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实验一:电子天平AB的表面皿中分别盛有浓HCl、浓H2SO4,放置一段时间。

(1)A中的示数变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图C所示变化相一致的是_______________(选填“A”“B”)

实验二:做对比实验,得出相应结论。

(3)III试管中都产生气泡,且I中比II中剧烈。此现象说明物质反应的快慢与_______________有关。

III试管中可能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所示,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大小。实验现象:试管IV比试管V中产生气泡剧烈。得出结论:金属活动性X>Y。我不赞同此结论,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完成本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A B 酸的浓度(或溶质质量分数) 铁锈消失,溶液变黄色,产生气泡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Fe + 2HCl→ FeCl2 + H2 酸的浓度不同 金属的大小、盐酸的质量、盐酸的浓度

【解析】(1)A中装的是浓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质量减少;

(2)A中装的是浓盐酸,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故质量减少,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B中是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使溶剂的质量增加,故溶质的质量分数降低,故AB都符合

(3)II试管中的盐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盐酸挥发,浓度降低,冒出气泡的速率减慢,故物质反应的快慢与酸的浓度有关;III试管中可能的现象是铁锈消失,溶液变黄色,产生气泡,铁钉表面的氧化铁先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当表面的氧化铁反应完全后,与铁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氯化亚铁,反应方程式为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Fe + 2HCl→ FeCl2 + H2

(4)探究金属的活动性时要用控制变量法将酸的浓度控制相等,故此题中不能正确得出结论;完成本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是金属的大小、盐酸的质量、盐酸的浓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二: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所示实验,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实验结束后把①③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如图1),充分混合后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增加。

(1)请你写出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请你从微观角度分析,试管①②中化学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时,试管③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原理中重要的一步是向饱和食盐水中先后通入足量NH3和CO2制备NaHCO3,化学方程式:NaCl+ NH3+CO2+H2O= NaHCO3↓+NH4Cl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该过程,请结合具体的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I气体制备

(1)二氧化碳气体制备

实验室常采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备CO2,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应选择的气体收集装置为______(选填装置对应的字母)。

(2)氨气制备

实验室常用硫酸吸收氨气,防止污染空气,实验室制备NH3的反应原理为:Ca(OH)2(固)+2NH4Cl(固) CaCl2+2H2O+2NH3↑。现要制备并干燥NH3,所选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为_____→______(选择装置对应的字母)。实验室制备O2也可用上述制备NH3的发生装置,写出用该发生装置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IINaHCO3制备

物质

NaHCO3

NH4Cl

溶解度/g(20)

9.6

37.2

(3)根据表格中的溶解度数据,解释20产物中NaHCO3能够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原因________。

(4)该过程中另一产物NH4Cl在农业生产中常被用作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烧杯中有一些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 A,为确定其变质情况进行如下实验

(1)生成气体 B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试剂 X ______________(选填“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

(3)若所加试剂 Y 是氯化铁溶液,则生成红褐色沉淀 E 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4)滤液 D 中溶质的成分有______________

(5)结论:由方案 2 可知,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是______________(填“部分变质”或“完全变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以下是有关氨气(NH3)性质的趣味实验。

(1)如图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当挤压胶头滴管并打开止弹簧时烧杯中的水迅速进入烧瓶形成红色喷泉”,推测氨气具有哪些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气与酸反应可生成铵盐。将分别蘸有浓氨水和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不接触),就有大量白烟产生请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所示,在6支试管中分别低价2滴紫色石蕊溶液。(资料:KCl溶液、CaCl2溶液均显中性)

(1)作为对照试验的是试管__________(选填①~⑥编号)

(2)试管②⑤溶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溶液中溶质都含有________元素。

(3)试管⑥中溶液变为蓝色,说明碳酸钾溶液显________(选填酸性中性碱性”)。碳酸钾属于________(填物质类别),可做________肥使用,取该溶液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火焰呈________色。

(4)将试管⑤倒入试管④中,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充分反应后溶液呈现________________

A.红色 B.紫色 C.蓝色

(5)实验后将试管①②⑥中的废液倒入大烧杯中,最终得到红色溶液,则大烧杯的废液中除了石蕊外,一定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习氢氧化钠化学性质时,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发生反应及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

①从反应物减少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

实验操作如图所示,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认为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一位同学认为此实验操作及现象不足以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小组同学进一步思考讨论后,他们用和甲相同的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加入_____,做了对照实验,完善了方案。

②从生成物角度探究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反应,取上述方案C中的溶液少许,滴加_____,观察到有产生气泡,证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③探究方案①中C的溶质成分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少量样品,滴加___________

产生白色沉淀

溶质成分为_____

步骤二:_____

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小明同学将13.9g含杂质氯化钠的纯碱样品与140.5g稀盐酸相混合,充分反应,测得反应生成气体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

请计算:

(1)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泡腾片溶于水时,其成分中碳酸氢钠(NaHCO3)与柠檬酸(C6H8O7,相对分子质量为192)发生反应的原理为:3NaHCO3 + C6H8O7 = Na3C6H5O7 + 3H2O + 3CO2。将1片泡腾片(4 g/)加入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记录烧杯中物质总质量变化如表所示:(假设气体全部扩散,反应物恰好完全反应)

反应时间/min

0

t1

t2

t3

t4

总质量/g

250.00

249.68

249.48

249.34

249.34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每片泡腾片中柠檬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