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高中物理 > 题目详情

【题目】北京奥运火炬成功登上珠峰,如图所示是火炬手攀登珠峰的线路图,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等于位移
B.在计算登山运动的速度时可以把火炬手当成质点
C.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者的平均速度
D.珠峰顶的重力加速度要大于9.8m/s2

【答案】B
【解析】解:A、位移是表示位置的移动的物理量,是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运动轨迹的实际长度;由于轨迹为曲线,故由起点到终点火炬手所走线路的总长度等于路程,而不等于位移,故A错误;

B、在计算登山运动的速度时,火炬手的体积和高度可以忽略不计,故可以简化为质点,故B正确;

C、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故线路总长度与火炬所走时间的比等于登山者的平均速率,故C错误;

C、D、高度越高,万有引力越小,故重力加速度也越小,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位移与路程的相关知识,掌握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 .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可以使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成整数倍增加

B.无论纸带上点迹分布情况如何,都可以任找两点求小车速度

C.为了得到实验结论,我们应该作出WV2图像

D.实验结论为: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橡皮筋做的功与小车速度变化量的平方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物体从同一点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的x﹣t和乙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为匀速直线运动,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B.甲、乙均在3s末回到出发点,距出发点的最大距离均为4m
C.0~2s内与4s~6s内,甲的速度等大同向,乙的加速度等大同向
D.6s内甲的路程为16m,乙的路程为12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规定:各种节日如开斋节,国庆节、春节期间高速度公路暂停收费.因此交管部门规定,上述车辆通过收费站口时,在专用车道上可以不停车拿(交)卡而直接减速通过.若某车减速前的速度为v0=20m/s,靠近站口时以大小为a1=5m/s2的加速度匀减速,通过收费站口时的速度为vt=8m/s,然后立即以a2=4m/s2的加速度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试问:
(1)该车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口多远处开始减速?
(2)该车从减速开始到最终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运动的时间是多少?
(3)在(1)(2)问题中,该车因减速和加速过站而耽误的时间为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每个电子的动能都为Ee=12.89eV的电子束与处在基态的氢原子束射入同一区域,使电子与氢原子发生迎头正碰.已知碰撞前一个电子与一个原子的总动量为零.碰撞后,氢原子受激,跃迁到n=4的能级.求碰撞后1个电子与1个受激氢原子的总动能.(已知电子的质量me与氢原子的质量mH之比为1:18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20161017日,飞行乘组由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组成的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此次飞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飞船入轨后经过2天独立飞行完成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自动对接形成组合体.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为实现对接,两者运行速度的大小都应介于第一宇宙速度和第二宇宙速度之间

B. 如不加干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天宫二号的动能可能会增加

C. 如不加干预,天宫二号的轨道高度将缓慢降低

D. 航天员在天宫二号中处于失重状态,说明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得快。

B.伽利略通过比萨斜塔实验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C.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弹簧的长度成正比

D.速度、路程和加速度都是矢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的v﹣t图象,t=0时两物体相距3S0,在t=1s时两物体相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t=0时,甲物体在前,乙物体在后

B. t=2s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C. t=3s时,两物体再次相遇

D. t=4s时,甲物体在乙物体后2S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来源: 题型:

【题目】一砝码和一轻弹簧构成弹簧振子,图甲所示的装置可用于研究该弹簧振子的受迫振动.匀速转动把手时,曲杆给弹簧振子以驱动力,使振子做受迫振动.把手匀速转动的周期就是驱动力的周期,改变把手匀速转动的速度就可以改变驱动力的周期.若保持把手不动,给砝码一向下的初速度,砝码便做简谐运动,振动图线如图乙所示.当把手以某一速度匀速转动,受迫振动达到稳定时,砝码的振动图线如图丙所示.若用T0表示弹簧振子 的固有周期,T表示驱动力的周期,Y表示受迫振动达到稳定后砝码振动的振幅,则(  )

A.由图线可知T0=4 s
B.由图线可知T0=8 s
C.当T在4 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4 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
D.当T在8 s附近时,Y显著增大;当T比8 s小得多或大得多时,Y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