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生物 > 题目详情

【题目】高温淀粉酶被大规模用于工业生产.研究者从热泉中筛选了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其筛选过程如图所示.

1)与大肠杆菌相比,嗜热菌_____

A.对青霉素敏感,但对四环素不敏感

B.与真核生物的亲缘关系更远

C.细胞的DNA中,碱基GC含量较高,较稳定

D.没有菌毛和质粒

2)进行过程的目的是_____;过程所使用的方法是_____法.图1中弧线箭头上“?”的操作是_____

3)Ⅰ号培养基应以_____作为唯一碳源。

4)Ⅰ、Ⅱ号培养基配制和灭菌时,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_____;一般对配制的培养液采用_____法灭菌。

5)部分嗜热菌在Ⅰ号培养基上生长时可释放_____分解培养基中的碳源,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应挑选出透明圈_____(大/小)的菌落,接种到Ⅱ号培养基。

6)若现在发现了一种新的单细胞生物,并欲对其进行分类,下列选项不能作为分类依据的是_____

A.核膜的有无B.核糖体的有无C.细胞壁的有无D.膜上磷脂的有无

【答案】C 稀释 稀释涂布平板 挑出菌落 淀粉 先调节pH,后灭菌 高压灭菌 (高温)淀粉酶 BD

【解析】

据图分析:①过程是梯度稀释,②过程是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目的是筛选单菌落。

从功能上看,Ⅰ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从物理状态上来说,Ⅱ号培养基属于固体培养基。

采用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常用的灭菌方法有高压蒸汽灭菌、灼烧灭菌和干热灭菌。

1A、大肠杆菌和嗜热菌均属于细菌,对青霉素和四环素均敏感,A错误;

B、大肠杆菌和嗜热菌与真核生物的亲缘关系都很远,B错误;

C、由于嗜热菌适宜生存在高温条件下,因此DNA结构比较稳定,而CG之间以3个氢键连接,AT之间以2个氢键连接,因此嗜热菌细胞的DNA中碱基GC含量较高,较稳定,C正确;

D、大肠杆菌和嗜热菌都有菌毛和质粒,D错误。

故选C

2)图中①过程是稀释嗜热菌培养液的过程,接种嗜热菌即②过程常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图1中弧线箭头上的操作是挑出菌落。

3)分析图示信息可知,Ⅰ号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其目的是筛选出高效产生高温淀粉酶的嗜热菌,所以仅以淀粉作为唯一的碳源。

4)培养基配制和灭菌过程中,应注意先调节pH,后灭菌,一般培养基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

5)部分嗜热菌在Ⅰ培养基上生长时可产生淀粉酶,分解培养基中的淀粉后会在菌落周围形成透明圈,透明圈越大,说明产生的淀粉酶越多,应挑选透明圈大的菌落接种于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6A、原核生物没有核膜,所以可根据核膜的有无判断该生物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A错误;

B、核糖体是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有的细胞器,且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胞中,所以不能根据核糖体的有无判断生物类型,B正确;

C、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而其他绝大多数生物都具有细胞壁,所以根据细胞壁的有无可以判断该生物是否是动物细胞,C错误;

D、生物膜的基本骨架均为磷脂双分子层,因此不能根据膜上磷脂的有无判断生物的类型,D正确。

故选:B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假设某雌性动物的体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其基因型为MMNn。下图为该生物个体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只有细胞含有4个染色体组,图是有丝分裂中期图

B.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可发生在图所示的细胞中

C.细胞只能表示第一极体,出现MmNN基因组成是交叉互换的结果

D.该雌性动物发生的变异为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橘小实蝇为害多种水果和蔬菜。在治理虫害时,农业技术员先使用性引诱剂诱杀雄性成虫,再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使其与田间雌虫交配,产下不能孵化的卵,最后引入它的天敌——寄生蜂,进一步消灭橘小实蝇。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应使用标志重捕法估算橘小实蝇的种群密度B. 使用性引诱剂不会破坏橘小实蝇的性别比例

C. 释放不育雄性成虫会降低橘小实蝇的出生率D. 引入的寄生蜂和橘小实蝇形成互利共生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图所示为家蚕正常细胞及几种突变细胞的第 2 对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正常细胞产生的雄配子类型有四种,该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B.突变体Ⅰ、Ⅱ、Ⅲ所发生的变异均可通过显微镜观察

C.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和猫叫综合征的患病原理相同

D.突变体Ⅱ所发生的变异和 21 三体综合征的患病原理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图中,图甲示燕麦胚芽鞘的向光性实验,图乙示水平放置于地面的幼苗根与茎的生长情况;图丙示生长素浓度与根(或芽、茎)生长的关系。下列实验现象及解释合理的是(  )

A. 图甲中胚芽鞘尖端的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大于向光侧是由生长素的极性运输造成的

B. 图甲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时,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接近图丙中B浓度

C. 图乙茎3、茎4处的生长素浓度分别位于图丙中的C点之前和之后

D. 图乙根1处的生长素浓度大于根2处,所以幼苗根将呈现向地生长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调查发现某家系中有甲遗传病(基因为Bb)和乙遗传病(基因为Tt)患者,系谱图如图1所示,已知其中Ⅱ6不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

1)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遗传病,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遗传病.

2I1的基因型为_____.Ⅲ11的基因型为_____

3)若检测发现Ⅱ4不携带甲致病基因,则Ⅱ5和Ⅱ6再生一个孩子,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若Ⅲ9和Ⅲ12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

若检测发现Ⅱ4携带致病基因,致病基因是由正常基因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的.图2显示的是Bb基因区域中某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分别提取家系中Ⅱ3、Ⅱ4和Ⅲ9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再用特异性单链核酸片段做分子杂交,结果见图3.另已知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群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q

4)Ⅲ10的基因型是_____

5)据图2和图3可判断单链核酸与B基因结合的位置位于_____

6)如果Ⅲ10与一正常男性随机婚配,他们第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_____

7)Ⅲ10与一正常男性婚配,若第一个孩子是患者,则他们第二个孩子正常的概率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取燕麦幼苗若干,在胚芽鞘顶端以下插入云母片,如图1所示。

(1)在图中1幼苗的左侧给予光照,结果幼苗_____

(2)由实验发现的生长素的基本特征是_____

A.促进细胞伸长 B.体内含量丰富

C.单侧光照可引起分布不均 D.可长距离转运

将燕麦幼苗在黑暗环境中横置于平台上,一段时间后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图中“+”的多少表示生长素的多少)

(3)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目的是_____

(4)对该实验分析正确的是_____

A.1、4处促进生长

B.2、3处生长受到抑制

C.实验说明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较多处生长快

D.平台若置于水平转盘上缓慢转动,幼苗将水平生长

为了探究重力和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程度,对刚萌发的盆栽燕麦进行如图3处理,A盒下侧有开口,可以进光。

(5)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_____,说明重力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单侧光。

②若_____,说明单侧光对生长素分布的影响大于重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视网膜感光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夜盲和进行性视野缺损的致盲眼底病,目前已证实这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图1为W家族中RP的遗传系谱图,其中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

(1)RP的遗传方式是_____

(2)第Ⅲ代中,与Ⅲ﹣8基因型相同的个体是_____

研究证实,视紫红质基因(RHO)突变可导致RP,且已发现RHO基因可发生多种类型的突变。

(3)图2为W家族中正常人和患者RHO基因DNA测序结果,据图分析,患者RHO基因突变的原因及由此引起的表达差异:_____

(4)研究发现,N家族RP遗传中有一女患者的RHO基因第327密码子处由于单个碱基(C)的缺失,使第326密码子后的编码氨基酸发生改变,导致原有22个氨基酸的肽链末端延长为32个氨基酸。请解释原因。_____

(5)N家族该女患者30岁出现夜盲,视觉敏感度下降,眼底具有RP的典型表现。她的女儿和姐姐均患RP。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RHO基因是否表达与性别相关

B.RHO基因的表达与环境因素相关

C.女患者的直系亲属均可能存在突变基因

D.患者可服用维生素A来缓解病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现代综合进化理论认为,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________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则不断地淘汰不适应环境的类型。

2)某植物的红色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的,白色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

根据上图,计算出表格中的P1=______,基因A频率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南美洲西海岸外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着14种地雀它们属于南美大陆的类型,它们的祖先是从大陆迁徙而来,因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而分化成不同种类,此现象说明了生物进化规律中的__________现象。

4)生物多样性包含的三个层次中,__________多样性能有效地增大种群基因库,有利于物种适应环境变化而长期生存。生境多样性是____________多样性形成的基础,保护生境,减缓荒漠化进程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前提。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