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1)如图,在△ABC中,∠B=40°,∠C=80°,AD⊥BC于D,且AE平分∠BAC,求∠EAD的度数.
(2)上题中若∠B=40°,∠C=80°改为∠C>∠B,其他条件不变,请你求出∠EAD与∠B、∠C之间的数列关系?并说明理由.
【答案】(1)20°;(2)∠EAD=∠C﹣∠B.理由见解析.
【解析】
(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求出∠CAE,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D,代入∠EAD=∠CAE-∠CAD求出即可;
(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求出∠CAE,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CAD,代入∠EAD=∠CAE-∠CAD求出即可.
(1)∵∠B=40°,∠C=80°,
∴∠BAC=180°-∠B-∠C=60°,
∵AE平分∠BAC,
∴∠CAE=∠BAC=30°,
∵AD⊥BC,
∴∠ADC=90°,
∵∠C=80°,
∴∠CAD=90°-∠C=10°,
∴∠EAD=∠CAE-∠CAD=30°-10°=20°;
(2)∵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BAC=180°-∠B-∠C,
∵AE平分∠BAC,
∴∠CAE=∠BAC=(180°-∠B-∠C),
∵AD⊥BC,
∴∠ADC=90°,
∴∠CAD=90°-∠C,
∴∠EAD=∠CAE-∠CAD=(180°-∠B-∠C)-(90°-∠C)=∠C-∠B.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课题学习:设计概率模拟实验. 在学习概率时,老师说:“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大量重复实验后,正面朝上的概率约是 .”小海、小东、小英分别设计了下列三个模拟实验:
小海找来一个啤酒瓶盖(如图1)进行大量重复抛掷,然后计算瓶盖口朝上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小东用硬纸片做了一个圆形转盘,转盘上分成8个大小一样的扇形区域,并依次标上1至8个数字(如图2),转动转盘10次,然后计算指针落在奇数区域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小英在一个不透明的盒子里放了四枚除颜色外都相同的围棋子(如图3),其中有三枚是白子,一枚是黑子,从中随机同时摸出两枚棋子,并大量重复上述实验,然后计算摸出的两枚棋子颜色不同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小海、小东、小英三人中,哪一位同学的实验设计比较合理,并简要说出其他两位同学实验的不足之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长方形中,=4cm,=3cm,为的中点.动点从点出发,以每秒1cm的速度沿运动,最终到达点.若点运动的时间为秒,则当=________ 时,的面积等于4.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设平面内一点到等边三角形中心的距离为d,等边三角形的内切圆半径为r,外接圆半径为R.对于一个点与等边三角形,给出如下定义:满足r≤d≤R的点叫做等边三角形的中心关联点.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等边△ABC的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0,2),B(﹣ ,﹣1),C( ,﹣1).
(1)已知点D(2,2),E( ,1),F(﹣ ,﹣1).在D,E,F中,是等边△ABC的中心关联点的是;
(2)如图1,过点A作直线交x轴正半轴于M,使∠AMO=30°. ①若线段AM上存在等边△ABC的中心关联点P(m,n),求m的取值范围;
②将直线AM向下平移得到直线y=kx+b,当b满足什么条件时,直线y=kx+b上总存在等边△ABC的中心关联点;(直接写出答案,不需过程)
(3)如图2,点Q为直线y=﹣1上一动点,⊙Q的半径为 .当Q从点(﹣4,﹣1)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右移动,运动时间为t秒.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得⊙Q上所有点都是等边△ABC的中心关联点?如果存在,请直接写出所有符合题意的t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交于点.
(1)若点关于轴的对称点在一次函数的图象上,求的值;
(2)求由直线,(1)中的直线以及轴围成的三角形的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A、C分别在x、y轴的正半轴上,点D为对角线OB的中点,点E(4,m)在边AB上,反比例函数y= (k≠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D、E,且cos∠BOA= .
(1)求边AB的长;
(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m的值;
(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矩形的边BC交于点F,点G、H分别是y轴、x轴上的点,当△OGH≌△FGH时,求线段OG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等边△ABC中,
(1)如图1,P,Q是BC边上两点,AP=AQ,∠BAP=20°,求∠AQB的度数;
(2)点P,Q是BC边上的两个动点(不与点B,C重合),点P在点Q的左侧,且AP=AQ,点Q关于直线AC的对称点为M,连接AM,PM.
①依题意将图2补全;②小明通过观察、实验,提出猜想: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PA=PM,小明把这个猜想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形成了证明该猜想的几种想法:
想法1:要证PA=PM,只需证△APM是等边三角形.
想法2:在BA上取一点N,使得BN=BP,要证PA=PM,只需证△ANP≌△PCM.……
请你参考上面的想法,帮助小明证明PA=PM(一种方法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