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210257  210265  210271  210275  210281  210283  210287  210293  210295  210301  210307  210311  210313  210317  210323  210325  210331  210335  210337  210341  210343  210347  210349  210351  210352  210353  210355  210356  210357  210359  210361  210365  210367  210371  210373  210377  210383  210385  210391  210395  210397  210401  210407  210413  210415  210421  210425  210427  210433  210437  210443  210451  211419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请分别用大于”“小于等于填空。

1)温度:氢氧化钠溶于水______硝酸铵溶于水(水的初温相同)。

2)通常状况下的液体体积:酒精与水混合______

3)将10%的氯化钠溶液与20%的氯化钠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______1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加入硝酸钾晶体,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加入硝酸钾晶体的质量的关系正确的是(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溶液是饱和溶液

B.常温下,水中溶解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不相同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同学进行“物质溶解的吸热或放热”的探究实验.他取三支试管,向试管中分别注入水,测得水的初温为,再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各加入固体,振荡.

“振荡”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

用温度计分别测三支试管中溶液的温度,高于的是________溶液,这是因______

装有溶液的试管外壁有水珠产生,原因是________

由此探究实验可知________溶于水温度没有明显的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烧杯中依次加入的同种物质,充分溶解后的情况如图所示。则烧杯中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化学小组为探究铁、铜、锌、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设计如下三个实验(其中金属均已打磨,其形状、大小及同种稀盐酸的用量均相同):

1)实验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实验②的铜片表面有银白色固体附着,这说明铜比银的活动性______(填)。

2)甲同学认为通过实验①和③可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他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

3)乙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方案不足以得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并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补充了一个实验(如图所示),实现了探究目的,则乙同学的实验:X是金属______Y______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实验室使用块状石灰石(杂质不溶于水且不和水反应)和稀盐酸制取CO2,当观察不到有气泡产生,固体仍有剩余时,通常认为反应结束,剩余液呈中性,某兴趣小组对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操作)

1)向试管中加入5粒石灰石,倾倒约试管容积1/3的稀盐酸(11);观察不到气泡后,仍有固体剩余;将试管静置。

2)取上层清液,用pH试纸测得溶液pH=2,说明溶液显酸性

(提出问题Ⅰ)

反应后剩余溶液中有哪些物质?其中能使溶液pH=2的有哪些?

(实验探究Ⅰ)

1)甲同学通过实验排除了CaCl2的可能性,简述其实验方案_____

2)乙同学将CO2通入蒸馏水中至饱和,测得pH>5

3)综合甲、乙两同学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剩余液中还含有_____

(提出问题Ⅱ)

试管中剩余固体是否仍含有CaCO3

(实验探究Ⅱ)

小组同学向试管中继续加入稀盐酸(11),又有大量气泡产生。

1)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剩余固体中含有Ca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比较稀盐酸加入前后的实验现象,解释“又有大量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

(拓展延伸)

1)反应剩余液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pH增大,其主要原因是_____

2)假如用100g 14.6%的稀盐酸和足量的石灰石反应,看不到气泡产生时,停止收集气体,收集到的CO2质量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8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性质。

1)当打开K1,关闭K2时,利用Ⅰ、Ⅱ装置可直接进行的实验是_____(填序号)。

①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②锌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小慧认为在不改变Ⅰ、Ⅱ装置的仪器及位置的前提下,该装置还可用于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反应结束后,若要分离装置I中的剩余物质需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当打开K2,关闭K1时,利用Ⅰ、Ⅲ装置还可验证二氧化碳的某些性质。若观察到装置Ⅲ的小烧杯中蜡烛由下向上依次熄灭,可证明的二氧化碳性质是_____C为干燥管,用于防止液体倒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透过现象看本质是科学课堂的精髓,借助某些实验现象如溶液颜色变化、沉淀生成或消失、产生气泡等,可以帮助我们确认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如图甲,B中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时,证明CO2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写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该实验还可将BaCl2溶液换成_____溶液,也能证明上述反应的发生。

2)图乙中,通过观察到D中出现_____现象,证明NaOH溶液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总结上述实验及现象,若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时,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_____的方法证明反应的发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题目】黄铜渣中约含锌7%、氧化锌31%、铜50%、氧化铜53%,其余为杂质,处理黄铜渣可得到硫酸锌,其主要流程如下(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

1)溶液A中的阳离子有_____(填离子符号)。

2)步骤Ⅱ中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

3)溶液A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溶液C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