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为配合我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某校对八年级各班文明行为劝导志愿者人数进行了统计,各班统计人数有6名、5名、4名、3名、2名、1名共计六种情况,并制作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1)求该年级平均每班有多少文明行为劝导志愿者?并将条形图补充完整;
(2)该校决定本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从八年级只有2名文明行为劝导志愿者的班级中任选两名,请用列表或画树状图的方法,求出所选文明行为劝导志愿者有两名来自同一班级的概率.

【答案】
(1)解:∵有6名志愿者的班级有4个,

∴班级总数为:4÷20%=20(个),

有两名志愿者的班级有:

20﹣4﹣5﹣4﹣3﹣2=2(个),如图所示:

该年级平均每班有;

(4×6+5×5+4×4+3×3+2×2+2×1)=4(名)


(2)解:由(1)得只有2名文明行为劝导志愿者的班级有2个,共4名学生.设A1,A2来自一个班,B1,B2来自一个班,

由树状图可知,共有12种可能的情况,并且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相等,其中来自一个班的共有4种情况,

则所选两名文明行为劝导志愿者来自同一个班级的概率为: =


【解析】(1)根据志愿者有6名的班级占20%,可求得班级总数,再求得志愿者是2名的班数,进而可求出每个班级平均的志愿者人数;(2)由(1)得只有2名志愿者的班级有2个,共4名学生.设A1 , A2来自一个班,B1 , B2来自一个班,列出树状图可得出来自一个班的共有4种情况,则所选两名志愿者来自同一个班级的概率.
【考点精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但是不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以及事物的变化情况;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但是不能清楚地表示出各个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以及事物的变化情况才能正确解答此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A、B两地相距64 km,甲从A地出发,每小时行14 km,乙从B地出发,每小时行18 km.

(1)若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需经过几小时两人相遇?

(2)若两人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需经过几小时两人相距16 km?

(3)若甲在前,乙在后,两人同时同向而行,则几小时后乙超过甲10 k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如图,AB是⊙O的直径,C是⊙O上一点,OD⊥BC于点D,过点C作⊙O的切线,交OD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BE.
(1)求证:BE与⊙O相切;
(2)连接AD并延长交BE于点F,若OB=9,sin∠ABC= ,求BF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某管道由甲、乙两工程队单独施工分别需要30天、20天.

(1)如果两队从管道两端同时施工,需要多少天完工?

(2)又知甲队单独施工每天需付200元施工费,乙队单独施工每天需付280元施工费,那么是由甲队单独施工,还是由乙队单独施工,还是由两队同时施工?请你按照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设计一个方案,并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显示了用计算机模拟随机投掷一枚图钉的某次实验的结果.

下面有三个推断:

①当投掷次数是500时,计算机记录钉尖向上的次数是308,所以钉尖向上的概率是0.616;

②随着实验次数的增加,钉尖向上的频率总在0.618附近摆动,显示出一定的稳定性,可以估计钉尖向上的概率是0.618;

③若再次用计算机模拟实验,则当投掷次数为1000时,钉尖向上的概率一定是0.620.

其中合理的是(

A. B. C. ①② D. ①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下列多项式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因式分解的是( )

A. m2 mn n2 B. x2 y2 2xy

C. a2 2a D. n2 2n 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某渔船在海面上朝正西方向以20海里/时匀速航行,在A处观测到灯塔C在北偏西60°方向上,航行1小时到达B处,此时观察到灯塔C在北偏西30°方向上,若该船继续向西航行至离灯塔距离最近的位置,求此时渔船到灯塔的距离(结果精确到1海里,参考数据: ≈1.73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矩形ABCD中,AD=FDA延长线上一点,GCF上一点,且ACG=AGCGAF=F=20°,则A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阅读理解:

我们已经学习的直角三角形知识包括:勾股定理,30°45°特殊角的直角三角形的边之间的关系等,在解决初中数学问题上起到重要作用,锐角三角函数是另一个研究直角三角形中边角间关系的知识,通过锐角三角函数也可以帮助解决数学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习题:

如图1,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sine),记作sinA,即sinA=

例如:a=3c=7,则sinA=

问题:在RtABC中,∠C=90°

1)如图2BC=5AB=8,求sinA的值.

2)如图3,当∠A=45°时,求sinB的值.

3AC=2sinB=,求BC的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