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例1.A是烃,B是烃的含氧衍生物,A、B均为常见有机物。由等物质的量的A和B组成的混合物0.05 mol在0.125 mol O2中恰好完全燃烧,生成0.1 mol CO2和0.1 mol H2O。试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物中A、B的分子组成可能有__________种组合。
(2)另取一种组合A和B,以任意比混合,且物质的量之和为a mol。
①若耗氧量一定,则A、B的分子式分别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_;耗氧量为___________mol(用a表示)。
②若生成的CO2和H2O的物质的量一定,则A、B的分子式分别是A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③若生成CO2的量为定值,则生成物H2O的质量范围为____________(用a表示)。
分析:(1)由题意得出混和气体平均组成为C2H4O,所以有以下五种组合:(1)CH4, C3H4O2 (2)C2H4,C2H4O2 (3)C3H4,CH2O2 (4)C2H2,C2H6O2 (5)C3H6,CH2O2 。 (2)①为第4种组合,耗氧量为2.5a。②由题意得A、B分子中碳氢原子数相等,所以为第(2)种组合。③由题意得A、B分子碳原子数相等,则为第(2)与第(4)种组合,第(2)种组合中生成水的质量恒为36ag,而第(4)种组合中,生成水的质量最小为18ag,最大为54ag,所以答案为18a<mH2O<54a。
|
|||
|
|
|
有机物A~F中,A是链烃,A与H2加成得到烷烃,经测定该烷烃分子中有三个-CH2,它的一氯取代物有7种同分异构体。有关它们的其它信息如下:
(1)写出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化合物A、C、E的结构简式:A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
(3)写出B与足量的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1) CH3OH (2)A、CH2=CH-CH2-CH2-CH2-CH=CH2
C、CH3-CH-CH2-CH2-CH2-OH-CH3
E、CH3-C=CH-CH2-CH=C-CH3
|
CH3-CH-CH2-CH2-CH2-CH-CH3+Cu2O↓+4H2O
例3.乙酸在某催化剂的作用下可生成一种重要的有机试剂A。A中的氢原子没有差别,A中含有羰基,且分子里的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A很容易与水反应重新变成乙酸。(1)写出A的结构式;(2)写出A与水反应的方程式;(3)写出A分别与NaOH、NH3和乙醇反应的方程式。
①乙酸→A A ③所有原子共平面
②分子中的氢原子 ④A+水→乙酸
无差别,含羰基
有的考生对比信息①④迅即发现,A是乙酸的脱水产物,即2CH3COOH→CH3COOCOCH3(乙酸酐)+H2O,且恰能满足信息②,但由CH4推想-CH3上的原子又觉得A分子里的所有原子决不可共平面。其实,脱水方式除分子间脱水还有分子内脱水,A正是乙酸分子脱水的产物:CH3COOH→CH2=C=O+H2O,CH2=C=O类似于乙烯,双键所连的原子能保证共平面,满足全部信息。
答案是:(1)A为CH2=C=O
(2)CH2=C=O+HOH→CH3COOH
(3)CH2=C=O+HONa→CH3COONa
CH2=C=O+HNH2→CH3COONH
CH2=C=O+HOCH2CH3→CH3COONH3
启示:有的考生认定A是乙酸酐,这是受思维定势的干扰。这种习惯于用已有的知识来套解未知的问题,不善于充分利用题目的全部信息,因而使思维的创新受阻,这不得不说是搞“题海战”的惨痛教训。
例4.化合物C的人工合成方法是:(1)在催化剂存在下甲醇与氨气反应得到A;(2)在催化剂存在下乙烯跟氧气反应得到B;(3)在水存在下A和B反应得到C。C的脱水产物的结构为CH2=CH-N(NH3)3OH。试写出A、B、C的结构简式。
解析:本题未给出形成A、B的反应条件和具体物质,试图从正向推得C是很难的。但根据C的脱水产物,联想教材上碳碳双键加水反应的情况,并利用逆向推理,则可推得C,且有两种途径。再拆C可得A、B和水。这里涉及的反应尽管陌生,但只要方法得当,根据题给信息用有限知识是可以推得结果的。这是解信息题的又一技巧。即:
例1.在一定条件下,向一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SO2和O2的混合气体,即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H<0。反应达平衡后,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4:6,保持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后达到新的平衡时,O2和SO3的物质的量分别是1.1 mol和2.0 mol,此时容器内SO2的物质的量应是
A、0.7 mol B、0.9 mol C、1.1 mol D、1.3mol
分析:2SO2+O22SO3
起始:3a 4a ba
转化:2x x 2x
平衡:3a-2x 1.1 2.0
4a-x=1.1 解得: a=0.3
6a+2x=2.0 x=0.1
nSO2=3a-2x=0.7mol
例2.在一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盛有等物质的量的SO2、O2、SO3(g)的混合气体,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比反应前减少了1/13(温度、压强反应前后不变),则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SO2占总体积的
A、1/3 B、1/6 C、2/13 D、6/13
分析:2SO2+O22SO3
起始:1 1 1
转化:2x x 2x
平衡:1+2x 1+x 1-2x
SO2%=
例3.将2 mol H2O和2 mol CO置于1L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加热至高温,发生如下可逆反应:
2H2O(g)2H2+O2, 2CO+O22CO2
(1)当上述系统达到平衡时,欲求其混合气体的平衡组成,则至少还需要知道两种气体的平衡浓度,但这两种气体不能同时是____和_____,或___和____(填化学式)。
(2)若平衡时O2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O2)平=a mol, n(CO2)平=b mol。试求n(H2O)平=__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分析:2H2O2H2+O2
2CO+O22CO2
不可 H2O和H2 因为 H2O与H2
CO和CO2 CO与CO2的比值是定值
设第一步反应生成的O2的物质的量为x,第二步反应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为y.
2H2O2H2+O2
△n 2x 2x x
2CO+O22CO2
△n 2y y 2y
∴
例4.加热硫酸铜晶体,随温度不断升高1000℃,晶体会逐渐“释放”水蒸气、三氧化硫(并会分解)、氧气,同时生成氧化铜,而最后氧化铜转化为氧化亚铜。现将25.0g CuSO4·5H2O均匀加热,缓慢升温到1000℃,并恒温一段时间。
试通过计算,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过程中,固体产物的质量是否可能为10g,__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
(2)若实验没有误差,反应完全后,气体产除去水后,其物质的量n (气体)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3)某同学在实验中最后获得固体的质量为7.6g,试计算该同学获得固体物质的组成成分和它们的质量。
思路分析:25.0gCuSO4·5H2O的物质的量为0.100mol
|
|
CuSO4====CuO+SO3↑
在某中间温度时,若产物全是CuSO4,其质量为:0.1×160=16(g),若产物全是CuO时,其质量为0.1×80=8.0(g)
因此,当剩余固体质量为10g,其组分既有CuSO4(设其质量为x),又有CuO,根据Cu原子守恒可得:
解得x=4.0(g)
则CuO质量为:10g-4.0g=6.0g
|
(3)若全是氧化铜,则最后固体质量为8.0g,若全是氧化亚铜,则质量为7.2g,现固体质量为7.6g,说明剩余固体中既有CuO(设其质量为xg),又有Cu2O(设其质量为yg)。
x+y=7.6
解得:x=4.0g, y=3.6g。
例5.在10℃和4.00×105 Pa的条件下,反应aA(g) dD(g)+eE(g)建立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改变压强。下表列出了不同压强下反应建立平衡后物质D的浓度(在改变压强过程中无其它副反应发生):
压强(Pa) |
4.00×105 |
6.00×105 |
1.00×106 |
2.00×106 |
c(D)(mol/L) |
0.0850 |
0.126 |
0.200 |
0.440 |
(1)从表中数据分析,压强从4.00×105Pa增加到6.00×105Pa时,平衡向___反应方向移动(填“正”或“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压强从1.00×106Pa增加到2.00×106Pa时,平衡向____方向移动,试推断此时平衡向该方向移动的两个必要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某工业反应混合液中仅可能含有的组分是乙醚C4H10O、乙醇C2H6O和水,经分析液体中各原子数之比C:H:O=16:42:5。若混合液中只含两种组分,则可能的组合是
A、乙醚和乙醇 B、乙醚和水 C、乙醇和水 D、乙醛和丁醇
分析:平均组成为C3.2H 8.4O 选项A
所以选项A符合,同理选B,特别注意D,碳氢原子比例不相符,所以不能选。
例2.将2 mol NaHCO3和一定量的Na2O2固体混合,在加热条件下使其充分反应,经测定反应后Na2O2无剩余,则最后所得固体的物质的量为
A、1 mol ~ 2 mol之间 B、1 mol ~ 4 mol之间
C、1 mol ~ 6 mol之间 D、大于4 mol
分析:2 mol NaHCO3受热完全分解,生成1mol Na2CO3同时放出1molCO2和1molH2O。若Na2O2没有,则所得固体至少为1mol。若Na2O2足量,保证放出的CO2和水蒸气与其恰好反应,则所得固体至多为4mol。所以选B。
例3.碳酸铜和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均能溶于盐酸,转化为氯化铜。在高温下这两种化合物均能分解生成氧化铜,溶解28.4g上述混合物恰好消耗1mol/L盐酸500mL,灼烧等量的上述混合物,得到的氧化铜质量是( )。
A. 35g B. 30g C. 20g D. 15g
[评析]审题的第四项要求是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就是审题达到化繁为简、弃劣扬优、推陈出新、优化解题思路、解题过程,启迪心智、拓展思维。本题若从守恒的角度,可以一步得解,n(CuO)=n(Cu2+)=n(Cl-)/2=n(HCl)/2=0.25mol,m(CuO)=20g。C。
6.谨防因一字之差落入“陷阱”
在审题时,看清题干中的每一个字,特别是关键信息,谨防粗心大意,而落人“陷阱”.
例1 在25℃时,将2个铜电极插入到一定的Na2S04饱和溶液中,通直流电电解并不断搅拌,当阴极上收集到a mol的气体的同时,溶液中析出了b mol的结晶水合物Na2S04·10H20,若保持温度不变,则所剩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A. B. C. D.
|
电解时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Cu十2H20=====Cu(OH)2↓十H2↑
阴极逸出a molH2,水被电解了2a mol,根据溶解度知识,不难求出答案为C,如果将
|
2H20=====2H2↑+O2↑
阴极逸出a mol H2,水被电解了a mol,其答案为D.
可见因一字之差(“铜”与“铂”),答案各异。
5.正确运用语法知识避开“陷阱”
化学虽不像语文在语法上那么讲究,有时正确运用语法,则完全可以避开“陷阱”,准确答题.
例1 能证明胶体微粒比溶液中电解质微粒大的操作是( ).
A.丁达尔现象 B.布朗运动 C.渗析 D.电泳现象
分析 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现象是胶体的3个化学性质,而不是化学中的操作,故本题答案为C.
例2 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来的H+和OH-浓度的乘积为10-24,在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S2O32- B、NH4+ C、NO3- D、HCO3-
分析:选择题中常出现“一定能”、“一定不能”、“可能”等字眼,同学们一定要搞清楚。
4.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避开“陷阱”
人们往往习惯用固定了的思维模式去解决问题,命题人根据同学们的这一弱点,常常在命题中偷梁换柱或弱化信息巧设“陷阱”.
例1 100g98%的浓硫酸中含氧原子个数约为( ).
A.6.02×1023 B.4×6.02×1023
C.4.11×6.02×1023 D.4
分析 该题很多同学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只考虑H2S04分子中的O原子,却没有考虑到水中同样含有O原子,而掉进了“陷阱”,错选选项B,本题正确答案应为C.
例2 在①NH4NO3中氮元素显+5价;
②4FeS2+11O2====2Fe2O3+8SO2反应中+2价铁和-2价硫都被氧化;
③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得电子数与氧化剂失电子数一定相等.
这3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①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分析 该题也容易受思维定势的影响,NH4NO3中氮元素显+5价和-3价,而②、③中铁元素和硫元素被氧化,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已成了不变的事实,所以错选人其实若仔细审题就会看出,②中的硫元素并不是-2价,而是-1价,③中的还原剂也不是得电子,氧化剂也不是失电子,而应是还原剂失电子,氧化剂得电子,因此在解题中要注意这种张冠李戴的错误,该题正确答案为D.
例3.将pH为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后溶液中c (SO42-):c (H+)约为
A、1:1 B、1:2 C、1:10 D、10:1
分析:根据定量计算,稀释后CH+=2×10-8mol·L-1,CSO42-=10-8,有同学受到思维定势,很快得到答案为B。其实,题中设置了酸性溶液稀释后,氢离子浓度的最小值不小于1×10-7mol·L-1。所以,此题稀释后氢离子浓度只能近似为1×10-7mol·L-1。所以,选C。
例4.将a g Fe、Mg合金溶解在一定量的稀硝酸中,当合金完全溶解后,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NO气体bL(设HNO3的还原产物只有NO)。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NaOH溶液,得到沉淀物。若用守恒法求沉淀的质量,用到的守恒关系依次是
A、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B、电子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
C、电子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守恒 D、电荷守恒、质量守恒、电子守恒
分析:这道试题对能力要求比较高,涉及到的化学基础知识比较多,假设反应后,Fe2+ x mol,Fe3+ y mol ,Mg2+ z mol, 根据电子守恒得2x+3y+2z=b/22.4×3,根据电荷守恒得2x+3y+2z=nOH-,所以根据质量守恒沉淀的质量为合金的质量加上氢氧根离子的质量,所以沉淀质量为(a+3b/22.4×17)g。
3.准确把握限定条件避开“陷阱”
例1 在由5种基团叫-CH3、-OH、-CHO、-C6H5、-COOH两两组成的物质中,能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有( ).
A.4种 B.5种 C.6种 D.7种
分析 题给的5种基团两两组合后能与NaOH反应的物质有:CH3-COOH、C6H5-OH、OHC-COOH、C6H5-COOH、HO-CHO、HO--COOH共6种,因此易错选项C.如果认真审题,把握题给限定条件即有机物,就很容易将HO-COOH(碳酸)排除,选出正确答案为B.
例2.某有机物能使溴水褪色,也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两种有机物,还能发生加聚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则此有机物中一定含有下列基团的组合是
①-CH3;②-OH;③-Cl;④-CHO;⑤-C2H3;⑥-COOH;⑦-COOCH3
A、③⑤ B、②⑥ C、⑤⑦ D、④⑤
分析:要特别注意选项A,氯乙烯水解它只得到一种有机物,所以只选C。
2.灵活运用物质的化学性质避开“陷阱”
物质的性质不能单单只停留于记住,更关键的是会灵活运用,避开命题人设置的每一个“陷阱”,以不变应万变.
例1 把6mol铜粉投入含8mol硝酸和2mol硫酸的稀溶液中,则标准状况下放出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为( ).
A.2 mol B.3 mol C.4 mol D.5mol
分析 该题利用稀硝酸的性质,设下了“陷阱”,很多同学只考虑到Cu与稀硝酸反应而不与稀硫酸反应,很快写出了化学反应方程式:
3Cu+8HNO3=====3Cu(NO3)2+2NO↑+4H20
从方程式可以看出,Cu在反应中过量,按稀硝酸计算,生成的NO气体的物质的量为2mol,这样,就恰好掉进了命题人设置的“陷阱”而错选了答案A。
事实上,Cu与稀硝酸反应后生成的硝酸铜中还有硝酸根离子,同样在硫酸中具有强氧化性,仍可以和过量的Cu粉反应生成NO气体.该题最好写离子方程式计算:
3Cu十8H++2NO3-=====3Cu2++2NO↑+4H20
从离子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时按Cu、H+、N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8:2进行,而题中三者物质的量之比为3:6:4。显然,H+不足量,按H+计算,生成的NO气体物质的量为3 mol,因此,该题答案为B.
例2.按反应特与产物的结构关系,有机反应大致可分为:取代反应、消去反应、加成反应三种,下列反应中属于加成反应的是
A、C6H5CH2Cl+NaCN-→C6H5CH2CN+NaCl
B、C6H5Li+CO2-→C6H5COOLi
C、CH3CH2CHO+HCN-→CH3CH2CH(CN)OH
D、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分析:此题考核加成反应的实质。选项C是很明确的,选项B中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也可以发生加成反应。C6H5Li+O=C=O→C6H5COOLi
例3.某溶液中含HCO3-、SO32-、CO32-、CH3COO-等四种阴离子,若向其中加入足量Na2O2后(设溶液体积不变),溶液中上述离子浓度基本保持不变的是
A、CH3COO- B、SO32- C、CO32- D、HCO3-
在中学化学高考试题中,命题人往往设置“陷阱”,它可以校正学生掌握知识不准确、考虑问题不全面等毛病,同时也对学生的解题能力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轻松地避开“陷阱”正确解题呢?以下从几个方面分析怎样避开“陷阱”顺利解题,供同学们参考.
1.正确理解基本概念避开”陷阱”
一些题目往往围绕化学概念设置“陷阱”,如果概念掌握不清、理解不透,就难逃一“劫”.因此,一定要吃准、吃透每一个概念.
例1 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在①锰、②二氧化锰、③高锰酸钾中,可以做催化剂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② D.②③
分析 如果对催化剂的概念模糊不清,认为只要能使氯酸钾受热分解速率加快的物质就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其中锰与氯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的分解也能产生二氧化锰,以此掉进命题人设置的“陷阱”而选B,其实催化剂的概念包含两层意思:
①改变反应速率;②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由此得出本题答案为C.
例2 下列物质是非电解质的是( ).
A.Cl2 B.NH3 C.NaCl D.CH3COOH
分析 此题很容易错选A,要答好这道题,首先要明确非电解质是:“溶于水和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A选项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在被选之列,本题答案应为B.
例3.NH3氧化制HNO3时,在吸收塔里发生如下反应:3NO2+H2O2HNO2+NO;△H<0,为加快此反应的反应速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降低温度 B、升高温度 C、及时分离出NO D、增大吸收塔中的压强
例4.常温下,在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下列固体物质,恢复到常温,溶液的pH一定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A、NaOH B、Ca(OH)2 C、CaO D、NaHCO3
例5.已知酸式盐NaHB在水溶液中存在下列反应:
①NaHB==Na++HB-,②HB-H++B2-,③HB-+H2OH2B+OH-
且溶液中c(H+)>c(OH-),则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NaHB为强电解质 B、H2B为强酸
C、H2B为弱电解质 D、HB-的电离程度小于HB-的水解程度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