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2.将适量的小苏打(NaHCO3)与发酵的面粉混合揉匀,制作出的面包或馒头里有许多小孔,吃起来松软可口.小明同学对小苏打样品进行研究:①观察样品为白色粉末;②取少量样品放入适量水中,样品完全溶解;③用pH试纸测其溶液的酸碱度,pH=11;④取少量样品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⑤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内壁上有水珠.请你根据小明同学的研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小苏打表现出的物理性质是白色固体(或白色晶体、白色粉末)、易溶解于水;小苏打溶液的pH=11,说明其溶液呈碱 性;第⑤项研究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其类型属于分解反应.
(2)馒头或面包里形成许多小孔的重要原因是在制作过程中有CO2生成.
(3)请再举出小苏打在其他方面的一项具体用途:制汽水(或治疗胃酸过多、制取二氧化碳).
(4)73g的稀盐酸与8.4g碳酸氢钠固体恰好完全反应,计算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分析 (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pH=11,大于7为碱性,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内壁上有水珠,说明碳酸氢钠分解生成水,所以属于分解反应;
(2)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气体是二氧化碳;
(3)根据小苏打的性质推测其用途;
(4)先利用碳酸氢钠固体的质量,然后写出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反应的氯化氢的质量.然后利用氯化氢的质量,计算出稀盐酸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通常包括物质的色、态、味、水溶性、密度等;用pH试纸测溶液的酸碱度pH=11,大于7所以为碱性;又根据取少量样品放入试管中加热,试管内壁上有水珠,说明碳酸氢钠分解生成水,所以属于分解反应;
(2)向其中加入稀盐酸,产生大量气泡,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知使面包、饼干形成小孔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猜测产生这种气体的原因是碳酸氢钠与酸反应,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NaHCO3+HCl=NaCl+H2O+CO2↑;
(3)碳酸氢钠可与盐酸反应,所以它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制作汽水和二氧化碳等;
(4)设需要氯化氢的质量是x.
NaHCO3+HCl=NaCl+H2O+CO2
84     36.5
8.4g    x
$\frac{84}{8.4g}=\frac{36.5}{x}$
x=3.65g
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frac{3.65g}{73g}×$100%=5%
故答案为:
(1)白色固体(或白色晶体、白色粉末)、易溶解于水;碱;分解;
(2)CO2
(3)制汽水(或治疗胃酸过多、制取二氧化碳);
(4)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

点评 本题是信息给与题,联系生活实际,考查了学生对物理性质的理解、溶液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反应类型的判定、方程式的书写及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测其用途等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室温下,把CaCl2 的饱和溶液和蒸馏水区别开来,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加肥皂水B.测导电性
C.分别通二氧化碳看是否有沉淀D.降温至0℃看是否凝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1)R是银白色金属,将稀盐酸分别加入到盛有金属Fe、R、Cu的试管中,只有Cu表面无现象;将 FeSO4溶液中分别加入到盛有金属R、Cu的试管中,只有R表面有黑色物质析出,则金属H、Fe、R、Cu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R>Fe>H>Cu.
(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关于溶液A中的溶质不合理的猜想及其理由是猜想2;猜想②中无硝酸铜,说明Cu(NO32已与锌反应生成Cu,而铜能与硝酸银反应,所以有铜剩余时不可能存在硝酸银.
猜想1:只有Zn(NO32                 
猜想2:Zn (NO32、AgNO3
猜想3:Zn (NO32、Cu(NO32猜想4:Zn (NO32、AgNO3、Cu(NO32
若“猜想1”成立,通过实验确定固体B的成分的方案是取少量固体B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或稀硫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固体B的成分是Zn、Cu、Ag的混合物,若无气泡产生则固体B的成分是Cu、Ag的混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在实验室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两种方法都正确的是(  )
选项    需区分的物质    方法一    方法二
    A黄铜和黄金   比较硬度看外观
    B铁粉和木炭粉加入稀盐酸    用磁铁吸引
    C二氧化碳和氮气取样品闻气味观察颜色
    D水和酒精闻气味观察颜色 
A.AB.BC.CD.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2009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低碳生活”成为热门话题.下列措施与“低碳生活”不相符合的是(  )
A.开发无污染的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
B.在生产和生活中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用具
C.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
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的方式出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氢氧化钠固体及溶液在空气中很容易发生变质生成碳酸钠.

(1)甲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该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a.取少量该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加入C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
b.将步骤a所得的液体过滤,取滤液于另一支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酚酞试液变红该氢氧化钠溶液已部分变质
【拓展探究】甲同学又尝试通过实验除去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碳酸钠,方案如下:
向该溶液中加入适量Ca(OH)2溶液,反应后,经过滤操作,即可除去该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的杂质.
(2)乙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少量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尝试通过实验测定其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设计和进行实验】乙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铁架台、铁夹等固定用装置已略去,碱石灰是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取10.0g待测样品,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a.连接好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b.打开弹簧夹,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c.称量装置D的质量为83.4g;
d.关闭弹簧夹,慢慢滴加Y溶液,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e.打开弹簧夹,再次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f.再次称量装置D的质量为84.5g.
【交流讨论】
①试剂X、Y、Z依次最适宜选用C(选填字母).
A.氢氧化钠溶液   浓盐酸   浓硫酸           B.澄清石灰水   稀盐酸   稀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稀硫酸   浓硫酸           D.浓硫酸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②步骤e中通入空气的作用是将瓶中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出被D装置吸收.
③若没有装置C,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若没有装置E,则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大.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中测得的有关数据,计算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26.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会发生改变的是(  )
A.原子种类B.原子个数C.分子种类D.原子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正像人需要营养一样,植物生长也需要成分.下列属于复合肥的是(  )
A.NH4ClB.KNO3C.CO(NH22D.Ca(H2PO4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实验课上,小虎按如图所示操作进行实验.

(1)如甲图所示,你认为小虎在该实验中的错误是瓶塞正方在桌面上,这样会造成的后果是污染试剂;乙图的错误是把滴管伸入了试管内.
(2)请你帮助小虎填写实验报告.
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甲试管  
乙试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