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BC、CD上,将△ABE沿AE折叠,使点B落在AC上的点处,又将△CEF沿EF折叠,使点C落在射线EBˊAD的交点处,则的值(  )

A. 2 B. C. D.

【答案】D

【解析】

连接CC.首先证明四边形ACCE是菱形再证明△AEC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

连接CC′.

∵四边形ABCD是矩形ADBCB=90°,∴∠CAE=AEB=AEC′,AC′=EC′.

EC=EC′,AC′=EC∴四边形ACCE是平行四边形

ACEC′,∴四边形ACCE是菱形AC′=AE=EC′,∴△AEC是等边三角形∴∠EAC′=60°,∴∠ACB=CAC′=EAC′=30°,∴∠BAC=60°.在RtABC=tan60°=

故选D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ΔABC中,点EBC边上,AEAB,将线段ACA点旋转到AF的位置使得∠CAF=∠BAE,连接EFEFAC交于点G

1)求证:EFBC

2)若∠ABC=60,∠ACB=25,求∠FGC的度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学农期间我们完成了每日一题,进一步研究了角的平分线. 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 作法如下:

如图,∠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 OAOB 上分别取 OM=ON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 MN 重合. 过角尺顶点 C 的射线 OC 便是∠AOB 的平分线. 我们发现利用 SSS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证明∠AOC=BOC.

学习了轴对称的知识后,我们知道角是轴对称图形,角平分线 所在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爱动脑筋的小慧同学利用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发现了一种画角平分线的方法.

方法如下:如图 1,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纸片△DEF 和△MNL 的一组对应边分别与∠AOB 的一边共线,同时这条边所对顶点落在∠AOB 的另一条边上,则△DEF 和△MNL 的另一组对应边的交点 P 在∠AOB 的平分线上.

1)小慧的做法正确吗?说明理由:

小旭说: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我只用刻度尺就可以画角平分线.(提示:刻度尺可以度量出相等的线段)

2)请你和小旭一样,只用刻度尺画出图 2 中∠QRS 的角平分线.(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等腰Rt△ABC中,∠ACB=90°,ACCBFAB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始终保持ADCE.连接DEDFEF

(1)求证:△ADF≌△CEF

(2)试证明△DF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双y=(m0)的阳象交于点c(n,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过点CCMx轴,垂足为M,若tanCAM=,OA=2.

(1)求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点D是反比例函数图象在第三象限部分上的一点,且到x轴的距离是3,连接AD、BD,求△ABD的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ABACEFEGABCEFGADBC于点DEHFG于点H

(1) 直接写出ADEH的数量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

(2) EFG沿EH剪开,让点E和点C重合

按图2放置EHG,将线段CD沿EH平移至HN,连接ANGN,求证:ANGN

按图3放置EHGBCE)、H三点共线,连接AGEH于点M.若BD1AD3,求CM的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E是正方形ABCDCD边上一点,以点A为中心把△ADE顺时针旋转90°。

(1)在图中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若旋转后E点的对应点记为M,点FBC上,且∠EAF=45°,连接EF。

①求证:△AMF≌△AEF;

②若正方形的边长为6,AE=,求EF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关于的方程有唯一实数解,且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每个象限内的增大而增大,那么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为( )

A. B. C.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观察)

………….

(发现)

根据你的阅读回答问题:

(1)上述内容中,两数相乘,积的最大值为______

(2)设参与上述运算的第一个因数为,第二个因数为,用等式表示的数量关系是____.

(类比)

观察下列两数的积:1×492×483×474×46……m×n……46×447×348×249×1

猜想的最大值为_______,并用你学过的知识加以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