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 观察实验的一般方法:
(1)反应前物质的 、 、 (2)反应条件( )
(3)反应中的现象(包括 、 、 、 、 )
(4)反应后产物的 、 、
2、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 、 、 、 、 、
、 、 等。
化学性质(定义): 。
1、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变化类型 |
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 |
概 念 |
|
|
伴随现象 (宏观) |
|
|
本质区别 (微观) |
|
|
判断方法 |
|
|
联 系 |
|
18、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实验室中氯酸钾样品的纯度,取一定质量的该样品与1g二氧化锰混合,其总质量为6g。依次加热该混合物t1、、t2、 t3、 t4时间后,分别冷却称量剩余固体质量,记录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样品中的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
加热时间 |
t1 |
t2 |
t3 |
t4 |
剩余固体质量(g) |
4.24 |
4.16 |
4.08 |
4.08 |
试计算:
(1)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氧气的总质量为 。
(2)样品氯酸钾的纯度是多少?
(二) 实验探究:针对上面的猜想①至猜想⑤,化学活动小组依次设计了实验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并依次观察到下列实验现象。请你将他们设计的可行的实验探究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猜想 |
可行的实验方案 |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猜想① |
将一小块果肉浸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
果肉表面不变色 |
猜想② |
|
果肉表面变色 |
猜想③ |
|
果肉表面不变色 |
猜想④ |
|
果肉表面不变色 |
猜想⑤ |
|
温度高的先变色 |
[得出结论]
。
[反思与评价](1)在② ~ ⑤四种猜想中,你认为猜想 (填代号)最不合理,理由是
。
(2)在验证猜想①时,同学们发现,如果水不与空气隔绝,果肉放在水中时间长了也会变色,其可能的原因是 。
[应用]根据上述结论,要防止果汁变质,果品加工厂加工和保存果汁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
(一) 查阅有关资料:已知苹果“生锈”是果肉里的物质(酚和酶)与空气中的一种物质发生反应,生成咖啡色的物质。
17、铁暴露在空气中会生锈。不知你注意了没有,将苹果切开不久,果肉上就会产生一层咖啡色的物质,也好象是生了“锈”一样。某化学活动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切开的苹果“生锈”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猜想①:可能与空气没有关系,只是果肉内的物质自身相互反应而“生锈”;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氮气作用而“生锈”;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锈”;
猜想⑤: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作用而“生锈”,并且苹果“生锈”的速度还可能与温度有关。
[收集证据]
16、(4分)酒精灯是中学实验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酒精灯燃烧产生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1) 提出问题:酒精燃烧产生的气体中会含有哪些物质?
(2) 猜想与验证:酒精燃烧产生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出现的现象是 ,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
15、(7分)小明同学在学习了燃烧与燃料的有关知识后,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由此他联想到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于是引发了思考:哪些因素能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呢?他做出了两种猜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他提出的两种猜想是:
① ②
(2)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猜想,设计实验加以探究(你所选择的猜想序号是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
|
(3)为了使燃料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节约能源,请你结合燃料使用的实际,提出一条具体建议:
14、(4分)苏丹红是一类染色剂。在我们日常接触的物品中,家用的红色地板漆或红色鞋油通常含有苏丹红的成分。根据2004年4月MSDS提供的数据,苏丹红存在有限的致癌作用,不可服用。2005年2月23日中国政府发布紧急公告,禁止苏丹红作为食品添加剂。下表是苏丹红一号的有关信息:
编号 |
化学式 |
C16H12N2O |
① |
外观 |
暗红色或深黄色片状晶体 |
② |
溶解度 |
在水中:〈0.01g/100ml;汽油中:任意比例互溶 |
③ |
熔点 |
404 ~ 406OC |
④ |
升华 |
475OC |
⑤ |
致癌原因 |
在人体内分解出一种有毒的有机物(苯胺) |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苏丹红一号中含有 元素,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
(2)在上表给出的信息中,属于苏丹红一号物理性质的有(填编号) 。
(3)苏丹红一号对动物和人体有致癌作用,主要是因为该物质在体内发生了 变化。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