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化学 > 题目详情
10.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稀硫酸(或稀盐酸)在常温下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气体.请你共同参与某化学兴趣小组对以下问题的探究:
【查阅资料】①二氧化硫气体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大,可溶于水生成亚硫酸(H2SO3);②SO2气体能与KMnO4溶液反应并能使其颜色变浅或褪色;③CO2不能与KMnO4溶液反应.
【探究一】制取二氧化硫
(1)试写出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SO3+H2SO4=Na2SO4+H20+SO2↑.
(2)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硫时,应选用下图所示的BD装置(填字母);写出实验室用装置A、C 制取
一种常见气体的化学方程式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某同学设计出如下图1 所示装置制取并检验SO2的性质.你认为该装置的优点有减少污染(答一点);滴斗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SO2═CaSO3↓+H2O.

【探究二】二氧化硫与水反应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制得的二氧化硫气体经过干燥后,通过如上图2 装置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①将滴管内的蒸馏水滴到B 瓶中的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颜色没有发生变化;
②通入干燥的SO2气体,发现A 瓶中试纸不变色,B 瓶中试纸变成红色.
(1)该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以上实验方案运用了控制变量研究的方法.
(2)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H2O+SO2═H2SO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小东同学认为,上图2 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该装置的缺陷是没有收集实验尾气,容易造成空气污染.
【探究三】确定白色固体M 的成分老师交给兴趣小组一包白色固体M,并告知M 的成分为铝粉、亚硫酸钠、
硫酸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多种.于是,同学们设计如下装置进行探究:(假设装置中的药品均足量,每次反应均完全)操作步骤:倾斜装置A,使稀硫酸(足量)与固体M 充分反应,待反应停止后,B中溶液紫红色变浅并增重,C 中液体增重.反应结束后,量气管共收集到VmL气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M 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Al、Na2SO3、Na2CO3(填化学式).
(2)B、C装置能否交换位置?为什么?否,B装置用来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硫气体,C装置用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若交换位置,将无法判断是否存在二氧化硫气体,即无法判断M中是否含有亚硫酸钠.
(3)只通过上述实验,还有一种物质在固体M 中是否存在不能确定.为进一步确定该物质是否存在,有同学
提出如下方案:实验完毕后,拆下仪器A,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你认为此方案
是否可行?理由是不可行,因为Na2SO3、Na2CO3与H2SO4反应生成Na2SO4,若不可行,请提出改进方案可将稀硫酸换成稀盐酸(如上面答“可行”,此空不填)

分析 【探究一】(1)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气体,且同时生成硫酸钠和水,因此不需要加热;(2)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气体,且同时生成硫酸钠和水,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用装置A、C可 制取一种常见气体氧气;
(3)根据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污染空气的实验尾气不能随意排放分析作答.
【探究二】实验步骤:根据二氧化碳能够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和二氧化碳相似分析解答;
①将滴管内的蒸馏水滴到B 瓶中的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颜色没有发生变化;
②通入干燥的SO2气体,发现A 瓶中试纸不变色,B 瓶中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了酸使试纸变色,试纸变成红色.
(1)该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以上实验方案运用了控制变量研究的方法.
(2)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酸使试纸变成红色.
(3)上图2 装置中有收集没实验尾气,容易造成空气污染.
【探究三】:倾斜装置A,使稀硫酸(足量)与固体M 充分反应,待反应停止后,B中溶液紫红色变浅并增重,说明A中有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的气体生成,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的气体为二氧化硫,所以固体M中含有Na2SO3;C中液体增重,说明A中还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C装置质量增加,所以固体M中还有Na2CO3;反应结束后,量气管共收集到VmL气体,说明经过B、C装置后还有不溶于溶液的气体产生,只能是氢气,所以固体M中还有Al,再结合题目分析解答.

解答 解:【探究一】(1)实验室常用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气体,且同时生成硫酸钠和水,故答案为:Na2SO3+H2SO4=Na2SO4+H20+SO2↑;
(2)亚硫酸钠(Na2SO3)固体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硫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H2SO3),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实验室用装置A、C 在加热条件下使高锰酸钾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故答案为:B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某同学设计出如图1所示装置制取并检验SO2的性质,对污染空气的实验尾气不随意排放.你认为该装置的优点有:减少污染;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亚硫酸钠和水,滴斗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SO2═CaSO3↓+H2O.
【探究二】①将滴管内的蒸馏水滴到B 瓶中的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颜色没有发生变化;
②通入干燥的SO2气体,发现A 瓶中试纸不变色,B 瓶中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了酸使试纸变色,试纸变成红色.
(1)该兴趣小组同学设计的以上实验方案运用了控制变量研究的方法.
(2)通过上述实验能得出的结论是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的酸使试纸变成红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H2O+SO2═H2SO3
(3)上图2 装置中没有收集实验尾气,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即上图2 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该装置的缺陷是:没有收集实验尾气,容易造成空气污染.
【探究三】:倾斜装置A,使稀硫酸(足量)与固体M 充分反应,待反应停止后,B中溶液紫红色变浅并增重,说明A中有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的气体生成,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的气体为二氧化硫,所以固体M中含有Na2SO3;C中液体增重,说明A中还有二氧化碳生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导致C装置质量增加,所以固体M中还有Na2CO3;反应结束后,量气管共收集到VmL气体,说明经过B、C装置后还有不溶于溶液的气体产生,只能是氢气,所以固体M中还有Al,再结合题目分析解答.
(1)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固体M 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Al、Na2SO3、Na2CO3
(2)B、C装置不能交换位置,因为B装置用来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硫气体,C装置用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若交换位置,将无法判断是否存在二氧化硫气体,即无法判断M中是否含有亚硫酸钠.
(3)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还有一种不能确定存在的物质是Na2SO4.为进一步确定该物质是否存在,有同学提出如下方案:实验完毕后,拆下仪器A,向其中加入BaCl2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此方案不可行,因为Na2SO3、Na2CO3与H2SO4反应生成Na2SO4,会干扰对结果的判断;可将稀硫酸换成稀盐酸,即能防止如上干扰.
故本题答案为::【探究一】(1)Na2SO3+H2SO4=Na2SO4+H20+SO2↑;
(2)BD;2KMnO4$\frac{\underline{\;\;△\;\;}}{\;}$K2MnO4+MnO2+O2↑;
(3)减少污染;Ca(OH)2+SO2═CaSO3↓+H2O.
【探究二】②红.
(1)控制变量.
(2)H2O+SO2═H2SO3
(3)没有收集实验尾气,容易造成空气污染.
【探究三】:(1)Al、Na2SO3、Na2CO3
(2)否,B装置用来检验并吸收二氧化硫气体,C装置用来吸收二氧化碳气体,若交换位置,将无法判断是否存在二氧化硫气体,即无法判断M中是否含有亚硫酸钠.
(3)不可行,因为Na2SO3、Na2CO3与H2SO4反应生成Na2SO4,会干扰对结果的判断;将稀硫酸换成稀盐酸.

点评 此题为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变红的同类题,完成此题时可从题干叙述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依据二氧化碳的有关性质类比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的性质,能够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  )
A.金属离子B.水分子C.氢离子D.氢氧根离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为家庭中常见的电热水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塑料;不锈钢属于混合物(填“混合物”或“纯净物”);用铜做电源插头是利用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一段时间后,小亮发现壶底出现水垢,可利用厨房中的食醋除掉水垢;小亮怀疑当地水是硬水,可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生活中可用加热煮沸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有一包固体,可能由硝酸铜、硫酸钠、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氯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了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Ⅰ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Ⅱ、Ⅲ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原固体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碳酸氢钠(写化学式,下同),证据为向固体中加过量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2)小组中甲同学认为通过该实验可以确定氯化钠的存在,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他的理由是由于一开始加入过量稀盐酸,所以溶液中一定有氯离子,所以会生成氯化银沉淀,但不能确定一定含有氯化钠,这时丙同学说可以将实验稍作改动即可判断氯化钠是否存在,他的做法是将步骤Ⅰ中的稀盐酸改成稀硝酸.
(3)步骤 III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硝酸、硝酸钠、硝酸钡、硝酸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水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铝抗腐蚀性比铁强,是因为铝不及铁活泼
C.使用石墨做铅笔芯,是因为石墨化学性质稳定
D.食品防腐远离甲醛,是因为甲醛能使人体蛋白质变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已知:A、B、C、D、E、F六种物质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A+B→C+H2O    C+KOH→D↓(蓝色)+E
B+D→C+H2O    E+BaCl2→F↓(白色,不溶于稀硝酸)+KCl
根据上述转化关系,推断出A、E的化学式:
ACuO;EK2SO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各式所表示的制取最终产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KMnO4$\stackrel{△}{→}$O2$→_{△}^{Fe}$Fe2O3$\stackrel{H_{2}O}{→}$Fe(OH)3
B.CaCO3$\stackrel{高温}{→}$CaO$\stackrel{H_{2}O}{→}$Ca(OH)2溶液$→_{溶液}^{Na_{2}CO_{3}}$NaOH溶液
C.CuO$\stackrel{稀H_{2}SO_{4}}{→}$CuSO4溶液$\stackrel{Hg}{→}$HgSO4溶液$\stackrel{△}{→}$HgO$\stackrel{△}{→}$O2
D.Cu$\stackrel{稀HCl}{→}$CuCl2$\stackrel{KOH}{→}$Cu(OH)2$\stackrel{△}{→}$CuO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甲生设计了如图如示的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结束后,打开铁夹,水自动注入集气瓶的直接原因是瓶中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
(2)若空气中氮气也能和红磷反应,能否用该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3)丙生想利用氧气和某种金属的反应,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他选择利用下列仪器、药品:①带瓶塞的l000ml烧瓶②电子天平(称量精度为0.01克)③酒精灯④某种金属粉末.他的实验步骤如下:准确称量某种金属粉末的质量(足量),将其放入烧瓶,塞紧瓶塞,放置一段时间后,倒出烧瓶中粉末,并称其质量.写出丙生的实验思路根据反应前后固体粉末质量的改变来计算空气中氧气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如图是电解水的装置.试回答下列问题:通电后电极上产生气泡,并汇集到试管上端.正极产生的气体是氧气,若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10ml,则正极产生气体的体积为5ml;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 组成,电解
水的化学方程式:2H2O$\frac{\underline{\;通电\;}}{\;}$2H2↑+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