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某医药研究所研发了一种新药,试验药效时发现:1.5小时内,血液中含药量y(微克)与时间x(小时)的关系可近似地用二次函数y=ax2+bx表示;1.5小时后(包括1.5小时),y与x可近似地用反比例函数y=(k>0)表示,部分实验数据如表:
时间x(小时) | 0.2 | 1 | 1.8 | … |
含药量y(微克) | 7.2 | 20 | 12.5 | … |
(1)求a、b及k的值;
(2)服药后几小时血液中的含药量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3)如果每毫升血液中含药量不少于10微克时治疗疾病有效,那么成人按规定剂量服用该药一次后能维持多长的有效时间.(≈1.41,精确到0.1小时)
【答案】(1)a=﹣20,b=40,k=22.5;(2)服药后1小时血液中的含药量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20微克;(3)成人按规定剂量服用该药一次后能维持2.0小时的有效时间.
【解析】
(1)根据表格信息代入数值列方程组求解即可;
(2)由(1)得到y=﹣20x2+40x,化为顶点式即可得到结果;
(3)令y=10求出x的值就是所求的结果;
(1)设1.5小时内,血液中含药量y(微克)与时间x(小时)的关系为y=ax2+bx,
根据表格得:,
解得:a=﹣20,b=40,
1.5小时后(包括1.5小时),y与x可近似地用反比例函数y=(k>0),根据表格得:
k=1.8×12.5=22.5,
∴a=﹣20,b=40,k=22.5;
(2)由(1)知y=﹣20x2+40x,
∴y=﹣20(x﹣1)2+20,
∴服药后1小时血液中的含药量达到最大值,最大值为20微克;
(3)当y=10时,10=﹣20x2+40x,或10=,
解得:x=1﹣或x=1+(x>1.5,不合题意舍去),x=2.25,
∴成人按规定剂量服用该药一次后能维持2.25﹣(1﹣)≈2.0小时的有效时间.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小明为了测量小河对岸大树BC的高度,他在点A测得大树顶端B的仰角为45°,沿斜坡走3米到达斜坡上点D,在此处测得树顶端点B的仰角为30°,且斜坡AF的坡比为1:2.求大树BC的高度约为多少米?(≈1.732,结果精确到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由特殊到一般、类比、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经常用到的思想方法,下面是对一道几何题进行变式探究的思路,请你运用上述思想方法完成探究任务.
问题情境:在四边形中,是对角线,为边上一点,连接.以为旋转中心,将线段顺时针旋转,旋转角与相等,得到线段,连接.
(1)特例如图1,若四边形是正方形,则与位置关系是_________.此时可以过点作的平行线来对结论进行证明(这里不要求证明)
(2)拓展探究:如图2,若四边形是菱形,当时,求的度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已知直线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与反比例函数在第二象限内交于点C,且点B是的中点.
(1)求点C的坐标及k的值;
(2)求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一个矩形的面积为96000000cm2,第一次截去它的,第二次截去剩下的,如此截下去,第六次截去后剩余图形的面积为_____cm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剩余图形的面积为_____cm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AB为⊙O的直径,C为⊙O上一点,经过点C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点E,AD⊥EC交EC的延长线于点D,AD交⊙O于F,FM⊥AB于H,分别交⊙O、AC于M、N,连接MB,BC.
(1)求证:AC平分∠DAE;
(2)若cosM=,BE=1,①求⊙O的半径;②求FN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在△ABC中,∠C=90°,点D在AC上,且CD>DA,DA=2.点P、Q同时从D点出发,以相同的速度分别沿射线DC、射线DA运动.过点Q作AC的垂线段QR,使QR=PQ,联接PR.当点Q到达A时,点P、Q同时停止运动.设PQ=x.△PQR和△ABC重合部分的面积为S.S关于x的函数图像如图2所示(其中0<x≤,<x≤m时,函数的解析式不同)
(1)填空:n的值为___________;
(2)求S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一次函数y=mx+n(m≠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交于第二、四象限内的点A(a,4)和点B(8,﹣1).
(1)分别求出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2)延长AO与反比例函数交于点C,连接BC,求ABC的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对数的创始人是苏格兰数学家纳皮尔(J.Napier,1550年-1617年),纳皮尔发明对数是在指数概念建立之前,直到18世纪瑞士数学家欧拉(Euler,1707年-1783年)才发现指数与对数之间的联系.对数的定义:一般地,若,则叫做以为底的对数,记作.比如指数式可以转化为,对数式可以转化为.我们根据对数的定义可得到对数的一个性质:.理由如下:设,,所以,,所以,由对数的定义得,又因为,所以.解决以下问题:
(1)将指数转化为对数式: .
(2)仿照上面的材料,试证明:
(3)拓展运用:计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