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5069  435077  435083  435087  435093  435095  435099  435105  435107  435113  435119  435123  435125  435129  435135  435137  435143  435147  435149  435153  435155  435159  435161  435163  435164  435165  435167  435168  435169  435171  435173  435177  435179  435183  435185  435189  435195  435197  435203  435207  435209  435213  435219  435225  435227  435233  435237  435239  435245  435249  435255  435263  447090 

6.概括归纳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19世纪60、70年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   ⑴ 清政府对西方列强由对抗走向勾结:《北京条约》签订和辛酉政变后,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基础上,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   ⑵ 清政府调整政策:设立总理衙门、开展洋务运动;   ⑶ 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侵略加剧:控制总理衙门、掌握中国海关管理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干涉中国内政,使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   ⑷ 新的经济因素和阶级力量产生:在外商企业的刺激和洋务运动的诱导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民族资产阶级诞生,无产阶级队伍发展;   ⑸ 救国救民的探索活动仍在继续:早期维新思想产生;   ⑹.教育发生变化: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组织留学教育,在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一些改革,中国近代教育开始。

试题详情

1.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在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请结合史实评述这种观点。 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但也有合理性。 ⑵.因为:   ①.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中国的战争;   ②.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使中国领土和主权开始遭到破坏,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鸦片战争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苦难;   ③.但是,鸦片战争的客观后果,一是使中国由闭关逐步走向开放,走向近代化;二是加速了中国社会内部变革,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解体,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思想上先进知识分子兴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西学东渐局面逐步形成; ⑶.可见,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观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它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至于“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只是客观后果,而且中国是付出惨重代价的。

2       .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先后向列强开放了10多处通商口岸。针对这种现象,一种观点认为:大量的口岸开放,对中国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主要的,但也有积极影响。另一种观点认为:积极影响是主要的,但也有消极影响。请按自己的理解,说明你同意哪种观点,并阐述理由。   消极方面: ⑴.通商口岸的开放,是中国战败的产物,反映列强的侵略要求; ⑵.便利了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和鸦片,使中国日益半殖民地化; ⑶.列强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成为列强侵华的据点; ⑷.口岸成为列强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的主要据点,中国原料被掠夺出口,大批农民、手工业者失业破产;   积极方面: ⑴.通商口岸是中国与世界发展潮流的结合点,便利西方思想文化科技的进入,从而有利于中国了解世界; ⑵.外商在通商口岸开办企业、进行早期资本输出等,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也诱发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⑶.便利了中国学习外国长处和引进技术; ⑷.对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产生了影响

3《资政新篇》当时是否具有实现的社会基础? 不具备。因为:   ⑴.当时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社会政治条件: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封建反侵略斗争,领导者洪秀全是农民阶级,他要建立的制度最终还是封建制度,在洪秀全领导下发展资本主义是不可能的;   当时封建势力强大,决不允许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是要把中国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决不允许中国成为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⑵.不具备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当时的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下,自然经济刚刚开始解体,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   ⑶.不具备阶级基础:当时中国还没有产生民族资产阶级;   ⑷.虽然社会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但没有也不可能出现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社会潮流;

4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在经济内容方面有何异同,实践结果有何不同,导致各自结果不同的原因何在?《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何联系与区别? ⑴.经济内容方面的异同:   ①.前者主张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圣库制度,着重点放在土地制度的变革及生活资料的分配制度上;后者则主张学习西方经济制度,发展工商业,奖励科技发明,着重点放在工商业的发展上;   ②.两者都立足于否定旧的封建剥削制度,都体现出一定程度的社会要求; ⑵.实践结果:   前者平分土地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   后者得到洪秀全的个人赏识,但最终无法实行;   原因:   前者违背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背离农民小生产者的本性,落后于时代潮流,加上处于残酷的战争环境,因而无法成功;后者虽然合乎历史发展潮流,有进步意识,但不能反映农民的土地要求,因而不能为广大农民所接受,从而也无法实施; (3).联系: ①.后者继承了前者反封建的一面,弥补了前者在社会改革方面的空想性、落后性; ②.两者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在本质上是相互矛盾的; (4).区别: ①.产生背景不同:分别在盛衰两个不同时期; ②.经济主张不同:前者在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实行公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实质上是一种农业社会主义空想;是与当时的社会发展潮流相违背的;后者保护私有财产,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符合社会发展潮流; ③.群众基础不同:前者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后者与农民的要求不相符合无法调动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④.作用不同:前者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后者未能付诸实施; ⑤.反映的愿望不同:前者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后者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5 概括归纳鸦片战争后,面对中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中国各种政治力量的思想特点,并分别分析造成这种特点的原因。 ⑴.清政府:   面对侵略一方面由抵抗到妥协求和,另一方面顽固守旧,拒绝进行任何改革;   原因:是由满清贵族顽固的阶级立场决定的;其当时的腐朽性也决定了其态度; ⑵.林则徐、魏源等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   开始抛弃夜郎自大观念,开始注目世界,并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以抵御外来侵略;   原因:是由鸦片战争使民族矛盾激化所造成的,也是其爱国立场决定的; ⑶.洪秀全、洪仁玕等农民阶级领袖:   洪秀全引进基督教思想创立拜上帝会发动革命,并力主以绝对平均主义改造社会;其思想转变与鸦片战争后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影响有关,也是由其小农的地位与立场决定的;   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建设国家新方案,主张学习并发展资本主义,但对西方认识较浅;原因是鸦片战争后西学传入影响的结果,也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有关。 ⑷.地主阶级洋务派:   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原因是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看到外国先进技术;

试题详情

9. 将来完成时will have +been+V(p.p)

2,000 words will have been learned by the end of next year.

试题详情

7. 现在完成时 have/has +been+V(p.p)

他已经结束工作了。He has finished his work. His work has been finished.

8. 过去完成时 had +been+V(p.p)

到上个月为止,他们已经把这本书翻译成了英语。

The book had been translated into English by the end of last month.

试题详情

5. 现在进行时 am/is/are +being+V(p.p) 

他正在油漆房子。A house is being painted.

6. 过去进行时 was/were +being+V(p.p)

当我进厨房时,她正在做蛋糕。A cake was being made when I came into the kitchen.

试题详情

4. .过去将来时 should/would +be+V(p.p)

他告诉我们人们将在他家乡建一个大水坝。We were told that a big reservoir would be built in his hometown.

试题详情

2.表示能力的情态动词

can可表示某人具有某种特定技巧、(潜在)能力或通过感官意识到某物。 could表示某人过去具有某种技巧、(潜在)能力或意识。 -Some people can ski better than others. 有些人滑雪比其他人好。 

Everyone in the village could hear her voice. 村子里每个人都能听见她的声音。

be able to/be unable to不仅有现在时、过去时,还可有将来时、现在完成时、不定式、动词-ing形式等。例如: Our baby will be able to walk in a few weeks. 我们的婴儿几周后就能走路了。 Since his accident he hasn’t been able to leave the house. 自从事故后,他就不能离开房子了。 3. 表示肯定推测的情态动词

must用于推测时,表示“一定”、“肯定”,表明说话人认为的可能性很大。一般只用于肯定陈述句中。否定形式用can’t,表示“一定不”“肯定不”

如: Oh, you must be Sylvia’s husband. 你一定是西尔薇亚的丈夫。
语法总复习2- - -被动语态

被动语态表示主语是谓语动作的承受者,如:A new swimming pool will be built on our school.

被动语态的形式是由“助动词be+动词的过去分词”构成。助动词be随着主语的人称,数,时态和语气的不同而变化。各种时态的被动语态形式如下:

试题详情

1.表示可能性的情态动词

may 和might用来推测现在“可能”,may 比might表示的可能性大些。may通常只用于陈述句中。例如: --It may rain tomorrow. 明天可能下雨。

用may 表示“可能”一般不用于疑问句,在疑问句中通常用can表示。例如: --Can they have missed the bus? --Yes, they may have.

他们可能错过了公共汽车吗?是的。

试题详情

7. proven  a.  被证明的

Truth is something proven by experiment, so nothing should be taken for granted. 真理是要被实践证明的,所以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想当然。

语法快递 it 用法

it的用法

 (1)用作人称代词,代替前文提出到的无生命的事物,动植物、婴儿及指示代词this, that,如,

 I have a new pen. It is beautiful. 我有一只新钢笔,它很好看。

 The Browns have a new baby. It's cute. 布朗一家新生了一个小孩,很可爱。

 (2)用来表示时间、天气、距离等,如,

 It's twelve o'clock now. 现在12点了。

 It's fine today. 今天天气很好。

语法总复习1----情态动词

Teaching aims: Vocabulary revision

       Grammar revision

Teaching main-points: Vocabulary and grammar revis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integration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ss

Teaching Crux: 1) SS’ explanation about the vocabulary and grammar

       2) Teacher’s further explanation and supplement

Teaching materials & focuses:

复习情态动词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