14
②Cu(NH3)4SO4·H2O 是一种易溶于水、难溶于乙醇的深蓝色固体, 加热分解有氨气放出。Cu(NH3)4SO4·H2O 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如下图所示。
(实验 1)CuSO4 溶液和浓氨水的反应。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1-1 | 向 2 mL 0.1 mol/L CuSO4(pH=3.2)中逐滴加入 2 mL 1 mol/L 氨水 | 立即出现浅蓝色沉淀,溶液变无色; 随后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变为蓝色;最终得到澄清透明的深蓝色溶液 A |
1-2 | 向 2 mL 1 mol/L 氨水中逐滴加入 2 mL 0.1 mol/L CuSO4(pH=3.2) | 始终为澄清透明的深蓝色溶液 B |
(1)进一步实验证明,深蓝色溶液 A、B 中均含有,相应的实验方案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实验 2)探究影响 CuSO4 溶液和浓氨水反应产物的因素。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2-1 | 向实验 1-2 所得深蓝色溶液 B 中继续加入 2 mL 0.1 mol/L CuSO4(pH=3.2) | 有浅蓝色沉淀生成,溶液颜色变浅 |
2-2 | 向实验 1-2 所得深蓝色溶液 B 中继续加入 1 mol/L NaOH | 有浅蓝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接近无色 |
2-3 | 向 2 mL 0.1 mol/L 氨水中逐滴加入2 mL 0.1 mol/L CuSO4(pH=3.2) | 有浅蓝色沉淀生成,上层清液接近无色 |
(2)依据实验 2-1,甲同学认为 Cu2+浓度是影响 CuSO4 溶液和浓氨水反应产物的因素之一。乙同学认为实验 2-1 没有排除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的干扰,并设计了如下对比实验:
序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现象 |
2-4 | 向实验 1-2 所得深蓝色溶液 B 中继续加入 2 mL 试剂 a | 无明显现象 |
①用化学用语表示硫酸铜溶液呈酸性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剂 a 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对实验 2-2 的现象进行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 2-3 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实验可以推测, 影响 CuSO4 溶液和浓氨水反应产物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氯碱工业中,离子交换膜法电解饱和食盐水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离子交换膜
A.电极A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
B.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
C.饱和NaCl从a处进,NaOH溶液从d处出
D.OH-迁移的数量等于导线上通过电子的数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学生欲配制6.0mol/L的H2SO4 1000 mL,实验室有三种不同浓度的硫酸:
①480mL 0.5mol/L 的硫酸;②150mL 25%的硫酸(ρ=1.18g/mL);③足量的18mol/L的硫酸。有三种规格的容量瓶:250mL、500mL、1000mL。老师要求把①②两种硫酸全部用完,不足的部分由③来补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所用25%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mol/L(保留1位小数)。
(2)配制该硫酸溶液应选用容量瓶的规格为______mL。
(3)配制时,该同学的操作顺序如下,请将操作步骤B、D补充完整。
A.将①②两溶液全部在烧杯中混合均匀;
B.用量筒准确量取所需的18mol/L的浓硫酸____mL,沿玻璃棒倒入上述混合液中。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混合均匀;
C.将混合均匀的硫酸沿玻璃棒注入所选的容量瓶中;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振荡,继续向容量瓶中加水,直到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F.改用胶头滴管加水,使溶液的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G.将容量瓶盖紧,振荡,摇匀。
(4)如果省略操作D,对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影响?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5)进行操作C前还需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氯气和氢氧化钠的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也不同,在实验室里可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氯酸钠次氯酸钠和探究氯水的性质。
图中:①为氯气发生装置;②的试管里盛有15mL 30% NaOH溶液,并置于热水浴中;
③的试管里盛有15mL 8%NaOH溶液,并置于冰水浴中;④的试管里加有紫色石蕊试液;⑤为尾气吸收装置。请填写下列空白:
(1)制取氯气时,在烧瓶里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通过_________(填写仪器名称)向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浓盐酸。实验时为了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气体,可在①与②之间安装盛有_________(填写下列编号字母)的净化装置。
A.碱石灰 | B.饱和食盐水 | C.浓硫酸 | D.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
(2)比较制取氯酸钠和次氯酸钠的条件,指出二者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制取次氯酸钠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可观察到④的试管里溶液的颜色发生了如下变化,请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实验现象 | 原因 |
溶液最初从紫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 | 氯气与水反应生成的H+使石蕊变色 |
随后溶液逐渐变为无色 | _________________ |
然后溶液从无色逐渐变为_______色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有机化合物只含C、H、O三种元素,取4.6 g该有机化合物完全燃烧,测得只生成0.2mol CO2和5.4 g水,其质谱图和核磁共振氢谱如下图所示,该有机化合物是
A.CH3CHO
B.CH3CH2OH
C.CH3OCH3
D.CH3OCH2CH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钛酸钡(BaTiO3)在工业上有重要用途,主要用于制作电子陶瓷、PTC热敏电阻、电容器等多种电子元件。以下是生产钛酸钡的一种工艺流程图:
已知:①草酸氧化钛钡晶体的化学式为BaTiO(C2O4)2·4H2O;
②25℃时,BaCO3的溶度积Ksp=2.58×10-9;
(1)BaTiO3中Ti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用盐酸酸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
(3)流程中通过过滤得到草酸氧化钛钡晶体后,为提高产品质量需对晶体洗涤。
①过滤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如何证明晶体已洗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TiO2具有很好的散射性,是一种有重要用途的金属氧化物。工业上可用TiCl4水解来制备,制备时需加入大量的水,同时加热,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5)某兴趣小组取19.70gBaCO3模拟上述工艺流程制备BaTiO3,得产品13.98g,BaTiO3的产率为:________。
(6)流程中用盐酸酸浸,其实质是BaCO3溶解平衡的移动。若浸出液中c(Ba2+)=0.1mol/L,则c(CO32-)在浸出液中的最大浓度为__________ mol/L。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指定条件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滴加甲基橙试剂显红色的溶液中:Na、Fe2、Cl-、NO3-
B.滴入KSCN显血红色的溶液中:NH4、Al3、NO3-、SO42-
C.=1012的溶液中:NH4+、K+、Cl-、HCO3-
D.由水电离的c(H+)=1.0×l0-13mol/L溶液中:K、Al3、SO42-、CH3CO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漂白粉可以用于生活用水的消毒
B.石蕊溶液滴入氯水中,溶液变红,随后迅速褪色
C.氯气通入水中杀菌消毒,发生了化学变化
D.漂白粉在空气中久置变质,原因是原白粉中的CaCl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