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2727  432735  432741  432745  432751  432753  432757  432763  432765  432771  432777  432781  432783  432787  432793  432795  432801  432805  432807  432811  432813  432817  432819  432821  432822  432823  432825  432826  432827  432829  432831  432835  432837  432841  432843  432847  432853  432855  432861  432865  432867  432871  432877  432883  432885  432891  432895  432897  432903  432907  432913  432921  447090 

4.主要原则:

(1)    预防重于治理--建立早期预警系统

(2)    重视地方参与--关注地方群众的利益和需求

承转进入第三个问题治理措施和经验

[板书]  三.治理措施和经验(10分钟)

给学生展示材料--沙坡头的治沙“绝招”,并讨论治沙的关键性措施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实现?

学生交流发言:措施(5分钟)

 [板书]  1.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

老师点拨:图4.14“荒漠植物的生态适应”。适宜在西北干旱地区生长的植物主要有三类:一是肉质植物,如图4.14中的a类植物,这种植物体内薄壁组织可储备大量水分,接近地表分布的根系可以在偶然而暂短的降水过程中收集水分;二是根系庞大的植物,如图4.14中的b类植物,根系庞大并向纵深发展,以利用稳定的地下水;三是微叶或无叶型植物,如图4.14中的c类植物,这种植物的叶片强烈缩小和退化,以减少叶面的蒸腾,如梭梭、柠条和沙拐枣等根系庞大的植物是优良的固沙植物。(5分钟)

[板书]  2.优良的固沙植物:梭梭、拧条和沙拐枣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荒漠化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的结果。防治荒漠化应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核心,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我们要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努力学习,为把西北地区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的环境而做出自己的贡献。

课堂练习:

怎样理解“消除贫困是制定有效防治荒漠化战略和对策的核心”?

课堂小结和课堂练习(5分钟)

试题详情

1.概念

试题详情

2.讲授新课

[板书]       4.2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

根据学生自习课上的预习,让学生回答荒漠化的概念、成因,之后老师总结性讲解:①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化扩展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联结在一起形成荒漠化或类似荒漠化景观的过程。②从形成机制看,风力、流水、化学、物理这四种外力过程造成土地退化都属于荒漠化的范畴。如风沙活动造成的土地风蚀,粗化以及沙丘形成和发展;流水侵蚀造成的劣地和石质坡地,次生盐渍化和水渍化等。③人类活动导致了植被破坏,破坏了植被也就破坏了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机制,就地起沙和外来沙丘前移使得原来的沙漠得以扩张,从而形成荒漠化的土地。

[板书]  一.荒漠化的成因(5分钟)

试题详情

本节课型为新授课,安排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复习导入、讲授新课、板书设计。

1.复习导入

本节的导入采用问题式导入,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的2个问题:西北地区的气候、植被和地貌等各具有什么特征?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哪些地方?学生回答之后承转进入第二个环节。

试题详情

3.逻辑方法:在分析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时,采用此方法。

位置、地形→气候(干旱)

                  荒漠化

人为因素 

试题详情

2.列表对比法:从三种人为因素的影响的典型地区、危害列表比较;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柣鎴eГ閸ゅ嫰鏌ら崫銉︽毄濞寸姵鑹鹃埞鎴炲箠闁稿﹥顨嗛幈銊р偓闈涙啞瀹曞弶鎱ㄥ璇蹭壕闂佺粯渚楅崰娑氱不濞戞ǚ妲堟繛鍡樺姈椤忕喖姊绘担鑺ョ《闁革綇绠撻獮蹇涙晸閿燂拷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儳缍婇弻鐔兼⒒鐎靛壊妲紒鐐礃椤曆囧煘閹达附鍋愰柛娆忣槹閹瑧绱撴担鍝勵€岄柛銊ョ埣瀵濡搁埡鍌氫簽闂佺ǹ鏈粙鎴︻敂閿燂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