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中共“七大”到中共“八大”,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先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中共分别作出了哪些重大决策来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向前发展的?
(1).1945年春,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召开。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确立争取抗战胜利的总任务,并适时开展大反攻,抗战胜利。
(2)抗战胜利后,中日民族矛盾解决,由于蒋美勾结阴谋发动内战,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共提出了和平、民主、团结三大口号,通过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进行争取和平民主斗争,并通过三年人民解放战争,打败国民党反动派,成立了新中国,赢得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3)新中国成立后,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革命胜利前夕召开的七届二中会会明确提出了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拟定了革命胜利后党的基本政策和总任务,从而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建国后,采取措施巩固政权,恢复发展经济,并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
(4)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的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会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八大的正确决策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50. 1840-1949年的百余年间,关系着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最伟大的两大革命成就是什么?它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何影响?这两大成就展示了怎样的历史曲折性和历史必然性?
两大成就: 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华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⑴.中华民国的建立,宣告了清朝反动统治和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⑵.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百余年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结束,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东方,并为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前提条件;
曲折性: 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敌视,以及反动势力的进攻,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篡夺,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革命的成果,进行了反复的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也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进攻和党内左右倾错误的干扰,几经挫折;
必然性: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辛亥革命的继续,人民共和国是民主共和国的最后归宿;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人民共和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过渡到社会主义才是中国革命的唯一出路
高考中国近代现代史问答题精选(共和国史)
49. 中国近代史上有过哪几次被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简述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被共同支配的局面又是怎样演变为由某国独霸的?最终结局如何?
两次共同支配: 一是在19世纪末;二是在20世纪20年代;
原因: ⑴.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加紧对外扩张,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帝国主义掀起的瓜分狂潮,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⑵.一战后的华盛顿会议上,美国再次以门户开放政策打破日本在一战期间取得的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签订了《九国公约》,使中国又回到列强共同控制的局面; ⑶.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清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革命,对外出卖国家主权,并同列强勾结,他们的反动统治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内因;
第一次打破: 一战期间,日本利用欧洲列强无暇东顾,加紧对中国侵略,出兵中国山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巴黎和会上又取得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形成日本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
第二次打破: 20世纪30年代,日本利用经济危机,西方列强自顾不暇的机会,和蒋介石忙于内战时机,不断扩大侵华,占领大半个中国,独霸了中国; 二战中,日本战败,美国采取扶蒋反共政策,成为侵略中国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
结局: 中共领导人民打败美蒋反动派,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48. 概述1840-1949年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华侵略势力消长及其原因和结局,说明了什么?
⑴19世纪初和1840年:清朝封建统治渐趋衰落,世界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居资本主义工业生产首位的英国,于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在对中国的侵略中占优势地位;
19世纪中晚期,世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法美德俄日等国纷纷加入侵华行列;
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形成列强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辛亥革命后,中国政局混乱,列强分别在中国寻找代理人,导致中国军阀割据局面;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趁机排挤德国势力,妄图独霸中国;
一战后,俄国成为社会主义国家,英法力量削弱,美国经济实力增长,美日成为争夺中国的主要对手,《九国公约》签订,又使中国回到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
20世纪30年代,日本法西斯势力抬头,不断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妄图再次独霸中国,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国人民经过8年抗战,打败日本侵略者;
二战后和1949年,英法势力进一步下降,美国实力膨胀,国民党投靠美国发动内战,美国成为在华主要侵略势力,中共领导人民于1949年推翻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统治,消除了列强在华侵略势力。
⑵说明了: 势力的消长,是建立在实力的基础上的,随着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的加剧,列强在华势力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
47. 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前,美国对华政策及其真实企图是什么?试加以说明。这种企图是怎样受到打击并最终破产的?你从中得出怎样的认识? ⑴.对华政策: 扶蒋反共是战后美国对华政策基本内容,控制中国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投降后,美国帮助国民党运送军队到战略要地,抢夺胜利果实,还积极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⑵.真实意图:把中国作为殖民地。 通过扶蒋反共,与蒋介石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特权,美国商品独占中国市场; ⑶.打击、破产: 1946年抗议美军暴行运动在全国展开;中共领导人民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打败美国支持的蒋介石反动派,从而使美国的企图破产; ⑷.认识: ①.美帝国主义不会放弃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占有与掠夺; ②.不管殖民者用什么方式要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最终都逃脱不了失败的命运; ③.觉醒了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定会粉碎殖民者的企图
46. .结合民主革命时期颁布的《临时约法》、《中华民国约法》、《中华民国宪法》、《共同纲领》中关于国体问题的规定,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指出不同的根本原因。 ⑴.四个文件都具有宪法性质; ⑵.不同点: ①.《临时约法》要在中国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②.《中华民国约法》要建立地主阶级专政的“中华帝国”,规定总统拥有与皇帝一样的权力,还规定总统可以连任无限制; ③.《中华民国宪法》是要建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中华民国,规定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需向任何机关负责,行政院成为总统个人独裁意志的执行机构。 ④.《共同纲领》是要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⑶.不同根本原因:所代表的阶级不同。
45. 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曾先后两次提出同共产党进行谈判。据此回答: ⑴.分析国民党两次决定与共产党谈判的原因。 ⑵.结合史实分析共产党两次谈判的目的、策略及影响。 ⑴.国民党与共产党谈判的原因: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阴谋发动大规模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统治,但由于国内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以及蒋介石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国民党电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 1949年初,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三大战役中国民党军队全面溃败,国民党内部反蒋呼声高涨,蒋介石企图用假和平作缓兵之计,取得喘息,卷土重来。 ⑵.共产党目的、策略及影响: ①.争取民主,揭露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教育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以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派毛泽东去重庆同国民党谈判,政治上作一定的让步签订《双十协定》,军事上坚决回击国民党军队对解放区的进攻;共产党的策略符合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表明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在政治上赢得了主动。 ②.迅速结束战争,减轻人民苦难;以八项条件为谈判基础,同时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揭露了国民党假和平的骗局,最终推翻了蒋家王朝,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44.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怎样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观点,从理论上阐述革命道路问题?与同时期左右倾错误理论相比,毛泽东思想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对我们今天坚持发展毛泽东思想提供了哪些借鉴?
⑴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实践上开辟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同时,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相继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从理论上说明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这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毛泽东在1935年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理论基础,1938年又发表《论持久战》,提出持久抗战思想,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针对国民党一党专政,1945年中共七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提出了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
在民主革命胜利前夕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把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总任务;
⑵ 特点: 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⑶借鉴: 坚持毛泽东思想,也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反对教条化
43. 1927年下半年,党为什么把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又为什么把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向城市?
从城市转向农村: ⑴.大革命失败后,蒋汪合流,疯狂屠杀共产党人,革命处于低潮,城市敌人强大,为积蓄力量,必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发展革命力量; ⑵.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只有发动农民进行斗争,才能组织强大的革命力量; ⑶.党领导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起义相继失败,说明城市革命的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这样,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以文家市决策为起点,开始把党的工作重心转向农村,毛泽东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上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从农村转向城市: ⑴.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革命即将取得胜利,革命胜利后,党的总任务是迅速地恢复和发展生产,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⑵.土地革命的进行,在农村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⑶.革命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⑷.根据当时中国社会经济成分状况,要没收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有经济,要对私人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政策 为了完成上述的任务,所以七届二中全会提出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
4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的农村政策、中共重视农村问题的原因、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相比,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革命斗争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农民的革命斗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中共农村政策: ⑴.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等积极发动农民运动,如湖南农民在农会领导下,进行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建立农民政权和武装,做到“一切权力归农会。但中央领导人对农民运动不重视,甚至压制农民运动; ⑵.国共政权对峙时期:毛泽东开辟农村革命道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在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制定土地革命路线,调动了农民革命积极性。 ⑶.抗日战争时期: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 ⑷.解放战争时期: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
原因: ⑴.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有强烈的革命要求; ⑵.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⑶.无产阶级人数少,领导民主革命,必须发动农民参加,才能形成强大的革命队伍; ⑷.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都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都失败了,历史证明,没有农民的支持,革命是不能成功的。
特点: 在中共的领导下,摆脱了旧的生产方式的束缚;克服了旧式农民战争的局限;
地位: ⑴.农民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为人民革命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⑵.农村革命根据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发展的依托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