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35083  435091  435097  435101  435107  435109  435113  435119  435121  435127  435133  435137  435139  435143  435149  435151  435157  435161  435163  435167  435169  435173  435175  435177  435178  435179  435181  435182  435183  435185  435187  435191  435193  435197  435199  435203  435209  435211  435217  435221  435223  435227  435233  435239  435241  435247  435251  435253  435259  435263  435269  435277  447090 

48.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就? ⑴.原因:  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②.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了科学院,发出向科技进军的号召,制定12年科技远景规划;  ③.海外科技工作者回国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辛勤劳动;  ④.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影响;  ⑤.197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对科技与生产力结合,促进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⑵.成就:  ①.工程建设方面: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落成,1962年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1989年葛洲坝工程全部建成;  ②.原子能技术方面: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正式运转,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93年大亚湾核电站启动运转;  ③.生物工程技术方面:1965年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④.航天技术方面:1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81年一箭三星发射成功,1982年潜艇水下发射火箭成功,1984年同步实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⑤.计算机技术方面:1983年银河Ι型计算机系统研制成功,1993年银河Π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试题详情

47. 清末、民国和新中国时期,我国国际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试结合史实回答: ⑴.清末我国的弱国地位是如何形成的? ⑵.为摆脱弱国地位,民国政府作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 ⑶.我国的弱国地位什么时候开始发生根本变化?又是如何逐步提高的? ⑷.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⑴.弱国地位形成:  ①.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侵略,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大加深和完全沦为,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处于被帝国主义宰割的弱国地位; ⑵.民国政府的努力及结果: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力图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但遭到战败国同等的命运;  ②.华盛顿会议上,由于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中国人民的斗争,收回了山东的主权;  ③.大革命时期,随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收回了汉口、九江英租界;  ④.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发起“改定新约运动”,形式上收回一些主权;  ⑤.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抗战胜利,使中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上述的努力都没有改变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中国的弱国地位没有根本改变; ⑶.新中国成立,弱国地位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①.抗美援朝的胜利,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发挥了积极作用;   ②.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中美关系改善、中日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第三世界团结合作,中国在国际上成为举足轻重的重要力量; ⑷.原因:  ①.清末和民国时期,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中国在国际上一直处于弱国地位;  ②.新中国成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进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试题详情

1.     政策: ⑴.新中国成立后,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⑵.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推行以和平方式废除剥削制度,消灭阶级压迫的民主改革和土地改革政策; ⑶.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制定东引西进和开发西部的战略,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成就: 一五计划时建成新藏公路、青藏公路、康藏公路和宝成铁路; 1965年建成兰新铁路; 文革期间建成成昆铁路、湘黔铁路; 当前正实施西气东输工程。

试题详情

46.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推行了哪些重要的政治、经济政策,并指出“一五计划”以来西部地区取得的主要成绩。

试题详情

45. 新中国初期,中国政府提出“一定要解放台湾”,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用“一国两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联系史实说明“解放台湾”与“一国两制”是否矛盾?为什么?为什么建国初期提出“解放台湾”,80年代初又提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⑴.两者并不矛盾。其核心内容都是要统一祖国。只是方式不同。前者是武力统一,后者是和平统一。 ⑵.因为:  ①.新中国成立后,蒋介石败逃台湾,继续在美帝支持下与人民政权对抗;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严重威胁新中国安全,提出解放台湾是正确的;  ②.70年代以来,中美关系改善,中美建交,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条件;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使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有了可能;全国人民要求结束长期以来的分裂状态实现祖国统一;1979年的《告台湾同胞书》和1981年叶剑英提出的对台基本政策受到海峡两岸人民的欢迎

试题详情

4.     异同: ⑴.同:    都是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内容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适合各自国家当时的实际需要;结果都取得一定成效; ⑵.异:  ①.具体背景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三年国内战争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过时,一些地方发生农民暴乱的情况下实施的;罗斯福新政是在经济危机打击下,阶级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实施的;中国改革开放是在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工作重心急待转移的情况下实施的;  ②.内容不同:新经济政策侧重于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罗斯福新政侧重于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中国改革开放立足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政治经济体制进行改革;  ③.性质不同:新经济政策是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条件下,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恢复国民经济;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实施缓和阶级矛盾,恢复经济的措施;中国改革开放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进行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认识: ①.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是哪一种意识形态所独有的方式; ②.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试题详情

3.     结果、影响: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经济恢复发展,但1927年废除新经济政策,建立了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美国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并促成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大发展的趋势;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使中国综合国力大为增强;

试题详情

2.     特点: ⑴.苏俄新经济政策:通过市场用固定的粮食税,采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商品买卖的办法,发展生产,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同农业的交流; ⑵.美国罗斯福新政: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即用一定的经济计划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之间的矛盾,避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混乱和盲目,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目的; ⑶.中国改革开放:克服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解放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试题详情

1.     三次改革:   1921年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

试题详情

43. 在中国近代史上,为寻求实现国家民族现代化的方向,不同的阶级和阶层进行过哪些探索?其结果如何?近2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过哪些重大决策?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原因。 ⑴.探索:   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变法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   结果:都未能实现现代化。 ⑵.中共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⑶.取得成就的原因:   ①.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正确认识了我国国情;   ②.以邓小平、江泽民为代表的党中央实事求是,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③.世界局势的缓和,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国现代化建设;   ④.重视科技教育,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    44.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实质是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最终取得胜利的过程。    第一,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中共二大、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是四次重要的会议。据此回答: ⑴.中共二大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但仍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方式,举例说明俄国十月革命方式在中国的具体表现。 ⑵.举史实说明八七会议后形成的“工农武装割据”的含义。 ⑶.遵义会议是中共党内最具历史意义的转折。试比较概括遵义会议前后,中国革命的不同表现。 ⑷.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及社会主义革命在中国的具体表现。   第一: ⑴.“二七大罢工”为代表的工人运动高潮的出现。 ⑵.在中共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 ⑶.面临的革命形势更复杂;指导革命的理论更成熟;取得了革命的阶段成果;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⑷.反帝反封建;三大改造,即和平改革。    第二,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两次重要的会议。据此回答: ⑸.八大的决策是正确的,但没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贯彻执行。试分析八大决策不能正确执行的原因。 ⑹.分析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试述这种转折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要具体表现。   第二: ⑸.党和国家领导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迫切心情,忽视了客观规律和当时的国情;国外反华和反共势力的猖獗;对建设社会主义形势估计错误;社会主义建设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 ⑹.经济的恢复和迅速发展;经济与政治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政治民主化、法制化建设速度加快;科技和经济的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第三,从上述问题的分析中,概括“探索”的含义及保证正确“探索”的条件。   第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具有国情特色的指导思想;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正确判断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主要矛盾的判定;要坚决贯彻执行正确的指导思想,不能偏离根本任务。

△    .20世纪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的三次改革、特点、结果、影响、异同、认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