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3583  433591  433597  433601  433607  433609  433613  433619  433621  433627  433633  433637  433639  433643  433649  433651  433657  433661  433663  433667  433669  433673  433675  433677  433678  433679  433681  433682  433683  433685  433687  433691  433693  433697  433699  433703  433709  433711  433717  433721  433723  433727  433733  433739  433741  433747  433751  433753  433759  433763  433769  433777  447090 

5、(2007盐城模拟)下列关于胶体的认识错误的是(  B  )

A、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属于物理变化

B、纳米材料微粒直径一般从几纳米到几十纲米(1nm=109m),因此纳米材料属于胶体

C、往Al(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硫酸会产生沉淀而后沉淀逐渐溶解

D、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烟尘,是因为烟尘微粒带电荷

[作业]

试题详情

4、(2007潍坊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有氯化钠溶液、水等

B、在1L2mol·L1的氢氧化铁溶胶中含有氢氧化铁胶粒数为2NA

C、可吸入颗粒(例如硅酸盐粉尘)形成气溶胶,对人类健康危害极大

D、FeCl3溶液与Fe(OH)3胶体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

试题详情

3、今有下列两组单质Ⅰ:F2、S、Cl2、Br2     Ⅱ:Fe、Na、Al、Si

(1)试将每组单质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每种分类都可分别挑选出一种单质,它跟其他单质属于不同“类”。将挑选出的单质(写化学符号)和挑选依据(写编号)列在右边相应的表格内。挑选依据仅限于以下四种:

组别
第Ⅰ组
第Ⅱ组
被挑选出的单质
S
Si
Fe
Fe
挑选依据
B
A
C
D

A、其组成元素不属于金属(或非金属);

B、其组成元素不属于元素周期表中的同一族;

C、其组成元素不属于周期表中的同一周期;

D、其组成元素不属于主族元素。

(2)Ⅱ组中一种物质的氢氧化物既能溶于强酸又能溶于强碱,写出该氢氧化物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Al(OH)3+OHAlO2+2H2O

(3)Ⅰ、Ⅱ两组物质可以形成多种化合物。用洁净的烧杯取少量蒸馏水,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1mol·L1的其中一种化合物的水溶液,可制得一种红褐色胶体。

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②如何用较简便的方法判断胶体是否制备成功?若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则制备成功;否则,不成功

③向该胶体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a、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电解质HI使Fe(OH)3胶体聚沉产生Fe(OH)3沉淀

b、随后沉淀溶解,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Fe(OH)3+6H++2I2Fe2++I2+6H2O

[高考模拟]

试题详情

2、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现象是(  C  )

A、牛油与NaOH溶液共煮,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食盐,会有固体析出

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墨水,容易堵塞

C、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会出现白色沉淀

D、在河水与海水的交界处,易形成三角洲

试题详情

1、“纳米材料”(1nm=109m)是当今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纳米材料”是指研究开发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对所得分散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①一定是溶液;②能全部透过半透膜;③有丁达尔效应;④可以全部透过滤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试题详情

2、制备Fe(OH)3胶体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1)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且不能过量。(2)不能长时间过度加热。(3)不能搅拌

[基础训练]

试题详情

分散系
溶液
胶体
浊液
分散系颗粒直径大小
109m
109m-107m
107m
分散质微粒成分
离子或小分子
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大量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外观特征
均匀、透明
均匀、透明或半透明
浑浊、不均匀、不透明
稳定性
稳定,静置无沉淀
较稳定
不稳定,静置有沉淀
分散质能否透过滤纸


不能
分散质能否透过半透膜

不能
不能
鉴别方法
无丁达尔效应
有丁达尔效应
静置分层或沉淀
分类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固溶胶、液溶胶、
气溶胶
悬浊液、乳浊液
实例
食盐水、蔗糖溶液
Fe(OH)3胶体、果冻、
豆浆、肥皂水、血液、
雾、云、烟
泥水、牛奶

[思考感悟]

1、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胶体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介于溶液与浊液之间,该粒度恰好能对可见光产生散射作用,使从侧面看到一条光路。并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试题详情

(三)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1、丁达尔效应: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看到一条明亮的光路。可用此性质来鉴别胶体

2、吸附性:自来水含有铝或铁的化合物时,溶于水产生氢氧化铝胶体氢氧化铁胶体,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并沉降,从而达到净水目的。

试题详情

(二)分类:按分散剂状态不同,分为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

试题详情

(一)概念: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大小介于109m-107m的分散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关 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