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和小明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了深人的探究学习。
资料:
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C,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C。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C左右;
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
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图2,氯酸钾分解温度_____(填“高于”、“等于”或“低于”)其熔点。
(2)分析图2,在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
(3)分析图3,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_______。
(4)为证实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小华利用如图4装置进行如下表所示的实验: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Ⅰ | 检查装置气密性 | ||
Ⅱ | 分别在“Y"形管两侧支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塞紧橡皮塞。 | 没有明显现象 | |
Ⅲ | 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 到________,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________。 | 二氧化锰受热不分解;氯酸钾受热较长时间后分解。 |
Ⅳ | 冷却后, 将“Y” 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人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 | 加热时间段与步骤Ⅲ木条很快复燃 | 用化学方式表示_______。 |
请回答:
①完善上述表格。
②步骤IV中,将二氧化锰混人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
③小华认为根据步骤IV的实验现象就能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小明不同意她的观点,小明认为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______和_________不变。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华完善了实验方案,最终验证了自己的结论。
【答案】高于 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试管内压强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使氧气的浓度降低 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 木条不复燃 木条较长时间后复燃 将“Y”型管倾斜,并抖动,使二氧化锰沿管壁滑入另一侧中 质量 化学性质
【解析】
(1)由图2可知,氯酸钾分解的温度大约为380℃,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C,氯酸钾的分解温度高于其熔点;
(2)氯酸钾分解前,传感器测得氧气浓度降低的可能原因是:装置内空气受热膨胀,试管内压强增大,排出一部分空气,使氧气的浓度降低;
(3)由图3氯酸钾的分解数据可知,氯酸钾分解温度随物质配比变化的规律是:配比越大,分解温度越高;
(4)Ⅲ实验操作为分别用酒精灯先后加热二氧化锰、氯酸钾,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实验结论为:二氧化锰受热不分解;氯酸钾受热较长时间后分解;故实验现象为:加热左侧支管,可观察到木条不复燃;加热右侧支管,可观察到木条较长时间后复燃;
Ⅳ将“Y”形管左侧支管中部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中,振荡“Y”形管加热,用带火星木条放在导管口,实验现象为木条复燃,说明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和加热的条件下分解生成了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将二氧化锰混入右侧支管有余热的氯酸钾中的操作方法是:将“Y”型管倾斜,并抖动,使二氧化锰沿管壁滑入另一侧中;
③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故要想说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证明在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
(1)衣:洗洁精洗涤油污,因为洗洁精与油、水混合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食:许多泉水属于硬水,生活中将转化为软水,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住:建筑高楼浇筑钢筋混凝土时,钢筋不能裸露于外,这是为了防止钢筋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触反应而锈蚀;
(4)行:自行车是许多同学上学用的交通工具,如图所示的部件,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用化学符号或化学式填空:
(1)两个氧原子____________
(2)三个铁离子__________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___
(4)氧化钙中钙元素化合价_______
(5)碳酸钠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实验室常用过滤方法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过滤需要用到的仪器有带铁圈的铁架台、烧杯、漏斗和________(填仪器名称)。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常用____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氯气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我国科学家已研制出在新型高效光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水在通过并接触催化剂表面时,分解的微观过程用示意图表示如下(“O”表示氢原子,“”表示氧原子,“” 表示催化剂)。
则水分解微观过程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填序号)。上述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_______。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甲和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2°C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两种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大小关系为:甲______乙(填“>”、“="或“<”)。
②将t2°C时150g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是一个钢铁大国,钢铁产量为世界第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铁麦片中含微量铁粉,食用后可与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反应转化成可被人体吸收的亚铁离子,亚铁离子符号为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图一实验模拟炼铁。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处红棕色固体全部变为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检验A处产物是否只有铁
①初步检验:用物理方法证明A处产物有铁,操作及现象为_____________。
②进一步验证:取A处的产物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发现只有部分变红。写出生成红色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说明 A处产物只有部分是铁。
(4)工业生产中,若用490万吨含氧化铁60%的赤铁矿炼铁,得到含杂质4%的生铁。计算:
③赤铁矿中含氧化铁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万吨。
④得到含杂质4%的生铁质量为_____________万吨(结果精确到0.1)。
(5)改进模拟炼铁的装置进行实验,探究气体及黑色粉末成分(如图二)。当某纯净气体通过C装置发生化学反应时,观察到B、C处现象如下:
⑤若B处石蕊试液不变色,C处无明显实验现象,则C处的黑色粉末是_____________。
⑥若B处石蕊试液变成红色,C处固体减少,则C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6)通过学习知道,铁与_____________同时接触易生锈。请你写出防止车船表面锈蚀的具体做法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之问。
(1)通过如图1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__元素组成,正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 当其中一个电极产生5 mL气体时,另一电极产生的气体体积可能是_____________mL.
(2)福安山川秀美,小林秋游带回一瓶山泉水,取样加入适量肥皂水,振荡产生较多泡沫,则该山泉水属于_____________ (填 “硬水”或“软水”)。
(3)自来水在传输过程中若存在细菌,在家中饮用该水之前,用_____________方法处理。
(4)“海波” 是常见的基本药物,为无色透明晶体,熔点为48°C,沸点100°C,用图2装置对“海波”进行熔化,其中水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可多选)。
A 此实验中水起到控制温度的作用
B 水能迅速加快“海波”的熔化
C 使“海波”受热更均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实验室里模拟用金属铁制备净水剂K2FeO4的流程如下:
(1)固体B的成分是__________;
(2)操作I和操作Ⅱ是相同的操作,除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
(3)若固体D是Fe(OH)2,则反应b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4)在反应a中,加入过量铁粉的目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从物质变化角度分析,三种循环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水循环 b 氧循环 c 碳循环
(2)从分子角度看,水循环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的运动引起的,水循环既实现了水___________又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光合作用,是水分子与二氧化碳分于在光和叶绿素作用下,生成葡萄糖分子(C6H12O6)和氧气分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 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
C 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 微粒观: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4)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上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