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比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填字母),检验该气体已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用F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从_______(“b”“c”)进入,选用该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

若将B装置换成C装置,则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利用下图的装置,可以粗略测定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过程如下:

1步:在一个容积为V毫升的集气瓶中加入V1毫升(少量)的水,量筒中预先装入V2毫升的水。

2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并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再塞紧塞子。

3:待反应结束并冷却后,松开止水夹。此时水进入集气瓶,最终量筒中的水面停止在刻度V3毫升处。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此设计方案中,红磷燃烧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中红磷必须要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方案中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长颈漏斗 AD 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氧气已满 b 氧气不易溶于水 控制反应速率 将集气瓶中的氧气全部耗尽 ,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解析】(1) 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可知,a是长颈漏斗;(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2KMnO4K2MnO4+MnO2+O2所以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纯净,排水法收集的氧气干燥,所以要制取并收集一瓶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组合为AD,氧气有助燃性,所以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为:将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是否复燃;(3) 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2H2O2 2H2O+O2若用F装置收集该气体,瓶内装满的是水,则气体从b端进入,是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若将B装置换成C装置,则优点是可以得到比较平稳的气流、便于控制反应的剧烈程度等;(4) :①在此设计方案中,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因为木炭燃烧生成物为气体,不能测定消耗的氧气量;②实验中红磷必须要过量,目的是耗尽集气瓶中的氧气;③该方案中计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数学表达式为(V2-V3÷V-V1×100%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碳家族是是化学世界里最大的家族,一直受到人们关注。

(1)甲烷(CH4)— 最简单的含碳化合物。

①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_____(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②已知在相同条件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目相同,CO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CO+O22CO2CH4+2O2CO2+2H2O。据此分析,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燃烧13CO13CH4,消耗氧气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______

③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H2C2H6 BH2C2H2 CCOC2H6 DC2H2C2H4

④甲烷和水反应后可以制成水煤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根据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B.反应后所得的水煤气是混合物

C.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2 D.该反应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2)CO2 常见的含碳化合物

①造成大气中CO2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动植物的呼吸作用 B.实验室逸出CO2 C.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

②汽车尾气中的CONO,在催化剂作用下能转化为CO2N2,该反应中CONO的分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用下图装置检验气体是否是CO2,瓶内装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_,若用右图装置收集CO2CO2应从______通入。 

  

④学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测定本次实验中所用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称取一定质量的石灰石样品,把50g稀盐酸分5次加入样品中(假设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得实验数据如下:

稀盐酸的用量

剩余固体的质量

第一次加入10g

4.0g

第二次加入10g

3.0g

第三次加入10g

2.0g

第四次加入10g

Xg

第四次加入10g

0.5g

请计算:

Ⅰ.表中X的数值是______

Ⅱ.这种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_____ 。

Ⅲ.这些样品完全反应共产生CO2的质量是______(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1) 3个镁原子 __________(2) 2个亚铁离子________

(3) 氧化铝中铝显+3_______ (4) 氮分子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课本的实验改进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体现;宏观实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和途径。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萍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探究分子的运动时,闻到了刺激性的氨味,于是,小萍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2的实验装置,进行同样的实验,可以迅速观察到明显现象,得到了和课本实验同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与结论】小萍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

(1)滴入少量浓氨水后,湿润的酚酞滤纸条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

从分子运动的角度分析,此现象可说明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初中的化学知识分析,固体氢氧化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氢氧化钠固体能溶于水且放出大量热量)

(3)和课本实验比较,小萍改进后的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只需写一点)

【思维拓展】小蕊受小萍实验的启发,将图2装置进一步改装成图3装置,用于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

(4)小蕊查阅资料得知:稀硫酸中含有硫酸(化学式H2SO4),没有挥发性,可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硫酸钠和水,写出上述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打开活塞K滴入稀硫酸后,两条用紫色石蕊试液润湿的试纸发生的相同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不同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小蕊从课本实验中知道,二氧化碳和水本身都不能使石蕊变色,因而她认为以上两个变化验证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a的仪器名称__

(2)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__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装置组合是__(填字母序号);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紫红色的原因是________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写出使用该反应制取氧气的优点:___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5)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小,在实验室中常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是__,收集装置是__(填字母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学习。

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3)如下:

请回答问题:

(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__________(高于等于低于”)其熔点。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

当物质配比为12时,氯酸钾分解温度约为________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表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

①完善步骤Ⅲ中的填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Ⅳ中,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

③小华认为根据步骤Ⅳ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则氯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向滴有石蕊试液的稀盐酸中,慢慢滴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石蕊颜色变化的过程是(

A.红→蓝→紫 B.紫→蓝→红 C.蓝→紫→红 D.红→紫→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含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化合物,丙是单质;甲、乙在常温下均为液体,在一定条件下均可分解成丙;它们之间有如右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经略去)

(1)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2)乙转化成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转化成丙的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乙、丙三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 B.刻舟求剑

C.百炼成钢 D.大海捞针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