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9广东卷)有关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终止密码子不编码氨基酸
B. 每种tRNA只运转一种氨基酸
C. 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D. 核糖体可在mRNA上移动
答案:ABD
解析:携带遗传信息的,是DNA。
22.(09广东卷)大多数老年人头发变白的直接原因是头发基部细胞内
A.物质转运加速 B.新陈代谢变缓
C.呼吸速率加快 D.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活性降低
答案:BD
解析:生物的基因控制性状,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制性状,头发变白是因为黑色素无法形成,与黑色素合成相关的酶活性降低,酶活性降低导致新陈代谢变缓,致使老年人头发变白。
12.(09江苏卷)下图为真核生物染色体上DNA分子复制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DNA分子复制是从多个起点同时开始的
B.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
C.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
D.真核生物的这种复制方式提高了复制速率
答案:A
解析:本题通过信息考查DNA的复制相关知识。从图中只能看出有一个复制起点,所以A不对。图中DNA分子复制是边解旋边双向复制的,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参与。这种半保留复制的模式不仅保持前后代的稳定性,每次复制都可产生两个DNA分子,提高了效率。
基因的表达
24.(09广东卷)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分子由4种脱氧核苷酸组成
B. 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以氢键连接
C. 碱基与磷基相连接
D. 磷酸与脱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 链的基本骨架
答案:AD
解析:DNA双链上相对应的碱基以氢键连接,单链上相邻碱基之间通过脱氧核糖和磷酸二酯键联系起来,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排列在外侧,构成DNA 链的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与脱氧核糖直接相连。
13.(09江苏卷)科学家从烟草花叶病毒(TMV)中分离出a、b两个不同品系,它们感染植物产生的病斑形态不同。下列4组实验(见下表)中,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
实验 |
|
实验结果 |
|
编号 |
实验过程 |
病斑 类型 |
病斑中分离出 的病毒类型 |
① |
a型TMV斗感染植物 |
a型 |
a型 |
② |
b型TMV呻感染植物 |
b型 |
b型 |
③ |
组合病毒(a型TMV的蛋白质+b型TMV的RNA)![]() |
b型 |
a型 |
④ |
组合病毒(b型TMV的蛋白质+a型TMV的RNA) ![]() |
a型 |
a型 |
A.实验① B.实验② C.实验③ D.实验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病毒遗传物质的特点。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此在③中,组合病毒的遗传物质是b型的,因此病斑类型是b型,病斑中分离出的病毒类型也应是b型的。
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5.(09江苏卷)下列有关生物体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豌豆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酵母菌的遗传物质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
C.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含有硫元素
D.HIV的遗传物质水解产生4种脱氧核苷酸
答案:B
解析:A豌豆的遗传物质只有DNA ;B中酵母菌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细胞质中也有C中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不含S元素;D中HIV的遗传物质是RNA,水解后产生4种核糖核苷酸
9.(09广东卷)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答案:C
解析: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没有用到同位素示踪技术,两实验都没有突变和重组。
32、往100g10.6%的碳酸钠溶液,加入57.7g某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发掉109.1g水,然后降低温度至20℃,溶液恰好达到饱和,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里的溶质在20℃时的溶解度?
31、有两瓶无色溶液,有人往两瓶溶液中各加入等量的水稀释后,发现第一瓶溶液的PH增大了,第二瓶溶液的PH减小了,请你想一想:①原来两瓶溶液的PH分别是大于7还是小于7?②若继续向两瓶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其溶质的PH会无限的增大或减小吗?③如果使两瓶原溶液PH都增大,可采取什么措施?
29、50℃时,某物质的溶液200g,温度不变时,蒸发20g水,有4g无水晶体析出,继续蒸发20g水,又有8g无水晶体析出,则此温度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多少?
30、右图是A、B、C、D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1)t℃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受温度的影响溶解度变化较大的物质是
;
(3)随温度的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是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