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如图,在Rt△ABC中,∠ACB=90°,∠BAC的平分线AO交BC于点O,以O为圆心,OC长为半径作⊙O,⊙O交AO所在的直线于D、E两点(点D在BC左侧).
(1)求证:AB是⊙O的切线;
(2)连接CD,若AC=AD,求tan∠D的值;
(3)在(2)的条件下,若⊙O的半径为5,求AB的长.
【答案】(1)证明见解析;(2)tan∠D=;(3)AB=.
【解析】
(1)如图,过点O作OF⊥AB,,求出OC=OF,证明OF为⊙O半径,且OF⊥AB,即可求解;
(2)连接CE,根据∠ACE=∠D,且∠A=∠A,求出△ACE∽△ADC,可得,即可求解;
(3)根据△ACE∽△ADC,得,根据AO=AO,OC=OF,证明Rt△AOF≌Rt△AOC,求出AF=AC=12,根据∠B=∠B,∠OFB=∠ACB=90°,证明△OBF∽△ABC,可得
,求出BF,即可求解.
证明:(1)如图,过点O作OF⊥AB,
∵AO平分∠BAC,OF⊥AB,∠ACB=90°
∴OC=OF,
∴OF为⊙O半径,且OF⊥AB
∴AB是⊙O切线.
(2)连接CE
∵DE是直径
∴∠DCE=90°
∵∠ACB=90°
∴∠DCE=∠ACB
∴∠DCO=∠ACE
∵OC=OD
∴∠D=∠DCO
∴∠ACE=∠D,且∠A=∠A
∴△ACE∽△ADC
∴
∴tan∠D==
(3)∵△ACE∽△ADC
∴
∴AC2=AD(AD﹣10),且AC=AD
∴AD=18
∴AC=12
∵AO=AO,OC=OF
∴Rt△AOF≌Rt△AOC(HL)
∴AF=AC=12
∵∠B=∠B,∠OFB=∠ACB=90°
∴△OBF∽△ABC
∴
即
∴
∴BF=
∴AB=FA+BF=12+=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于平面上两点A,B,给出如下定义:以点A或B为圆心,AB长为半径的圆称为点A,B的“确定圆”.如图为点A,B的“确定圆”的示意图.
(1)已知点A的坐标为(-1,0),点B的坐标为(3,3),则点A,B的“确定圆”的面积为______;
(2)已知点A的坐标为(0,0),若直线y=x+b上只存在一个点B,使得点A,B的“确定圆”的面积为9π,求点B的坐标;
(3)已知点A在以P(m,0)为圆心,以1为半径的圆上,点B在直线上,若要使所有点A,B的“确定圆”的面积都不小于9π,直接写出m的取值范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二次函数y=ax2+bx﹣12的图象交x轴于A(﹣3,0),B(5,0)两点,与y轴交于点C.点D是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点D的横坐标为m,并且当m≤x≤m+5时,对应的函数值y满足﹣m,求m的值;
(3)若点D在第四象限内,过点D作DE∥y轴交BC于E,DF⊥BC于F.线段EF的长度是否存在最大值?若存在,请求出这个最大值及相应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电视台摄制组乘船往返于A码头和B码头进行拍摄,在A、B两码头间设置拍摄中心C.在往返过程中,假设船在A、B、C处均不停留,船离开B码头的距离s(千米)与航行的时间t(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求船从B码头返回A码头时的速度及返回时s关于t的函数表达式.
(2)求水流的速度.
(3)若拍摄中心C设在离A码头12千米处,摄制组在拍摄中心分两组拍摄,其中一组乘橡皮艇漂流到B码头处,另一组同时乘船到达A码头后马上返回,求两摄制组相遇时离拍摄中心C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某校计划在午间校园广播台播放“百家讲坛”的部分内容为了了解学生的喜好,抽取若干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人只选一项内容),整理调查结果,绘制统计图如下:
请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一调查属于_______(选填“抽样调查”或“普查”),抽取的学生数为_____名;
(2)估计喜欢收听易中天《品三国》的学生约占全校学生的____%(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已知该校女学生共有1800名,则该校喜欢收听刘心武评《红楼梦》的女学生大约有多少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点,将它的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比称为点的“理想值”,记作.如的“理想值”.
(1)①若点在直线上,则点的“理想值”等于_______;
②如图,,的半径为1.若点在上,则点的“理想值”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2)点在直线上,的半径为1,点在上运动时都有,求点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3),是以为半径的上任意一点,当时,画出满足条件的最大圆,并直接写出相应的半径的值.(要求画图位置准确,但不必尺规作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材料:
1903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实验证实,放射性物质放出射线后,这种物质的质量将减少,物质所剩的质量与时间成某种函数关系.镭的质量由缩减到需1620年,由缩减到需1620年,由缩减到需1620年,即镭的质量缩减为原来的一半所用的时间是一个不变的量——1620年,一般把1620年称为镭的半衰期.
实际上,所有放射性物质都有自己的半衰期.铀的半衰期为年,蜕变后的铀最后成为铅.科学家们测出一块岩石中现在含铀和铅的质量,便可以利用半衰期算出从原来含铀量到现在含铀量经过了多少时间,从而推算出这块岩石的年龄.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问题:
(1)设开始时岩石中含有铀的质量为千克,经过个半衰期后,剩余的铀的质量为千克,下表是随的变化情况,请补充完整:
半衰期 | 0 | 1 | 2 | 3 | 4 | 5 | … |
岩石中剩余 铀的质量 | ______ | … |
(2)写出矿石中剩余的铀的质量与半衰期之间的函数关系;
(3)设铀衰变后完全变成铅,如图是岩石中铅的质量与半衰期的函数关系图象,请在同一坐标系中,利用描点法画出岩石中含铀的质量与半衰期的函数关系图象:
(4)结合函数图象,估计经过______个半衰期(精确到0.1),岩石中铀铅质量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