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如图,已知抛物线y= x2+bx与直线y=2x交于点O(0,0),A(a,12).点B是抛物线上O,A之间的一个动点,过点B分别作x轴、y轴的平行线与直线OA交于点C,E.

(1)求抛物线的函数解析式;
(2)若点C为OA的中点,求BC的长;
(3)以BC,BE为边构造矩形BCDE,设点D的坐标为(m,n),求出m,n之间的关系式.
(4)将射线OA绕原点旋转45°并与抛物线交于点P,求出P点坐标.

【答案】
(1)

解:∵点A(a,12)在直线y=2x上,

∴12=2a,

解得:a=6,

又∵点A是抛物线y= x2+bx上的一点,

将点A(6,12)代入y= x2+bx,可得b=﹣1,

∴抛物线解析式为y= x2﹣x


(2)

解:∵点C是OA的中点,

∴点C的坐标为(3,6),

把y=6代入y= x2﹣x,

解得:x1=1+ ,x2=1﹣ (舍去),

故BC=1+ ﹣3= ﹣2


(3)

解:∵直线OA的解析式为:y=2x,

点D的坐标为(m,n),

∴点E的坐标为( n,n),点C的坐标为(m,2m),

∴点B的坐标为( n,2m),

把点B( n,2m)代入y= x2﹣x,可得m= n2 n,

∴m、n之间的关系式为m= n2 n


(4)

解:过点P作DO的垂线,垂足为H,

∵∠POH=45°,

∴△POH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点P可视为点O绕点H顺时针旋转90°而成,

∵点H在直线OA上,设H(t,2t),O(0,0),

将H点平移至原点,H′(0,0),则O(﹣t,﹣2t),

将O′点绕原点顺时针旋转90°,则P′(﹣2t,t),

将H′平移至H点,则P′平移后即为P(﹣t,3t),

∵P点在抛物线上,

∴3t= t2+t,解得:t1=0(舍),t2=4,

∴P1(﹣4,12),

∵OP1⊥OP2,∴KOP1×KOP2=﹣1,

∵KOP1=﹣3,∴KOP2=

∴lOP1:y= x,

∴x1=0,x2=

∴P2 ).


【解析】(1)将点A的坐标代入直线解析式求出a的值,继而将点A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得出b的值,继而得出抛物线解析式;(2)根据点A的坐标,求出点C的坐标,将点B的纵坐标代入求出点B的横坐标,继而可求出BC的长度;(3)根据点D的坐标,可得出点E的坐标,点C的坐标,继而确定点B的坐标,将点B的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出m,n之间的关系式.
【考点精析】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二次函数的图象的相关知识,掌握二次函数图像关键点:1、开口方向2、对称轴 3、顶点 4、与x轴交点 5、与y轴交点.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甲、乙两人在一条直线道路上分别从相距1500米的A,B 两点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当两人相遇后,甲继续向点B前进(甲到达点B时停止运动),乙也立即向B点返回.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均保持匀速运动.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y(米)与乙运动的时间x(秒) 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甲到B点时,乙距B点的距离是________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BC边上一动点,点E,F分别在AB,AC边上,连接AD,DE,DF,且∠ADE=∠ADF=60°.

小明通过观察、实验,提出猜想:在点D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AE=AF,小明把这个猜想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讨论,形成了证明该猜想的几种想法:

想法1:利用AD是∠EDF的角平分线,构造△ADF的全等三角形,然后通过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获证.

想法2:利用AD是∠EDF的角平分线,构造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基本图形,然后通过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获证.

想法3:将△ACD绕点A顺时针旋转至△ABG,使得AC和AB重合,然后通过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获证.

请你参考上面的想法,帮助小明证明AE=AF.(一种方法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EFG都是菱形,其中点C在AF上,点E,G分别在BC,CD上,若∠BAD=135°,∠EAG=75°,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在正方形网格中建立如图的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ABC 的三个顶点 都在格点上,点 A的坐标是(4,4),请解答下列问题:

(1)△ABC 向下平移 5 单位长度画出平移后的△A1B1C1并写出点 A对应点A1的坐标;

(2)画出△A1B1C1 关于 y 轴对称的△A2B2C2 并写出 A2 的坐标

(3)S△AB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下图。
(1)问题 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点P为AB上一点,∠DPC=∠A=∠B=90°.求证:
(2)探究 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点P为AB上一点,当∠DPC=∠A=∠B=θ时,上述结论是否依然成立?说明理由.
(3)应用 请利用(1)(2)获得的经验解决问题
如图3,在△ABD中,AB=6,AD=BD=5,点P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由点A出发,沿边AB向点B运动,且满足∠CPD=∠A.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当以D为圆心,DC为半径的圆与AB相切时,求t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C是边长为6的等边三角形,PAC边上一动点,由AC运动(与A、C不重合),QCB延长线上一动点,与点P同时以相同的速度由BCB延长线方向运动(Q不与B重合),过PPE⊥ABE,连接PQABD.

(1)AE=1时,求AP的长;

(2)∠BQD=30°时,求AP的长;

(3)在运动过程中线段ED的长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线段ED的长;如果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

在学习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及其解法的过程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若关于x的分式方程=1的解为正数,求a的取值范围.

经过独立思考与分析后,小杰和小哲开始交流解题思路如下:

小杰说:解这个关于x的分式方程,得x=a+4.由题意可得a+4>0,所以a>﹣4,问题解决.

小哲说:你考虑的不全面,还必须保证x≠4,即a+4≠4才行.

(1)请回答:   的说法是正确的,并简述正确的理由是   

(2)参考对上述问题的讨论,解决下面的问题:

若关于x的方程的解为非负数,求m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农庄计划在30亩空地上全部种植蔬菜和水果,菜农小张和果农小李分别承包了种植蔬菜和水果的任务.小张种植每亩蔬菜的工资y(元)与种植面积m(亩)之间的函数如图①所示,小李种植水果所得报酬z(元)与种植面积n(亩)之间函数关系如图②所示.
(1)如果种植蔬菜20亩,则小张种植每亩蔬菜的工资是元,小张应得的工资总额是元,此时,小李种植水果亩,小李应得的报酬是元;
(2)当10<n≤30时,求z与n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设农庄支付给小张和小李的总费用为w(元),当10<m≤30时,求w与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