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根据文意,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句的主语是“这”,具体指代”三个女子……攒射中”。
B.“惊心动魄的伟大”是反语,是讽刺杀人者的极端凶残。
C.“从容的转辗”是对上文三个女子互相救助的场景的概括。
D.整句意在赞扬三个女子沉勇友爱的精神。
分析下列各文段,理清局部思路。
10.文中反复写到刘和珍的“微笑”“温和”,对其表达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
A.表现刘和珍的善良、可爱,反衬杀人者的凶残。
B.说明刘和珍等决非“暴徒”,驳斥段政府的诬蔑。
C.说明刘和珍天真幼稚,对反动派抱有幻想。
D.表现刘和珍的乐观与坚毅,突出其崇高精神。
9.对本文的线索,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以时间为线索来组织全文的。
B.本文是以作者的感情发展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C.本文是以主要人物刘和珍为线索来串连全文的。
D.本文是以中心事件“三一八”惨案为主线来贯串全文的。
8.把握思路应联系上下文来理清全文的脉络。本课写了很多人物和各种事实。请写出作者对下列各项作出总的评价,每条横线上只填一个词
(1)当局者:________。(2)流言家:________。
(3)似人非人的世界:________。(4)刘和珍等爱国青年:________。
(5)庸人:________或________。
7.本课的一、二部分直接表明了写作本文的缘故。结合全文,选出概括得最准确的一项
[ ]
A.安慰自己,告慰生者,揭露敌人,教育群众。
B.祭奠烈士,告慰战友,揭露敌人,唤醒民众。
C.祭烈士,抒悲愤,慰战友,斥当局,驳流言,醒庸人。
D.祭烈士,励猛士,醒庸人。
6.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
A.我独在礼堂外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我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我说“没有”。
B.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学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5.选出对标点运用分析有误的一项
①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
②倘使我能够相信真有所谓“在天之灵”,那自然可以得到更大的安慰,——但是,现在,却只能如此而已。
③但段政府就有令,说他们是“暴徒”!
④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 ]
A.①句引用了原文,但“亲族”“师友”后面的逗号,今应点为顿号。
B.②句“但是,现在,”所使用的逗号也可以不用,作者使用它有强调悲愤心情的作用。
C.③句中的引号,既表明是引用某人原话,又表示作者对这种作法的否定。
D.④句中的分号用在并列句的分句之间,它与句中逗号同一个级别,表示句中停顿。
4.文学常识填空
(1)鲁迅原名________,浙江________人,是我国伟大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和________家。
(2)本文选自________,写于________年,刘和珍是________大学英文系学生,学生自治会主席,在北洋军阀屠杀爱国群众的________惨案中遇害。
(3)“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________,________。”这四句诗出自________所作的________。
3.下列各组字词的字音、字形、词义全对的一组是
[ ]
A.赁屋(lìn,租借) 羽冀(yì) 微芒(máng)
B.和霭(ǎi) 屠戮(lù,杀) 黯然(àn,暗淡)
C.不恤(xù),顾虑) 噩耗(消息) 洋溢(yáng yì)
D.浸渍(jìn,泡) 殒身(yǔn,牺牲) 长歌当哭(dāng,当作)
E.攒射(cuán,集中) 毫不相干(gān,关连) 桀骜(ào,凶狠)
2.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立仆(pū) 山阿(ā) 从容(cóng) 虐杀(nüè)
B.浸渍(zì) 辗转(zhǎn) 干练(gàn) 菲薄(fēi)
C.不惮(dàn) 追悼(diào) 绯红(fēi) 庸人(yōng)
D.惩创(chuāng) 尸骸(hái) 气概(kài) 徘徊(pái)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