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家教网 > 初中数学 > 题目详情

【题目】若一数轴上存在两动点,当第一次相遇后,速度都变为原来的两倍,第二次相遇后又都能恢复到原来的速度,则称这条数轴为魔幻数轴.

如图,已知一魔幻数轴上有AOB三点,其中AO对应的数分别为﹣100AB47个单位长度,甲,乙分别从AO两点同时出发,沿数轴正方向同向而行,甲的速度为3个单位/秒,乙的速度为1个单位/秒,甲到达点B后以当时速度立即返回,当甲回到点A时,甲、乙同时停止运动.

问:(1)点B对应的数为   ,甲出发   秒后追上乙(即第一次相遇)

2)当甲到达点B立即返回后第二次与乙相遇,求出相遇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多少?

3)甲、乙同时出发多少秒后,二者相距2个单位长度?(请直接写出答案)

【答案】1)点B对应的数为37,甲出发5秒后追上乙(即第一次相遇);(2)相遇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21;(3)甲、乙同时出发4秒或5.5秒或12.75秒或13.5秒后,二者相距2个单位长度.

【解析】

1)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可求点B对应的数,可设甲出发x秒后追上乙(即第一次相遇),根据速度差×时间=路程差,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2)先求出第二次与乙相遇需要的时间,进一步可求相遇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

3)分第一次相遇前后相距2个单位长度,第二次相遇前后相距2个单位长度,进行讨论即可求解.

解:(1)点B对应的数为:﹣10+4737

设甲出发x秒后追上乙(即第一次相遇),依题意有:

31x10

解得:x5

故甲出发5秒后追上乙(即第一次相遇);

2)﹣10+5×3=﹣10+155

37532

32×2÷3×2+1×2)=8(秒),

5+1×2×821

故相遇点在数轴上表示的数是:21

3)第一次相遇前后相距2个单位长度,

531)=514(秒)

5+2÷3×21×2)=5+0.55.5(秒)

第二次相遇前后相距2个单位长度,

5+83×2+1×2)=12.75(秒)

5+8+2÷3+1)=13.5(秒)

故甲、乙同时出发4秒或5.5秒或12.75秒或13.5秒后,二者相距2个单位长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习题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已知在数轴上,一动点从原点出发,沿直线以每秒钟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来回移动,其移动方式是先向右移动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个单位长度,又向右移动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个单位长度,又向右移动个单位长度

1)求出秒钟后动点所处的位置;

2)如果在数轴上还有一个定点,且与原点相距20个单位长度,问:动点从原点出发,可能与点重合吗?若能,则第一次与点重合需多长时间?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中,垂足为是中线,将沿直线BD翻折后,点C落在点E,那么AE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①,在四边形ABCD的边AB上任取一点E(点E不与A,B重合),分别连接ED,EC,可以把四边形ABCD分成三个三角形,如果其中有两个三角形相似,我们就把E叫做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如果这三个三角形都相似,我们就把E叫做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强相似点”.

【试题再现】如图②,在△ABC中,∠ACB=90°,直角顶点C在直线DE上,分别过点A,B作AD⊥DE于点D,BE⊥DE于点E.求证:△ADC∽△CEB.

【问题探究】在图①中,若∠A=∠B=∠DEC=40°,试判断点E是否是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相似点,并说明理由.

【深入探究】如图③,AD∥BC,DP平分∠ADC,CP平分∠BCD交DP于点P,过点P作AB⊥AD于点A,交BC于点B.

(1)请证明点P是四边形ABCD的边AB上的一个强相似点.

(2)若AD=3,BC=5,试求AB的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AB是☉O的直径,C为☉O上一点,直线CD与☉O相切于点C,AD⊥CD,垂足为D.

(1)求证:△ACD∽△ABC.

(2)如图2,将直线CD向下平移与☉O相交于点C,G,但其他条件不变.AG=4,BG=3,tan∠CAD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王先生到泉州台商投资区行政服务中心大楼办事,假定乘电梯向上一楼记作+1,向下一楼记作﹣1,王先生从1楼出发,电梯上下楼层依次记录如下:(单位:层)

+6,﹣3+10,﹣8+12,﹣7,﹣10

1)请你通过计算说明王先生最后是否回到出发点1楼.

2)该中心大楼每层高3m,电梯每向上或下1m需要耗电0.1度,根据王先生现在所处位置,请你算算,他办事时电梯需要耗电多少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B6cmBC12cm.∠B30°.点PBC上由点B向点C出发,速度为每秒2cm;点Q在边AD上,同时由点D向点A运动,速度为每秒1cm,当点P运动到点C时,PQ同时停止运动.连接PQ,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BPQ为平行四边形?

2)设四边形ABPQ的面积为y,求y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ABPQ的面积是四边形ABCD的面积的四分之三,并求出此时∠PQD的度数.

4)连结AP,是否存在某一时刻t,使△ABP为等腰三角形?并求出此刻t的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如图1,已知ABC中,AB=BC=1,ABC=90°,把一块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DEF的直角顶点D放在AC的中点上直角三角板的短直角边为DE,长直角边为DF,将直角三角板DEF绕D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1在图1中,DE交AB于M,DF交BC于N

求证:DM=DN;

在这一旋转过程中,直角三角板DEF与ABC的重叠部分为四边形DMBN,请说明四边形DMBN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是如何变化的?若不发生变化,求出其面积;

2继续旋转至如图2的位置,延长AB交DE于M,延长BC交DF于N,DM=DN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3继续旋转至如图3的位置,延长FD交BC于N,延长ED交AB于M,DM=DN是否仍然成立?请写出结论,不用证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数学 来源: 题型:

【题目】某市教育局为了了解初二学生每学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情况,随机抽样调查了某校初二学生一个学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天数,并用得到的数据绘制了下面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扇形统计图中a的值为   

2)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3)在这次抽样调查中,众数是   天,中位数是   天;

4)请你估计该市初二学生每学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平均天数约是多少?(结果保留整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