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组实验现象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
A.品红溶液中分别通入SO2和Cl2,品红均褪色 |
B.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都会降低 |
C.溴水分别滴入植物油和裂化汽油中,溴水均褪色 |
D.鸡蛋白溶液中分别加入NaCl溶液和CuCl2溶液,均有固体析出 |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在下列各变化中,E为无色无味的液体(常温下),F为淡黄色粉末,G为常见的无色气体(反应条件均已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②中,每生成 2.24L 气体G(标准状况)时,该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 mol。
(2)若反应①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单质A和化合物B按物质的量之比为1:2发生反应,且C、D是两种均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则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若反应①在溶液中进行,A是一元强碱,B是一种酸式盐,D是一种使湿润红色石蕊
试纸变蓝的气体,且B遇盐酸能生成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在加热条件下,当A过量时,
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在下图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b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a和b分别可以是
| 干燥气体a | 液体b |
A | NO2 | 水 |
B | C12 | 饱和食盐水 |
C | NH3 | 水 |
D | CO2 | 4 mol·L—1NaOH溶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实验 | 实验现象 | 结论 |
A |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 活动性:Al>Fe>Cu |
B |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 | 氧化性:Cl2>Br2>Ⅰ2 |
C | 左边溶液产生黄色沉淀,右边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 氧化性:Cl2>Br2>S |
D |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 | 非金属性:S>C>Si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表各物质中,A、B、C、D、E均含有同一种短周期元素,其中A是单质,B常温下是气态氢化物,C、D是氧化物,E是D和水反应的产物。则各物质之间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表中所示转化的是 ( )
物质编号 | 物质转化关系 | A | D | E |
① | Si | SiO2 | Na2SiO3 | |
② | S | SO3 | H2SO4 | |
③ | Na | Na2O2 | NaOH | |
④ | N2 | NO2 | HNO3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实现直接转化的是
A.S→SO2→H2SO4→MgSO4 | B.Cu→CuCl2→Cu(NO3)2→Cu(OH)2 |
C.Al→Al2O3→Al(OH)3→NaAlO2 | D.Na→Na2O→Na2CO3→NaCl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中学化学中很多“规律”都可以类推,下列根据有关“规律”推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CO2为直线形分子,故CS2也为直线形分子 |
B.浓硫酸可以干燥HCl气体,故也可用浓硫酸干燥HI气体 |
C.Na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Na2O2,故Li在空气中燃烧也会生成Li2O2 |
D.卤族元素单质随核电荷数增加熔点升高,故碱金属单质熔点也随核电荷数增加而升高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
物质 选项 | a | b | c |
A | Si | Na2SiO3 | SiO2 |
B | Fe | FeCl3 | FeCl2 |
C | AlCl3 | Al(OH)3 | NaAlO2 |
D | Na2O2 | Na2CO3 | Na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 题型:单选题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l2(SO4)3可除去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
B.氯气与石灰乳反应能得到含氯漂白剂 |
C.燃煤时加入适量石灰石,可减少废气中SO2的排放 |
D.工业上硝酸可用于制化肥、农药、炸药和染料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