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445752  445760  445766  445770  445776  445778  445782  445788  445790  445796  445802  445806  445808  445812  445818  445820  445826  445830  445832  445836  445838  445842  445844  445846  445847  445848  445850  445851  445852  445854  445856  445860  445862  445866  445868  445872  445878  445880  445886  445890  445892  445896  445902  445908  445910  445916  445920  445922  445928  445932  445938  445946  447090 

(二)肯定句和否定句的变换、选择同一个意思,可以从正面去表达,也可以从反面去表达。从正面表达意思的,是肯定句;从反面去表达相同的意思的,是否定句。正因为肯定句与否定句可以表达相同的意思,所以可以根据表达的需要变换句式,双重否定是肯定语气, 三重否定是否定语气。

试题详情

(一)主动句与被动句的变换、选择

   在动词性谓语句中,主语是施动者,即动作的发出者旬子是主动句;主语是受动者,即动作的接受者,这种句子年被动句。一个主谓句,既有施动者,又有受动者,可以按照表达的需要,或者选用主动句,或者选用被动句。

   下面情况常用被动句:

   ①为了强调被动者,而主动者不需要、或不愿、或无从说出;

   ②为了使句式整齐;

   ③表示特定的感情。

试题详情

主要题型有两种:

1 排列句序

调整句序一般采用先确定首句和尾句,然后再排列中间的方法。下面三条规律不可忽视。

(1) 抓中心

(2) 抓思路

从总体上看,句群小层次一般呈现出相并(并列、对照)、相承(顺接、层进)、相属(总分关系)的关系。从局部看,句与句之间往往呈现出并列、承接、解说、对比、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逻辑关系。理顺句序,要尽可能多地确定出必然相连接的句子。找到"句链"。

从文体来看,记叙文的句序常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议论文的句序,常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结构形式或总分、或并列、或对照、或层进;说明文同议论文一样,往往把事理句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因为材料是用来说明事理的,材料的内部又遵循一定的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3) 抓标志

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

① 关联词语的呼应。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

② 暗示性词语的使用。③ 关键词语的重复出现,相同的句式重复出现。

④ 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也往往体现语言顺序的一致性,肯定、否定的一致性。

⑤ 陈述对象前后一致。议论角度一致。

2 填充复位

句子衔接的方法与技巧主要有下面几点:

(1) 话题要统一

所谓话题统一,是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是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有紧密联系,围绕着一个中心,集中地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无关的话不参杂在里面

① 陈述对象一致。

主句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对象,它要求后面连带的一些句子必须兼顾上下文,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防止出现暗换主语的现象。

② 观点材料统一。

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举事例,摆材料,进行分析。这里的"观点""问题"也可以说是话题,话题必须统领后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例、材料、语句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相一致。

 (2)表达要合乎整理、语境

① 表达要合乎整理。意思表达要符合客观事理,融,上下句在整理上出现"裂痕",衔接不上。

②表达要合乎语境。

(3 表达要语脉贯通。思有路,语有脉,表达一个意思总得按照一定的先后顺序,这样才会脉络分明,语气贯通,不跳脱,不紊乱

试题详情

(十)歧义句

歧义就是一句话可有两种以上不同的理解, 歧义一般是由下面几种情况引起和形成的:

1、多义词引起歧义。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 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例如:

2、多音词引起歧义。句子中某个词是多音的, 那么在书面表达时就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不一定出现歧义。)

3、同音词引起歧义。汉语中有许多同音词, 这种同音现象使一些句子在口头表述时可能产生歧义。

4、结构划分不同形成歧义。同一个短语或同一句话, 在语法结构上划分不同就会产生歧义

5、语义不明引起歧义。说话中某些词或短语语义不明确,也会引起歧义。

6、指代不明出现歧义。 

试题详情

(九)复句常见的语病

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试题详情

(八)不合逻辑

1、更替概念。

2、前后矛盾。

3、判断不成立。判断是对客观事物进行断定, 如果断定不了,判断就不成立,这个判断就不起作用。4、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6、包含正反两方面意义的词语配搭不当。

7、条件关系用错,条件结果关系颠倒。

在复合判断中,有充分条件判断、必要条件判断、 充要必要条件判断、相容的和不相容的判断。在使用这些判断中, 要恰当运用,否则就会产生错误。

8、强加因果关系

一件事的产生,总是有它的前因后果。 如果把没有因果关系的事情说成有因果关系,那就是强加的。

试题详情

(七)词类误用

各类词都有各自的语法功能、规范用法。 不按照词类的语法功能和语文习惯乱用词类,叫词类误用。 词类误用有下面几种:

1、名词误用。

2、动词误用。

3、形容词误用。

试题详情

(十)   (五)结构混乱

1、语序不当

a、成分次序不当

多项定语次序不当。多项的正确次序一般可按以下次序排列:

a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

b、指称或数量的短语

c、动词或动词短词

d、形容词或形容短语

e、名词或名词短语。另外,带“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例如:

一位优秀的有20年教学经验的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年多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练。

多项关语次序不当,复杂状语排列大致为:

a、表目的或原因的介宾短语

b、表时间或处所的

c、表语气(副词)或对象的(介宾短语)

d.表情态或程序的。另外, 表示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在中心语前。

B.分句次序不当。

C.词序不当。

2、前后脱节。

3、格式杂糅。一句话说到半截,又变成另一种说法, 造成两种说法的杂糅。(六)重复多余

1、重复。重复大都是粗心大意造成的。

2、成分多余。

试题详情

(九)   7、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试题详情

(八)   6、主宾搭配不当。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