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20世纪中国历史三次巨变、三次巨变后面临的主要任务、三位伟人的努力:
⑴ 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后,维护民主共和,发展资本主义成为当时历史的主要任务; 孙中山:颁布《临时约法》反对袁世凯独裁和复辟帝制,反对张勋复辟,反对段祺瑞独裁,维护民主共和制度;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一系列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法令和措施,发展资本主义;
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当时历史主要任务;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领导人民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恢复国民经济,实施一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召开一届人大,制定社会主义宪法,完成三大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⑶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发展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成为主要的历史任务。 邓小平: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出四项基本原则,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基本路线,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41. 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发展到“走自己的路”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走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走自己的路”,指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⑵.新中国成立后,“走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什么?“走自己的路”指的是什么?结果怎样? ⑴.“走俄国人的路”指的是中心城市革命道路;“走自己的路”指的是农村革命道路; 结果:“走俄国人的路”,屡遭挫折;“走自己的路”,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⑵.新中国成立后,“走俄国人的路”指的是建立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走自己的路”指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结果:“走俄国人的路”,长期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走自己的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水平这一战略目标。 ⑶.不管是革命还是建设,既要借鉴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更要立足于中国国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40. 中国共产党在80年代的奋斗历程中,依据中国最基本的国情,先后探索出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请回答: ⑴.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分别是什么?依据的最基本国情分别是什么? ⑵.两次探索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各自主要成果是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 ⑶.两次探索有何异同点? ⑴.民主革命道路: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依据的最基本国情是: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是一个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落后; ⑵.成果: 第一次探索,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探索,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发展的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经济建设战略部署的第二步,形成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无论革命和建设都要从中国国情出发;中共两次探索都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愿望,说明中共是人民利益的代表;两次探索都遇到重大的挫折和失误,但中共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⑶.相同点: ①.都曾照搬苏联经验,走了弯路; ②.左的错误都曾造成过重大损失; ③.都是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④.都跟杰出领导人的重要作用分不开; ⑷.不同点: ①.背景不同:第一次探索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处于低潮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二次探索是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情况下进行的; ②.共产党所处的地位不同:第一次探索共产党处于幼年时期,处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之下,第二次探索共产党已经成熟,处于执政党的地位;
39. 建国以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怎样领导人民实现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的?在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又形成了哪些正确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又进行了哪些探索?二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在这个探索的过程中有哪些教训值得我们今天记取? ⑴.过渡: 1949-1952年彻底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巩固了政权,恢复了经济;1953年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开始三大改造;1954年召开一届人大,制定社会主义宪法;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⑵.正确指导思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对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八大对国内主要矛盾的分析、提出了总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毛泽东《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思想;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等; ⑶.邓小平探索: 主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按一国两制解决港澳问题; ⑷.关系: 是继承、发展和创新的关系; ⑸.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注意经济各部门的综合平衡;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放在经济建设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防止个人专断、个人崇拜现象滋长
38. 20世纪贯穿于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最突出的主流问题是什么?其中前后期的主要区别又是什么?为此中国人进行了哪些主要探索和实践活动? ⑴.中华民族的振兴。 ⑵.前后期的区别:前期主要是争取民族独立,后期是巩固独立并全面振兴时期。 ⑶.探索和实践活动: 前期经历了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和巩固成果的斗争、国共合作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国共十年对峙、国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等,终于使中华民族摆脱了百年受奴役的命运,获得了独立。 后期(建国后)的主要活动是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和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艰难曲折历程,使中国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进入振兴时期。
34.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经历过两次由封闭到开放的历史。试说明两次“封闭”和两次“开放”发生的时间,其原因是什么?你认为两次“开放”有何区别?其本质区别是什么? ⑴.第一次封闭:明朝后期到1840年。 原因:封建的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需求不大;明朝中期以来,倭寇和西方殖民势力骚扰海疆,威胁中国安全;清政府为了对付台湾郑成功父子的抗清势力,也严禁沿海人民下海; ⑵.第一次开放:19世纪中期。 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扩张的本性促使其疯狂对外侵略,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由于中国仍处于封建社会后期,制度腐败,经济落后,国力衰退,成为英国侵略的对象;鸦片战争英国凭借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 ⑶.第二次封闭:1949年到1978年。 原因:新中国成立后,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对华长期实行封锁、包围、扼杀的敌对政策;50年代末,苏联对中国实行大国沙文主义,提出有损于中国主权的要求,被中国拒绝,中苏关系恶化;文革中,我国外交工作遭到林彪、江青等人的破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缺乏与世界各国发展经济技术联系的愿望和要求; ⑷.第二次开放:1978年以来。 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世界经济越来越向国际化、全球一体化方向发展,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中求得生存;70年代以来,国际格局由两极向多极转变,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决策; ⑸.区别: ①.背景不同:前者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况下被迫开放的;后者是在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 ②.基础不同:前者是在不平等的基础上;后者是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 ③.前提不同:当今开放,是在独立自主,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旧中国这一点无从谈起。 ⑹.两次开放的本质区别是:是否坚持平等互利原则;是否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33. 概述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中共对私营经济实施的政策及其原因、作用。 (答) 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政策:限制和利用;(合理调整); 原因:国民经济崩溃,私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用:对国民经济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⑵.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政策:赎买政策; 原因: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同盟军;民族资产阶级愿意接受改造; 作用: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⑶.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政策:鼓励、引导健康发展; 原因:以往的教训;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决定的; 作用:促进了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发展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