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第二段中的“这样”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
4.第二段画线的部分是个多重复句,第一层应划在____前,是_____关系。
3.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辨伪去妄--指判别正误,提出新学说。B.懒惰--指全盘接受,从不怀疑。
B.有问题--指提出疑问。D.美术上新的作风--指画家对美术创作的积极态度。
E.“学问① ”和“学问(2)”含义不同,“学说① ”和“学说② ”含义不同。
2.这两段都是通过正反对比进行论证的,但第一段还运用了的论证方法,第二段则运用了的论证方法。
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妾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1)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2)产生)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也就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第一段的论点是:
第二段的论点是:
4.这段文字共11句话,请划分层次(用||线隔开),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④ ⑤ ⑥⑦|⑧⑨⑩(11)
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不超过35字)
2.解释文中加点的下列词语。
① 端倪 ② 失之交臂
十一① 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② 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③ 只有“精”字当先,“严”字当头,A地推理论证,B地测量计算,国地搞好实验,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④ 科学研究中,在同一现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为然,或视而不见;细心的人抓住不放,以此为追求新发现的端倪。⑤这粗心与细心,差距如天上地下。⑤德国化学家维勒在研究一种铝矿石时,漫不经心,失掉了发现“钒”的机会。①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D研究,终于发现了“钒’。(8)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浅尝辄止,与新元素“溴”“失之交臂”。(9)法国科学家波拉德破除常规,细致研究,成了“溴”的发现者。(10)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技术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要有条理。”(11)这句话应当成为科技人员的座右铭
1.从下面提供的词语中选出文中A--D的恰当词语填在横线上。
精良精密 精辟 精巧 精确 精深 精细 精心 精湛 精致 精明
A B C 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