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323  2331  2337  2341  2347  2349  2353  2359  2361  2367  2373  2377  2379  2383  2389  2391  2397  2401  2403  2407  2409  2413  2415  2417  2418  2419  2421  2422  2423  2425  2427  2431  2433  2437  2439  2443  2449  2451  2457  2461  2463  2467  2473  2479  2481  2487  2491  2493  2499  2503  2509  2517  447348 

2、(1) CO2 碳酸钠或碳酸钾 (2) 分解 复分解 (3) 化学纯或CP 碳酸钙 CaCO3   (4) 通入CO2前没有过滤或石灰石锻烧不完全或水不多或气体甲不纯或气体甲的量少

综合检测

试题详情

1、D  解析:直接在试管内加入锌粒和稀硫酸,通过观察长颈漏斗内液面的变化不能判断反应的放热或吸热,因为反应中会放出气体,所以就不知道是因气压变大还是因温度升高,使长颈漏斗内液面升高。

试题详情

2、B  解析:硝酸铵与氯化钠、羊毛与绦纶都无法通过颜色来区分,氢气与氧气都是无味的气体。

变式训练三

试题详情

1、D  解析:氢气和一氧化碳应根据燃烧的产物来鉴别;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溶液都显碱性,无法用酚酞鉴别;硬水和软水是用肥皂水来鉴别;硝酸铵固体加水后溶液的温度会降低,氢氧化钠固体加水后溶液的温度会升高。

试题详情

2、(1)外焰   (2)检验气体的纯度  (3)铺一层细沙(或倒入少量水)(4)保持水平

变式训练二

试题详情

1、C  解析: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验满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量取9.5mL的液体应选用10mL的量筒。

试题详情

21、(14分)(2009·宿迁)某活动小组同学用加热草酸晶体制得的CO

(H2C2O4·2 H2O==CO↑+ CO2↑+3H2O),做炼铁原理实验并进行尾气处理,设计以下装置(图甲、图乙)。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加热分解草酸晶体的装置中,有下列仪器供选择使用:

①试管②烧杯③酒精灯④蒸发皿⑤铁架台(含铁夹)⑥带导管的橡皮塞⑦集气瓶其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2)为了获得干燥纯净的CO,A、B两装置中应分别存放       

(3)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选择图甲处理尾气,实验时应先点燃   (填“a”或“b”)处的酒精灯。图乙与图甲所示的尾气处理方法相比较,其主要优点是        

(5)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常温下,CO能与氯化钯PdCl2溶液反应。于是他们选择了将尾气直接通入氯化钯溶液中进行处理。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PdCl2+H2O==Pd↓+ CO2 + 2R,其中R的化学式为       。此法与上述方法相比除了具有图乙比图甲所示方法的优点外,从实验角度看它还有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合理答案即可)

专题六  化学实验与探究

变式训练一

试题详情

20、(2009·乐山)(12分)右图是“△△牌发酵粉”的部分信息,课外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其进行了如下探究(请你完成相应填空):

[查阅资料]

(1)酒石酸是一种易溶解于水的固体有机酸;

(2)发酵粉能够使面团松软、发泡是因为发酵粉产生了CO2所致;

(3)Na2CO3受热不分解。

[提出问题]

NaHCO3在发酵粉加水或加热时如何产生CO2

[猜   想]

甲.……

乙.酒石酸与NaHCO3在溶液中反应产生CO2

丙.NaHCO3加热产生CO2

[实验探究]

(1)小明同学取少量NaHCO3粉末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无气体产生,从而否定了猜想甲,则猜想甲是                   。小明又将酒石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产生了CO2,从而验证了猜想乙,说明了NaHCO3具有的性质之一是             

(2)小英同学为探究猜想丙设计了右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英另取适量NaHCO3粉末加入a试管中,加热,观察到a试管口有水生成,b试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持续加热直至两支试管均不再发生变化时,发现a试管中仍残留有较多白色固体粉末,向该粉末中滴加稀盐酸,有CO2产生,说明该粉末是     

[小   结]

NaHCO3在发酵粉中产生CO2的条件是       

NaHCO3受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题详情

19、(5分)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已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

(1)猜想:维生素C可能具有酸性?

(2)实验方案:

提供试剂:维生素C片、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pH试纸。根据以上试剂,请你帮助他们设计出两种实验方案,并写出实验现象:

实 验 内 容
实 验 现 象
方案Ⅰ :
 
方案Ⅱ:
 

(3)结论:维生素C具有酸性。根据维生素C的性质,判断下列物质中能与维生素C反应的是(  )。

A.金属镁  B.食盐  C.氢氧化钠  D.硫酸铜

(4)某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Ⅰ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

Ⅱ取两支盛有2m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滴数如下:

汁  液
新鲜西红柿的汁液
放置一周的西红柿的汁液
滴 数
    12
     20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你认为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       

②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试题详情

18、(8分)(2008·青岛)为了除去氯化钠样品中的碳酸钠杂质,某兴趣小组将样品溶解后进行如下实验:

(1)A溶液中溶质可能为____________(只写一种);

(2)将无色溶液与沉淀B分离的操作①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_;

(3)从无色溶液得到固体物质C的操作②的方法名称是____________;

(4)因为A溶液过量,此方案得到的固体物质C中混有新的杂质,为了既能除去杂质碳酸钠,又能有效地防止新杂质的引入,可向样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_____后,直接进行操作②即可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