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K3[Fe(C2O4)3]·3H2O(三草酸合铁酸钾)为亮绿色晶体,可用于晒制蓝图。回答下列问题:

(1)晒制蓝图时,用K3[Fe(C2O4)3]·3H2O作感光剂,以K3[Fe(CN)6]溶液为显色剂。其光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3[Fe(C2O4)3]2FeC2O4+3K2C2O4+2CO2↑;显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某小组为探究三草酸合铁酸钾的热分解产物,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①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装置E中固体变为红色,由此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为防止倒吸,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样品完全分解后,装置A中的残留物含有FeO和Fe2O3,检验Fe2O3存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测定三草酸合铁酸钾中铁的含量。

①称量m g样品于锥形瓶中,溶解后加稀H2SO4酸化,用c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向上述溶液中加入过量锌粉至反应完全后,过滤、洗涤,将滤液及洗涤液全部收集到锥形瓶中。加稀H2SO4酸化,用c mol·L-1 KMnO4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KMnO4溶液V mL。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3FeC2O4+2K3[Fe(CN)6]Fe3[Fe(CN)6]2+3K2C2O4 隔绝空气、使反应产生的气体全部进入后续装置 CO2 CO 先熄灭装置A、E的酒精灯,冷却后停止通入氮气 取少许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滴入1~2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含有Fe2O3 粉红色出现

【解析】分析:(1)根据亚铁离子能与K3[Fe(CN)6]发生显色反应解答;

2)①根据氮气能隔绝空气和排尽气体分析;

②根据CO2CO的性质分析;

③要防止倒吸可以根据外界条件对压强的影响分析;

③根据铁离子的检验方法解答;

3)①根据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显红色 ;

②根据电子得失守恒计算。

详解:(1)光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3[Fe(C2O4)3]2FeC2O4+3K2C2O4+2CO2↑,反应后有草酸亚铁产生,所以显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C2O4+2K3[Fe(CN)6]=Fe3[Fe(CN)6]2+3K2C2O4

2)①装置中的空气在高温下能氧化金属铜,能影响E中的反应,所以反应前通入氮气的目的是隔绝空气排尽装置中的空气;反应中有气体生成,不会全部进入后续装置。

②实验中观察到装置BF中澄清石灰水均变浑浊,说明反应中一定产生二氧化碳。装置E中固体变为红色,说明氧化铜被还原为铜,即有还原性气体CO生成,由此判断热分解产物中一定含有CO2CO

③为防止倒吸,必须保证装置中保持一定的压力,所以停止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先熄灭装置AE的酒精灯,冷却后停止通入氮气即可。

④要检验Fe2O3存在首先要转化为可溶性铁盐,因此方法是取少许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稀硫酸溶解,滴入12KSCN溶液,溶液变红色,证明含有Fe2O3

3)①高锰酸钾氧化草酸根离子,其溶液显红色,所以滴定终点的现象是粉红色出现。

②锌把铁离子还原为亚铁离子,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又把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反应中消耗高锰酸钾是0.001cVmolMn元素化合价从+7价降低到+2价,所以根据电子得失守恒可知铁离子的物质的量是0.005cVmol,则该晶体中铁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固态时能导电的物质一定是金属晶体

B.熔融状态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C.水溶液能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D.固态不导电而熔融状态导电的晶体一定是离子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将一定质量的锌、铝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2.8 L(标况)氢气,原混合物的质量可能是(  )

A. 2 g B. 1 g C. 8 g D. 10 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 已知常温下部分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常数如下表:

化学式

HF

HClO

H2CO3

NH3·H2O

电离常数

6.8×104

4.7×108

K1=4.3×107

K2=5.6×1011

Kb=1.7×105

1常温下,PH相同的三种溶液①NaF溶液 ②NaClO溶液 ③Na2CO3溶液其物质的量溶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25°C时,PH=4NH4Cl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

30.1 mol/LNaClO溶液和0.1 mol/LNaHCO3溶液中,c(ClO-)________ c(HCO3-)(填“><=”)可使上述两种溶液PH相等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代号)

a.NaClO溶液中加适量的水 b.NaClO溶液中加适量的NaOH

c.NaHCO3溶液中加适量的水 d. NaHCO3溶液中加适量的NaOH

4NaClO溶液中通入少量的CO2,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

5常温下,0.1mol/L的氨水和0.1mol/LNH4Cl溶液等体积混合,判断混合溶液的酸碱性____________(填“酸性”“碱性”“中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A. 洗涤沉淀时(如图①),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B. 用CCl4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 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

D. 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气体分子总数增多的反应一定是熵增大的反应。一定条件下,下列反应不能自发进行的是( )

A. 2O3(g)3O2(g) ΔH0 B. 2CO(g)2C(s)+O2(g) ΔH0

C. N2(g)+3H2(g)2NH3(g) ΔH0 D. CaCO3(s)CaO(s)+CO2(g) ΔH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气体,若两容器的温度和压强均相同,且乙的密度大于甲的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 )

A. 甲的分子数比乙的分子数多 B. 甲的摩尔体积比乙的摩尔体积小

C. 甲的物质的量比乙的物质的量少 D. 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比乙的相对分子质量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不同条件下分别测得反应2A+B3C的化学反应速率,其中表示该反应进行得最快的是

A. v(A)=0.4mol/(L·s) B. v(B)=0.lmol/(L ·s)

C. v(C)=0.3mol/(L·s) D. v(A)=0.3mol/(L·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己二酸是合成尼龙-66的主要原料之一。实验室合成己二酸的原理、有关数据如下:

3+8HNO3—→3+8NO↑+7H2O

物质

密度(20℃)

熔点

沸点

溶解性

环己醇

0.962 g/cm3

25.9℃

160.8℃

20℃时,在水中溶解度为3.6g,可混溶于乙醇、苯

己二酸

1.360 g/cm3

152℃

337.5℃

在水中的溶解度:15℃时1.44g,25℃时2.3g。易溶于乙醇,不溶于苯

步骤Ⅰ:在如右图装置的三颈烧瓶中加入16 mL 50%的硝酸,再加入1~2粒沸石,滴液漏斗中盛放有5.4 mL环己醇。

步骤Ⅱ:水浴加热三颈烧瓶至50℃左右,移去水浴,缓慢滴加5~6滴环己醇,摇动三口烧瓶,观察到有红棕色气体放出时再慢慢滴加剩下的环己醇,维持反应温度在60℃~65℃之间。

步骤Ⅲ:当环己醇全部加入后,将混合物用80℃~90℃水浴加热约10 min(注意控制温度),直至无红棕色气体生成为止。

步骤Ⅳ:趁热将反应液倒入烧杯中,放入冰水浴中冷却,析出晶体后抽滤、洗涤、干燥、称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b的名称为____;滴液漏斗的细支管a的作用是____

(2)NaOH溶液的作用为____;实验中,先将温度由室温升至50℃左右,再慢慢控制在60℃~65℃之间,最后控制在80℃~90℃,目的是____

(3)抽滤操作结束时先后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4)为了除去可能的杂质和减少产品损失,可分别用冰水或____洗涤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